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正文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

2021-3-5 8:55:52 来源:山东商报

         3月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新闻发布会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建宇

 

        本次大会议程共10项

 

 

        张业遂说,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大会预备会议通过了大会议程,十三届全国人大实有代表2953名,目前已有2907名代表向大会报到。

 

        张业遂介绍,本次大会会期7天,将于3月5日上午开幕,11日下午闭幕。共安排3次全体会议,议程共有10项:第一项,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第二项,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第三项,审查计划报告及草案。第四项,审查预算报告及草案。第五项,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议案。第六项,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的议案。第七项,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议案。第八项,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第九项,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第十项,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

 

 

        张业遂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修改法律23件,作出相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的法律,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包括制定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修改动物防疫法等。二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国家安全立法,包括制定生物安全法、出口管制法、退役军人保障法、海警法,修改国防法,审议数据安全法草案。三是为维护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提供法律保障。采取“决定+立法”方式,出台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四是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法治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包括制定长江保护法,修改专利法、著作权法,审议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五是加快民生和社会治理领域立法,直接回应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包括编撰民法典,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审议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反食品浪费法草案。

 

 

         中国抗疫合作
         不为谋求地缘政治目标

 

 

        张业遂介绍,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17支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4支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多支疫苗在境外获批开展Ⅲ期临床试验。4支中国疫苗获得一批国家的紧急使用授权或附条件上市批准。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60多个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疫苗无偿援助。中国政府宣布向世卫组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提供1000万剂疫苗,用于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急需。

 

        张业遂说,中国政府鼓励并支持疫苗企业向愿意购买中国疫苗的国家出口疫苗。目前已经进口或正在商谈进口中国疫苗的国家有40多个,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开展国际抗疫合作,不是为了谋求地缘政治目标,也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希望更多有能力的国家行动起来,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为国际抗疫合作作出贡献。

 

 

          香港选举制度
          需要与时俱进完善

 

 

        根据公布的议程,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张业遂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职权,从宪制层面对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作出决定,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责任。

 

        他表示,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情况表明,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需要与时俱进作出完善,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

 

 

           新发展格局
          是国内国际双循环

 

 

        张业遂说,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现在跟过去一样重要。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内外需市场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张业遂表示,中国同有关国家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将有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并不矛盾。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将加大制度型开放的力度,继续通过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冲突、对抗
          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

 

 

        谈及中美关系,张业遂说,中国对美政策始终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中方一贯主张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同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国家,不仅应该,而且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和平共处的关键是相互尊重,包括尊重彼此历史文化传统,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各自选择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张业遂说,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的,断供、脱钩损人害己,冲突、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两国在气候变化、抗疫、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等广泛领域拥有重要的共同利益。双方共同努力,以两国元首通话为契机,加强对话、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