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夕阳余晖中。济南五中体育教师王勇,夹着战术板走向操场,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他就在那块简陋的露天篮球场度过。校队的学生陆续到位,这位53岁的校园资深教练,随即进入到特定角色中。那是属于他的广阔天地,也是他的精神寄托。二十六年如一日,无论寒暑。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马宏观
名誉会长
去年夏天,在校园篮球圈里早已不需要证明什么的王勇,找到了济南青龙街小学的体育教师董正,他想拉着这位好兄弟一起做点事情。
“勇哥跟我说,咱俩这个年龄了,该拿的荣誉都拿到了,不能光盯着自己那点事,要把视野放开阔一点,最好能搭建一个平台,让全市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比赛机会,也让更多的学校重视篮球课的开展。”听了王勇的提议之后,董正心潮澎湃,决定跟老大哥一起干点事。
很快,济南市历下区校园篮球协会顺利注册,董正担任会长,王勇任名誉会长。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到协会,不仅分文不取,还搭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
新官上任三把火,王勇的第一把火很快“烧”了起来。去年8月,济南市公益篮球大课堂开班收人,多位热心的校园篮球教练踊跃参与,中国篮球名宿巩晓彬亲临现场,来自社会各界的好评如潮。
济南市教育局分管体育工作的总督学宋豫,也注意到了这位之前拿冠军拿到手软、如今忙活着公益篮球培训的中学教练。很快,济南市中小学生篮球联赛的承办重任,交给了王勇和他的公益团队。
“这个联赛以前就有,也就四五十支球队参加,只在一个特定的圈子里有影响力,很多篮球传统学校都觉得不过瘾,一些实力较弱的球队连参赛资格都没有,我就想搞得规模大一些,让孩子们更多展现自己。”王勇说。
最终,2020年济南市中小学生篮球联赛共108支球队1300多名队员参赛,总场次达298场,涵盖了济南市所有县(区),比赛规模、比赛质量、社会影响等方面都远超市教育局预期。
“王勇做事情很认真,这些年下来,在圈子里有一个很好的口碑,他牵头做什么事情,大家都愿意参与,”济南市篮球协会会长史安全经常为王勇组织的活动“站台”,“其实王勇他们几个都是拿死工资的,校园篮球协会没有经费来源,在一起吃个饭都是自掏腰包,可是大伙儿都愿意帮他,就是认准了他的人品。”
王勇老师在指导学生们训练。 摄影/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晓峰
“波波维奇”
王勇之所以在济南校园篮球中有号召力,是因为他独特的江湖地位。
2003年,王勇从济南五十八中来到济南五中,从赵树森老师手中接过教鞭,重组篮球队。在他耐心细致的教导下,五中篮球队很快就在济南市乃至山东省脱颖而出,9次获得济南市中学生(初中组)篮球赛冠军,在10年内6次获得全省冠军,还取得过全国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季军,一大批孩子因篮球而受益,通过篮球考上了重点高中,进入了理想的大学,很多人到现在还吃篮球这碗饭。
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学生都已走上工作岗位,大部分都跟王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时候跟家长见了面,人家会对我说:王老师,如果不是你当初带孩子练球的话,他现在不知道干啥呢,肯定不如现在混得好。这可能是家长跟咱说客气话,也可能是发自内心的,反正每一次听到这话,我都很当真,就更有干劲了。”
济南五中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初中,但是受限于客观条件,球队只能在室外场地训练,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王勇从未停下来。
如今在山东师大附中就读的陈硕,每天在宽敞明亮的室内球馆训练,对初中时代的艰苦条件印象深刻,“春秋天还好,在外面训练挺舒服的,可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地面温度五十多度,站着不动都出汗;冬天特别冷,但是我们跑动不停,一个劲儿出汗,头上冒出来的汗都能结成冰……”
学生吃了不少苦,王勇也一样。在那两个小时的训练时间里,他一直都是站着,不断给学生做示范,从来不肯找把椅子坐下。
正是因为这份执着,王勇的球队成绩越来越好,建队四五年之后,他就在济南校园篮球圈子里有了一定的江湖地位。及至今日,已经是济南校园篮球的波波维奇了。
五中烙印
直到现在,陈硕在训练中会时不时地穿着那件胸前印有“济南五中”字样的球衣,奔跑在山师附中的训练场上。对于自己的初中时代,对于跟王老师练球的那三年,他有着极深的感情,“王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每堂课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我们跟着王老师吃了不少苦,也收获了很多快乐,那三年对我们来说很特别。”
每逢节假日,在山师附中就读的陈硕、武安奇,会约上其他学校的昔日队友,一起回到济南五中,跟王老师见见面,跟师弟们打打教学比赛。每到那个时候,王勇就特别高兴,“这么多年了,这么多届学生,都能在有时间的时候一起约着回来看看,我这当老师的肯定高兴啊!”
如今在五中读初三的王建喆,身高1.96米,身强体壮,是球队的主力中锋。刚来五中的时候,他没有篮球基础,一切从零开始,在王勇的培育下,如今已经有模有样了,“从我们五中毕业的很多师哥都特别优秀,他们让我打得强硬一点,我希望能去一所重点高中,考上好大学。”
在五中篮球队,王建喆的同级队友要干一些抬电子计时器之类的“重活”,初二的队员负责收球,初一的基本上什么杂活都不用干。而在一些球队,年龄越小,干得杂活越多。“这是我的要求,这么多年下来一直这样,年龄大的多干点,年龄小的顾好自己就行,大的要给小的做好示范。”王勇说。
为了规范学生的言行,王勇给篮球队制定了队规,比如:不能说脏话,不能乱扔垃圾,不能随地吐痰……听上去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可是小中见大,良好的习惯就这样逐步养成了。在很多学校,体育生都是不好管的一个群体,可是五中篮球队的学生,从来不让班主任多费心。
现在就读初二的谷铭哲,对这个集体就很有认同感,“王老师要求很严,我们每天训练也挺累,但是我们都很喜欢这个集体,也很在乎集体的荣誉。回到班级里之后,我们代表着篮球队,不能给球队丢脸。”
初心不改
对于老大哥王勇,董正打心眼里佩服,在他看来,老大哥这么多年坚持下来,凭借的是对篮球的热爱,而不是名利层面的东西,“王老师带篮球队,是一个附加的工作,学校不会额外给工资,平时的教学工作已经很繁重了,还要拿出业余时间教学,每天2个小时,周六周天还要拿出一天出去打教学比赛,这个工作量对一般人来说可能是难以想象的,大部分人坚持一两个月可以,但是一下子坚持二十年,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支撑着王勇前行的,是精神层面的收获,“把咱身边的孩子带出来几个,让他们都能上重点高中,毕业很多年之后还回来打球,还很亲切地喊你老师,那种心情,那种感觉,别人是没法体会的。”
事实上,按照王勇在中学体育圈的知名度,如果他利用课余时间办篮球培训班的话,想不赚钱都难。而且,他在校园篮球圈里有丰富的人脉,亦有不少家长请托他办事,他对此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些年下来,他从“王勇”熬成了“勇哥”,知名度越来越高,口碑也越来越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王勇说:“不管到了哪儿,别人都热情跟你打招呼,都叫你一声‘王老师’,我觉得这是对我最大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