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激发学生发展内生动力 服务残障青年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2021-4-9 7:16:30 来源:山东商报

    从1989年全省人民、港澳台同胞每人捐资一元钱筹建开始,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如今已经走过了32个年头。       


    把残障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作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首要前提;从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和德育入手“唤醒”其人格心灵,激发其发展的内生动力;让每一个走上社会的残障学生自信乐观、积极进取,同时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这是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老师们的初心。


    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心沁告诉记者,32年来,学院传承特教精神,为残障青年真正融入社会、共建共享美好生活一直在努力。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芳 邹元德 实习生 陈一满

 

 

听障学生心无旁骛地进行工装剪裁和加工的实训练习


    以爱育爱,德育引领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公办特殊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在目前1714名在校生中,大多数为视障、听障、言语障碍、肢体功能障碍以及多重障碍学生。


    尽管如此,学院还招收部分有志于从事残疾人教育及康复工作的健全学生,构建了残健融合、平等和谐的校园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心沁告诉记者,班级和宿舍实行互补搭配安排,并将富有爱心、责任心的健全学生安排在需要重点关照的残障学生宿舍,在日常帮扶的同时有效解决了看不见、听不见等情况下的住宿安全等问题。


    “学院树立‘以人为本  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老师们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教育引导学生,在坦诚的对话交流和真诚的关爱中,建立起平等、和谐、信任、亲人般的师生关系,为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李心沁告诉记者,2018年,他曾带着“同情”的心态前来履新,“但是来了后我发现,不是这样的,我被孩子们的正能量和热情深深感染了。”


    因为孩子们本身情况较为复杂,学院对上述五类残障学生以及健全学生,从生理、心理、家庭等方面做好分类登记,加强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密切关注表现异常学生,及时跟踪预判,提前疏导和解决问题。


    每一个残障孩子的背后,都是一个有一把辛酸泪的艰难家庭。让每一个走上社会的残障学生掌握一门扎实的技能,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这是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教师们的初心,而在此之前,则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灵的重建:激发其发展的内生动力,培养昂扬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


    于是,学院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同时打造全方位育人格局,建立了校领导、中层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教职工和物业员工齐抓共管的协同管理机制,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心沁


    双元育人,学历提升


    相比普通高职院校,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下设院系并不多,只设立了5个系,有工艺美术品设计、文物修复与保护、服装设计与工艺、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特殊教育、言语听觉康复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8个专业,设10个专业方向。


    “这些专业全是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而量身定制的,也是社会上用工亟缺的职业。”李心沁告诉记者,残障学生只要具备自理能力,通过了四月份学院组织的单独招生,就可以入校学习,即便在专业知识方面是零基础,入校后三到五年都可以把专业学好。“一入校就相当于就业有了保障。”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感冒按摩疗法,现在这个季节,冷热交替,感冒患者相对会多一些。”记者采访当天,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手法练习室内,学校外聘教师、省中医针灸推拿科医生孙刚毅正在给视障学生进行中医按摩的现场教学,8名学生两两一组,相互进行按摩手法的练习,老师也不时手把手地指导学生找寻正确的穴位。


    而在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实训室内,师生正用手语沟通如何掌握“书画装裱技能”。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实训车间,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加工车间”,听障学生正心无旁骛地进行工装裁剪和加工。企业技术人员兼车间师傅傅丙叶带学生已经两年多了,她告诉记者,“在充满噪音的车间里,听力障碍学生更认真专注、心无旁骛,教给他们的内容他们都会认真去完成。”


    据了解,为了更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学院还打通学历上升渠道,2018年,在省教育厅和省残联的关心推动和济南大学的支持下,学院与济南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开展特殊教育专业3+2专本贯通培养工作。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与用人单位、企业开发了“德技并修,康教融合”“大师引领,校企合作”“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项目导向,理实一体”等系列各具特色的人才分类培养模式。


    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各专业实施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推行学历证书加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X”证书制。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部分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100%。


    以赛促教,师生同台竞技


    除了“教室车间化”,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还建有很多“大师工作室”,陶艺工作室便是其中之一。


    采访当天,刘文江老师正在给听障学生们演示如何制作紫砂壶。这是一堂无声的课堂,手语和演示并用。看着他将陶泥切割、用木锤敲成大小薄厚合适的薄片,学生们一一尝试。而此前,刘文江老师还为学生们连线远在宜兴实习的学生,因为他们也正在学习紫砂壶的制作技艺。今年下半年,这批学生将远赴宜兴,亲自感受国家级大师的授课。


    刘文江在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从教30年,谈及从业感受,他告诉记者,“面向他们的教学和面向普通学生不一样,我更多是进行情景化教学,亲自一遍遍演示,再用手语进行理论教学。”


    每一年,学院会安排师生同台竞技,升华学生专业素养,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学校坚持以比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积极组织残障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专业作品展赛和文体竞赛及才艺展示等,学院听障学生创作的作品曾先后3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6件木雕和6件蜡染艺术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性收藏;3次走出国门,到德国和丹麦展出。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交流赛上,我院获奖总数连续四年排名第一。近年来,学院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各类专业技能展赛中获一等奖16个、二等奖10个,金奖31个、银奖22个。残障学生艺术团参加山东省及全国等展演多次获金奖银奖,体育运动队在国家、省级比赛中屡次摘金夺银。


    新校区筹建,一期明年启用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目前校区不大,但因为是全国招生,近几年,慕名而来的学生越来越多。“新校区的建设迫在眉睫。”李心沁说,学校目前在校学生已经饱和。


    据介绍,学校正在长清区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约500亩,规划建筑面积22万㎡、办学规模5000人,其中包含3000名残障学生。“新校区一期工程计划于2022年9月启用,届时新校区可容纳2000名学生;预计2023年底,新校区整体完工投入使用。”


    随着新校区的建设、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还计划开设更多适合残障学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我们也将尽最大努力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探索适合自闭症学生或低智力学生的专业,诸如中西面点专业等。”让不管是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肢体障碍还是自闭症、低智力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他们学习的专业技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坚持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积极把握住我省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好机遇,助推残障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李心沁表示,在人才培养上,未来学校将以“厚德自强”为根基,“修己立身”为核心,建立适合不同类别残障学生的培养模式,以高标准高起点的新校区建设为依托,探索“1+N”办学模式,做强山东高等特殊教育,使学院成为服务全省乃至全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所谓‘1+N’模式,‘1’是指在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提档升级,力争建成全省优质校,成为引领全国特殊教育职业院校发展的旗帜和标杆。‘N’是指发挥资源优势,争取扶残助残项目落户,使学院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服务平台。”


    据介绍,学校未来将建立全省残疾人成人继续教育基地、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体育训练中心、康复训练实训与研究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和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国际交流中心、残疾人励志教育体验中心、残疾人艺术作品展示收藏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