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周刊 > 眼界周刊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景区保护不容“撒野”

2021-3-28 8:08:16 来源:山东商报

        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一大群人深夜相约山顶蹦迪,其人身安全想一想都令人担忧。新京报评论指出,上百人深夜上山“蹦野迪”,景区岂容撒野。深夜,没有路灯,数百人,在景区蹦迪,这样的群体行为潜藏着太多安全隐患,蹦迪场面一旦失序,则可能“乐极生悲”,诱发安全事故。

 

        “今夜星光闪闪,爱你的心满满!”……动感的音乐节奏,摇曳闪烁的灯光,很难想象这一幕发生在景区里——近日,有徒步团体自发组织约200人,携带移动发电设备,在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的山顶蹦野迪,并在网络平台发布相关视频。对此,风景区管理处已举报短视频账号并报警。

 

  深圳娱乐生活频道公众号的一条推文《深圳人去梧桐山蹦迪不是梗,是真的!!!》引起不少人转发。从多个账户发布视频来看,现场似“群魔乱舞”。“梧桐山上,蹦最野的迪,看最寂寞的日出”“3000人在梧桐山蹦野迪”“我们有7个户外群, 周末组织去梧桐山蹦野迪,有一起的吗?”在抖音,搜索“梧桐山蹦迪”,“深圳1798户外”“深圳小胡”“一起走户外”等多个用户发布了相关视频。视频漆黑一片,依稀可见树木和山体。有人手持各色手电筒等照明工具,灯光上下左右摇摆,震耳欲聋的音乐声和人潮呐喊声混杂在一起。

 

  去景区蹦迪,莫非室内已无法承载他们的舞动激情?不可否认,当下不少年轻人将蹦迪作为一种新潮的娱乐方式。跟随紧凑的节奏、炫耀的灯光,蹦迪带给人们的是身心的放松与个性的解放,这无可指摘。但问题是,并非所有场所都可以蹦迪,景区显然就是一种非合适场所。

 

  如此明目张胆地炫耀,引起了各方谴责。当地媒体深圳晚报表明了梧桐山风景区在深圳的重要性——深圳版图的“绿宝石”。梧桐山风景区,不仅是市民登高游览的胜地,更是深圳重要的物种基因库。这里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珍稀的自然资源,是深圳人在这片土地上构建起乡愁的重要支撑部分。

 

  蹦野迪的行为,看似与“天地融为一体”,实则恰恰相反,是对生态的干扰、会对生态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梧桐山风景名胜区内,栖息着很多诸如鸢、赤腹鹰、穿山甲、小灵猫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现在正值春季,是野生动物繁衍的季节,高分贝的音响和强光都会对野生动物造成巨大影响。深夜集体蹦迪,很可能会惊扰当地的野生动物,破坏景区自然生态。

 

  因此,在梧桐山顶夜晚蹦野迪,放飞自我的同时,生态文明的底线也被击穿,那份对自然生态的认知与敬意差不多也丧失殆尽了。

 

  据《深圳经济特区梧桐山风景区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在风景区内举办大型游乐、集会活动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生态、景观及公共安全的活动,按照规定应当报有关部门批准。从景区管理处事后的反应来看,此次活动并没有征得相关管理部门的同意,触碰了景区管理规定的红线。

 

  南方日报详细分析了此次事件中的安全隐患。蹦野迪的地点位于梧桐山顶天池附近,山高坡险,再加上正值夜晚,路灯稀疏晦暗。若聚集者全身心投入到蹦迪情景中,极易忽视自己所处的实际位置,从而出现踩踏踩空等一系列危险后果。照此看,寻求真刺激的景区蹦迪并不可取。

 

  值得注意的是,景区蹦野迪的大量视频散布于网络,还会造成错误示范。一旦相关短视频传播出去,很可能产生一传十、十传百的倍增效应,助推这种错误行为的发生。人们竞相模仿,给景区带来的只能是一道加一道的遍体伤痕。

 

  蹦迪作为一项动感刺激的娱乐活动,确实能够帮助一些城市青年释放下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但是,玩归玩,闹归闹,千万别拿风景区开玩笑。

 

  说到底,景区蹦野迪不是放松而是放肆。聚会蹦野迪人员以“徒步团体”之名义,不提前向有关部门申报集会活动,将个人喜好与快感建立在牺牲大好美景的基础之上,是一种明目张胆的挑衅行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给规则以权威”的迫切性与重要性。举报违规短视频账号、向当地执法部门报案,风景区管理处的系列操作释放了明确信号:文明出游,违规必惩。蹦野迪对景区造成的伤害不可逆,“亡羊补牢式”的严惩效果有限。

 

  此外,景区管理部门也该打起精神,规范游览行为和秩序,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惩治力度,别让这闹哄哄的蹦迪亵渎了山山水水。◎ 刘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