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周刊 > 眼界周刊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鸡娃”焦虑

2021-4-18 10:04:10 来源:山东商报

    ◎解词人 刘东宁


    字里有料


    “鸡娃”是近年来一些大城市家长中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意为“给孩子打鸡血”,不停地让孩子去学习、去拼搏。这些孩子往往出生在中高收入家庭,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参加各种培训、强化训练等。


    由“鸡娃”引申出一系列名词:“青蛙”指普通孩子,也叫“普娃”;“牛蛙”指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非常优秀的学生,如数学成绩好的叫“奥牛”,能看英文原版著作的叫“英牛”,两项兼具的叫“英奥混血牛”,等等。


    网友热议


   “ 所有家长不都这样吗?没有办法啊!”


    “有焦虑很正常,大家都在焦虑,关注重点应该在找到对我们来说缓解焦虑最有效的方式。”


    “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只要比较就会引发焦虑。应该多看看孩子与之前相比有没有进步。”


    全媒全解


    舍不得“鸡娃”,套不住未来?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把“鸡娃”家长们的焦虑展现得淋漓尽致。


    电视剧里,家长们奉行“鸡血教育”,没头苍蝇式地到处找补课班。如此剧情令不少网友,尤其是宝爸宝妈们直呼“太过真实”。


    “之前陪孩子参加围棋比赛,跟一个妈妈聊天,被吓到了,她家孩子报了十个兴趣班,她言谈间还满是自豪。”广州市民张女士近期在与另一名儿童家长聊天时得知,她的儿子正在上小学,目前上的兴趣班有街舞、篮球、钢琴、围棋、英语以及在补习培优机构上了多个科目,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都排满了,周末则是每天上两三门,总共十门。对比之下,张女士自感“全面落后”,随即将自己孩子兴趣班的数量增加到七门,但心里仍觉得“不太平衡”。


    家长有焦虑,有关产业也看到了市场。据东南网报道,近期一打着“海淀”标签的公众号火了起来,他们培养孩子的事迹被其他家长奉为圭臬。公众号每天发布育儿经验、升学信息和学习方法文章,例如“别人家的孩子一年读500本书?不用慌,海淀妈妈告诉你更有效的阅读方法”“4岁半实现自主阅读,熟背诗词500首”“自学小学1-6年级数学的有效路线方法”……这些文章刻画了一批近乎神童的牛娃。不仅如此,他们幼儿园就通过了英语KET考试,一年级通过了更高级的PET考试。


    这些带着“海淀”标签的育儿公众号甚至已被同一家公司收编,家长的焦虑不断被商业手段营销得愈演愈烈,最终被转化为了买课、买书、买文具的消费力。


    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看来,“鸡娃”一词起源于网络,特指北上广深一些中产阶层的家长们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意为给孩子打鸡血,从小安排各种学习和活动。“鸡娃”家长的特点为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一分钟也不敢松懈,就希望孩子的未来继续保持“精英圈层”的本色,几乎将自己所有人生的意义都押注在孩子的发展上。


    “鸡娃”现象的背后,源于人们对于自身所处阶层的焦虑感以及不满足,源于人们一种想要向上流动、努力超越的欲望。更深层的,作者指出,是当前竞争的加剧,以及长时间以来较为单一的、对于成功的评价体系。


    人们寄希望于通过好的教育改变阶层,而更好的教育是需要超越这样的狭隘,需要看到比高分、名校、财富更重要、更受人尊敬的东西,是需要明白如何真正掌握自己的生活。


    红网红辣椒评论文章则认为,“鸡娃内卷化”的背后,是整个教育大环境下父母的集体焦虑。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体制不完善、优质教师的不充足等“大因素”确实是造成家长“鸡娃”的因素,但当下缓解焦虑、给“鸡娃内卷化”降温的最关键、最可行方法,还是家长心态的调节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到底什么该“舍”、什么要“得”?什么才是“优秀”“人生赢家”的标准?“凡学皆比赛、凡赛必获奖”确实能让孩子简历好看,但真的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吗?作者认为,这些问题值得家长深思。


    北京青年报文章同样认为,大部分父母产生育儿焦虑是因为内心追求完美,总是想要给孩子最好的。但显然,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资源、能力都有限,只能尽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提供相对好的条件,当我们把资源和希望都放到孩子身上的时候,无形之中也把压力传递给了孩子,效果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所以,教育最终成为了“军备竞赛”,你又很难说服自己不参与其中。“鸡娃”可以,但一定要注意分寸,以孩子身心健康为首要目的的“鸡娃”,可以适当进行,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其实更加重要。当妈妈们懂得越多,就会不那么着急地期待孩子完成超越自己阶段的能力,也会从一个“焦虑结果”的家长,转变成“享受过程”的陪伴者。


    此外,治理当前弥漫全社会的教育焦虑,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国家层面要推进全面的教育管理与评价改革,所有社会机构也责无旁贷。以贩卖和营销焦虑为主营业务、违规炒作的“鸡娃号”,当然也应在治理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