172人参赛,竟有21人遇难,包括多名国内顶尖的越野选手,堪称体育圈的“至暗时刻”。“一场马拉松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出事?”缅怀遇难跑者的同时,更要反思悲剧背后的原因。
这场造成惨烈结果的比赛,不是“野鸡赛事”。特别是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被中国田径协会授予“自然生态特色赛事”“中国马拉松铜牌赛事”。赛事执行单位为黄河石林大景区管理委员会、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设置健康跑、21公里越野赛、100公里越野赛三个组别。
如此规格,且已经是第四次举办,算是一个成熟的赛事,最后结果竟是重大伤亡,需要细究的问题很多。沿途医护点、补给点是否设置完备?复杂的路线,是否考虑到出现极端天气的应对预案?提前是否有天气预报?如果有保暖的准备措施,是否能让选手避免失温遇难……
开赛前,景泰县5月22日的天气预报显示,当地当日最高气温13度,最低气温6度,小雨转多云,西北风4级。景泰县气象局曾三次向黄河石林管委会等单位发布气象预报,提醒22日有大风、降温和降水。比赛前一天,组委会在官方公众号同步天气情况,提示昼夜温差大。比赛当天,因高海拔赛段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者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症状。面对突发的极端天气,主办方是否能及时叫停比赛很重要。
除了对极端天气的预设,携带保暖衣物也是保安全的关键一环。这次比赛,五月底白银已经入夏,再加上前几届天气较热的经验,冲锋衣并没有被列入强制装备。23日,在越野跑圈内被誉为“大神级别”的跑者郑钧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她在2016年参加张掖越野跑比赛时,曾出现过类似天气状况。在同样高海拔、赛前炎热的条件下,组委会强制要求选手携带保暖衣和冲锋衣,天气突变后及时出现的工作人员,让失温的选手第一时间得到救援,最终没有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因夜间气温低,赛段内地形复杂造成搜救难度加大。景区的地形有高度差,很多地区的通信信号很差,也给搜救造成了一定困难。
在外界救援无法及时到位的情况下,自我急救能力就成为逃离困境的关键。参赛选手“流落南方”回忆道:“(我)把手指放嘴里含着,感觉含了很久,但手指仍然无感觉,同时觉得舌头也冰凉了。这个瞬间,我果断决定退赛,下山。”最终,他果断的回撤让自己及时获得救援,幸免于难。
甘肃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相信调查结果将严肃科学的回答这些疑问。这次事故的教训不仅仅是给本次赛事,更是给全国户外活动敲响警钟,完善应急保障机制,确保活动人员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挑战自我的同时,永怀敬畏之心。科学跑马,平安回家才是赛道终点。
◎本报评论员 刘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