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词人 刘东宁
字里有料
“玩了两年多没工作,也没觉得哪里不对;一天只吃两顿饭,解决食物问题就意味着解决一切;日常就是家里躺、外面躺,像闲散的猫猫狗狗一样躺,心情好的时候,还会揣着演员证,去横店扮死尸躺一躺……”近日,一位网友在贴吧以“躺平即是正义”为标题发帖,向网友们分享了属于他的“躺平”哲学。“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我不需要为任何人做事,我有时会躲在某处看着那些忙碌的人发笑。”帖子一经发出,迅速引发网友争议。
网友热议
“躺并不意味着消极,而是一种热闹环境中的冷静与等待。”
“躺平才是宇宙间客观的唯一真理,休息、睡觉或是死亡,充满欲望和亢奋的生命体静止和消逝的瞬间才是真正正义的体现,我选择躺平,我不再恐惧。”
“当躺平从一种个人的生活选择成为群体的价值取向,它的背后就潜藏着更为丰富的社会动因;而躺平学大师进行的躺平实践,也为当下的年轻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精神出口。”
全媒全解
人生还是要“支棱”起来
近日,一位“躺平学大师”横空出世,在一则题为《躺平即是正义》的帖子中展示了自己的“躺平”哲学。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这位被称为“忠哥”的网友在家中进行着长久的躺平生活。由于不劳动,他可以一天只吃两顿饭,每月的花销控制在两百以内;一年工作一到两个月,工作时竟也是去横店躺着当尸体。而这种躺平并不是无所事事,他坚持锻炼,时而出门旅行,并始终坚持一种低消费与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从而诞生了一种躺平的生活哲学。
这种看似颓废的生活方式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共鸣,有人认为只要不影响别人,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值得尊重,也有人将这视为对内卷环境的一种反抗。同时,也有网友认为所谓躺平学只是懒惰的一种借口,并为主人公的抗风险能力感到担忧。
其实,在“躺平学大师”出现之前,“躺平”早已加入了“佛系”与“摸鱼”的青年丧文化套餐,甚至诞生了一套逻辑严密的“躺平学”。
对此,红网红辣椒评论文章指出,“躺平学”乍看好像是个新名词,但其实它并非一夜之间蹦出来的。前有大家熟悉的“丧文化”,近有引发众议的“尼特族”。这些名词都指一种颓废、萎靡的心态:情绪低迷,状态不佳,欲望低下,行尸走肉,麻木不仁。“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什么都不想干”“颓废到忧伤”是他们的口头禅,以“葛优瘫”为代表的表情包是他们状态的写照。2018年,NHK纪录片在中国拍摄的《三和人才市场》中的“三和大神”,关注的就是以打零工为生,薪水日结,欲望低下的一群年轻人。他们“干一天玩三天”,怀里揣着散装烟、手提桶装水、吃着挂壁面、日日躺在15元一晚的床位,没有梦想、更无所谓未来。这种情绪并不是新鲜事,例如韩国就有一个概念叫“N抛世代”。2011年时,“三抛世代”这个词指放弃约会、结婚、生娃的一代人;2015年时增加了放弃人际关系和买房,变成“五抛”;这个词最终演变成了“N抛”——什么都想放弃、对什么都不抱期望。而日本更是“低欲望”年轻人大国,“御宅族”“干物女”都有着同一类的状态:厌烦社交,毫无干劲,最终只想躺平。
在躺平学的教义下,年轻人一方面将对躺平的硬核实践稀释为“摸鱼”的假装努力,另一方面也对世俗的成功学进行了新的思考。
例如,在豆瓣的“躺平小组”中,有网友提到了一种“NPC精神”,认为大部分普通人都像游戏中的NPC,并不能参与主角们的游戏;而这种“NPC精神”包含着一种无欲无求的佛系心态,鼓舞着人们在谨言慎行中向内求索,获得如同NPC一样独具个性的强大能量。
因此,在注重他人目光的成功标准之外,“躺平学”向人们展示了自我探索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新视角:当我们将自己作为万物的尺度,就可以获得社会规则之外的精神自由。
通过深入分析不难发现,选择“躺平学”的人,大多因为目标太远太难无法实现,或觉得实现无望而用躺平来掩饰自己的失望和悲观。“一切都是徒劳的。”选择躺平的人,或许也是这么理解的。但事实上,很多躺平者的内心是纠结的,他们一边渴望进入社会、干一番事业,一边又对未知感到胆怯。在豆瓣小组热门话题“我的躺平哲学”中,有网友表示“如果真的能心安理得地躺平,也不会来这个话题下面寻求认同了”,他们内心深处深知一味躺平是不对的,正如他们所说,“未来还是要加油活得明媚一些”。
当然,他们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积极地行动起来,用自己的选择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由此推断,“躺平学”虽然起源于“丧”,但其最终目的是要改变“丧”,理性并勇敢地面对新事物。就像一些网友说的,“躺平”并不能安慰自己,人生还是要支棱起来,去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