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地下城”卫士

2021-2-7 9:13:57 来源:山东商报

        47.7公里运行里程,24座车站,日均运送客流2万多人次——在济南初步成网的地铁世界中,有一群“地下城”守护者:他们的办公场所散落在各个站台,与一列列呼啸而过的地铁为伴;长期身处几十米深的地下工作环境,需要靠吃钙片和维生素来补钙;他们有人每天上下班通勤用时达三个多小时,三天就要轮一个24小时的班;在站点内进行治安巡逻防控,对重点人员和可疑物品进行重点盘查,处置各类警情和突发事件……日前,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走近济南公安轨交分局民警,聆听“地下工作者”平凡而不平淡的故事。◎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实习生 韩泓旭

 

轨道交通3号线公安工作组民警冯延勇本专题摄影 通讯员 刘鹏

 

         演练就是实战

 

 

        今年2月初,济南轨交3号线奥体中心站点正在正常安检。安检员小宋突然发现正在过安检的一位男子行李中有异常,“通过检测,初步判断包内可能携带了爆炸物!”他顿时紧张起来,立即通知了其他安检人员,暂停整个安检工作,将行李和人分离,同时迅速通过对讲机向轨道交通3号线公安工作组的值班民警报警,说明现场情况。

 

        这时,携带爆炸物的那名男子发现有人报警,想弃包逃离车站。由于事发时旁边还有其他乘客,当大家注意到这一异常情况后顿时出现慌乱,有人开始往旁边跑去,场面眼看要失去控制。此时,接到警情的地铁公安及时赶赴现场:控制嫌疑人、疏散群众、现场勘察、处置爆炸物……面对险情,民警们一系列的动作加速展开,嫌疑人很快被控制并抓获,地铁站秩序也未受到冲击。

 

         这是济南轨交3号线反恐综合应急演练的现场,从启动演练、联合救援到恢复运营,用时不到20分钟。“3号线公安工作组的民警们,会不定期联合站台进行这类对抗性的应急处置演练。”小宋告诉记者,“通过演练,全面检验各工作岗位对应急处置流程的熟练程度,以求遇到类似突发险情各部位处置反应迅速有序。”

 

       “演练就是实战。”对抗性演练的发起人,轨道交通3号线公安工作组民警冯延勇告诉记者,地铁发案少,但一旦发生事情就是大事,这就要求巡逻民警和工作人员遇到问题时,能迅速处置并确保处置到位,“防范工作是地铁公安的核心工作。”

 

        他介绍,类似的对抗演练有火灾、反恐等多种形式,有时采用警企联合演练模式,有时会以单方测试的方式进行。“民警会化装成普通群众,将可疑包裹放置在地铁站厅层,然后检测地铁工作人员多长时间发现可疑物品,是否能够按照可疑物品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置。有时,民警还会在自己的包内放置上警械装备通过安检,查看安检人员是否能做到逢包必检,能否查看出违禁物品。”他表示,“一切的‘测试’,一切的‘对抗’都是为了守住地铁安全这根红线。”

 

冯延勇执勤时偶遇家人

 

        日行两万步

 

 

        家住济南历下区奥体中路的关祥浩,是轨道交通1号线公安工作组的一名民警。每天早晨5点,他就得从家出发,赶在6点半首班车发车之前,到达位于长清区的地铁1号线赵营站值守;直到晚上9点半最后一班车停运,才能结束一天的巡逻工作,在披星戴月中回家。由于他的家和工作地点正好位于济南城区的东西两头,期间相距近40公里,每天上下班通勤用时需要三个多小时。而像他这样横跨一座城去上班的经历,只是众多地铁公安民警的一个缩影。

 

        “目前济南开通的2条地铁线路,累计47.7公里,共设置24个站点。其中,1号线途经长清区、市中区、槐荫区,南起工研院站,北面至方特站;3号线途经历下区、历城区,南起龙洞站,北面至滩头站。1号线和3号线两个公安工作组共有35名民警和43名辅警,除了炊事员和少量文员外,其余全部散布在地下各个站点。”关祥浩告诉记者,“这些地铁站上的民警,绝大多数住在主城区,他们每天上下班基本上都要穿城而过,花在路上的时间相对较长。”

 

         由于警力有限,地铁民警到岗后,就全天候处于站台移动巡逻中,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为了保证地铁停运后,轨交总部、停车厂和变电站的夜间安全,他们需要轮流值守夜班,每名民警每三天就要上一个24小时的连班。轮到值连班时,值班民警要搭乘最后一班地铁返回驻点值守;隔天早晨,再搭乘第一班车上岗,当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执勤中的冯延勇

 

         关祥浩算了一下,自轨交一号线开通近2两年的时间内,他大约坐了4000多次地铁,平均每天要走20000多步,“由于长时间在地下工作,晒不到阳光,有些民警需要靠吃钙片和维生素来补钙。但大家从来没有叫苦叫累,每个人都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把乘客当家人照顾

 

 

        去年12月份的一个夜晚, 轨道交通3号线公安工作组民警于晓辉结束了一天的巡逻工作,准备下班回家。离开站台时,他注意到在非收费区,一个穿着拖鞋、20多岁的年轻女孩独自躲在角落位置,默默地掩面哭泣。当她从于晓辉处得知这班车已经结束当日运营,顿时流露出无助的表情。

 

        通过进一步交流,于晓辉得知,女孩叫小凤,家在外地,独自一人在济南打工,近期刚刚交了男朋友。当天晚上,因为和男友拌嘴负气离家出走,走时连鞋都没来得及换。现在手机没电了,打不上车也联系不到朋友,又冷又饿,一下慌了神儿。

 

        由于已经是深夜了,于晓辉担心小凤的安全,在征求她的同意后,他给女孩打了辆出租车。上车后,于晓辉用自己的外套给小凤护好冻僵的双脚,又帮她把手机充上电,一路安慰开导着她,直到女孩安全到达目的地。没想到,隔天,小凤竟然再次来到站台,向轨交的工作人员打听寻找于晓辉。原来,这次她是专程前来道谢的。“昨天晚上太冲动了,要不是遇上公安民警,不知道在寒夜中要冻多久。”小凤不好意思地说:“爸妈得知这事后,直说我碰见好人了,让我一定来好好谢谢警察大哥。”

 

        类似这样的温情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关祥浩告诉记者,2019年4月份,轨交1号线正式运行首日,当天前来体验省城首条地铁线路的乘客超过2万多人。其中,一对来自菏泽的老两口不慎将手机遗落在车上。值班民警发现后,先后打了40多个电话才辗转联系上老人家属,并送还了手机。自那之后,两位老人只要来济南,都会特意赶到驻点看望民警们。

 

       “地铁公安除了正常巡逻,最多的事情就是和乘客打交道。在接到的各类警情中,求助类警情占80%以上,这就要求我们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热心。”关祥浩说,在遇到求助时,民警不仅仅考虑乘客遇到的困难,而是会延伸考虑打通救助服务最后1公里。

 

反恐综合应急演练现场

冯延勇与同事进行安检

冯延勇在地铁站台内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