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神医骗局”屡打不绝,根本上还是利益作祟。与时俱进,消除管理“真空地带”,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制度和手段,让监管长出“牙齿”,方能真正形成震慑。同时,新兴的短视频平台等作为发布方,也要切实履行好平台责任,绝不能给“神医骗局”新的可乘之机。
近日,一条集纳了诸多“神医”语录的视频广为传播,引发热议。40多名“神医”在代言药品、保健品的广告推广中,均使用“一家几代专治××病,违背祖训献出药方”的雷同话术,被网友戏称为“神医宇宙”。3月9日,“神医宇宙”成员之一的张文荣被所在坐诊医院——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免职。3月10日,国家中医药局回应称,目前正在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行调查。
消息一出,迅速引发热议,有网友用神医话术调侃:“经过一个月思考,做出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将张院长免职。”
假冒伪劣的“神医宇宙”影响极坏,性质恶劣。一些心术不正之人打着中医、苗医、藏医等旗号,招摇撞骗,换一身行头,就换一个身份,言之凿凿“神奇疗效”,实际“狗皮膏药”。
仔细一想,现实是很严峻的。这些神医卖的假药不仅没有治病救人,反而谋财害命。新京报评论认为,假药广告的针对人群,主要是辨别能力不强、信息来源单一的老年人。他们中有多少人会认真阅读网上的科普、揭底文章呢?那些调侃鬼畜短视频聚集的平台,又有多少人会去看呢?此外,很多老年人还有个身份是“患者”。病痛已经不幸了,如今还被骗子们“收割”,这实在令人心痛。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必须彻底铲除虚假医药的产业,保护好这些最需要保护的人。
在“神医宇宙”的背后,完整的药品灰色产业链值得深究。中纪委评论称,应斩断“神医宇宙”利益链。首先,这些“神医”,既有“医院查无此人”的纯粹造假的演员,也有像张文荣这样具有合法行医资格的医生。相对“群演”胡说八道,张文荣作为执业医师如此欺骗病患,性质更恶劣。其次,一次“神医”的表演秀,涉及多个环节。有制药、售药公司花钱请“神医”、给电视台费用,有医院对自己管理的医生冒充“神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广告制作公司、播出广告的电视台昧着良心制作播出虚假广告、虚假养生节目,等等。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了利益链。
“神医宇宙”背后长期的欺诈问题,违反《执业医师法》《广告法》的问题,甚至还可能涉及到刑事犯罪的问题,都需要做出全面调查,一个都不能放过。澎湃新闻在查询相关规定中提到,我国《广告法》还明确规定,医疗、药品广告,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张文荣“参演”这种广告本就是违法的。《执业医师法》还规定:医生要“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像张文荣这样的满嘴谎言,还能继续作为医师执业吗?
其实,“神医骗局”已不是新鲜事,2017年,“虚假医药广告表演艺术家”刘洪斌的广告被集中处理,更是一次典型案例。当时有多个省市县级电视台被处罚,罚款从8000元到20万元不等。
为何这些处罚对“神医”没有起到震慑作用?对此,新京报评论称,这些禁令并无对“神医行为”的执业医师有处罚规定,被处罚的主体也多为电视台,处罚大多以罚款了事,“神医”似乎没有为其行为付出代价。
张文荣这次被免职也是其所在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对其进行处罚,虽然被免去了荣誉院长的职位,但其执业医师的资格仍在,行医行为未受影响。从现实看,医疗虚假广告依然屡禁不止,“神医”的面貌越发多元,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也提醒我们,当前的打击力度还不够,还不足以对他们形成震慑。
在加强打击力度的同时,也要高度关注新形势、新变化。部分“神医”在受到处罚后,从电视台的养生类节目中消失,不过,不久后就开始“转战”网络平台,在网络空间中继续招摇撞骗。这也提醒着相关部门:打击处理工作也要因时而变,要多措并举,让“换了马甲”的违禁广告和骗局无处遁形。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神医骗局”屡打不绝,根本上还是利益作祟。与时俱进,消除管理“真空地带”,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制度和手段,让监管长出“牙齿”,方能真正形成震慑。同时,新兴的短视频平台等作为发布方,也要切实履行好平台责任,绝不能给“神医骗局”新的可乘之机。
“神医骗局”再一次掀起热议,应借助当前的舆论高度关注,对这种虚假广告进一步提升打击力度,让电视上的坑蒙拐骗行为都付出应有的代价,也彻底堵死“神医卖药”这条路。◎ 刘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