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在山东蜿蜒千里,最后抵达东营,奔腾入海。34年前,在东营市垦利区与利津县交界处,一座“胜利桥”腾空而起、跨越黄河,拉近了两岸距离。资料记载,这是东营市首座免费的黄河大桥,是地标建筑物。“服役”33年后,于2020年11月5日封闭进行维修改造。昨天上午,胜利黄河大桥正式恢复通车。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白鑫燚
经过一年多封闭维修改造,东营市垦利区与利津县交界处的胜利黄河大桥于昨日恢复通车,大大缩短了东营南北跨黄的时间。胜利黄河大桥于1987年建成通车,全长2817.46米,宽19.5米,双向四车道,是我国第一座连续双箱正交异性板钢斜拉桥。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白鑫燚 摄
限速60公里/小时
“姑姑,大桥通车了,咱们过年可以去那里赶大集了!”听到胜利黄河大桥通车的消息,市民柴女士的小侄子兴奋地拍起了小手。
昨天上午9点58分,在现场鞭炮声中,车辆陆续驶上崭新的桥面,意味着胜利黄河大桥维修改造结束,正式通车运营。该桥于1987年10月1日建成通车,已经运营了34年。它全长2817.46米,宽19.5米,双向四车道,是我国第一座连续双箱正交异性板钢斜拉桥,也是当时亚洲主桥跨度最长的钢斜拉桥。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梳理发现,胜利黄河大桥通车后,曾极大地缓解了东营南北跨黄河通道瓶颈问题。但随着使用年限的日益增长,在2003年4月,这座大桥进行第一次全面大修。此后,经2015年、2019年先后两次对大桥进行检测,主桥被评为四类危桥,引桥被评为五类危桥,安全隐患问题比较突出。2020年11月,由中铁十四局集团三公司中标对大桥再次进行维修改造。
“全封闭式施工,南北两岸的市民出行只能走浮桥。遇到汛期和凌期,还有每年6月下旬黄河调沙治沙的20多天,浮桥全部拆除。足足有6个月,大家日常的出行会受到严重影响。大雾天高速封闭,只能绕道五六十公里走利津大桥,每月过路过桥费和油费能多支出近1800元。” 项目负责人李伟说,项目部门前就是黄河大堤,每每走出驻地大门,总有老百姓凑上前不停地询问何时通车。对此,项目人员经400多天的不懈努力,终于可以赶在元旦之前通车,工期提前了5个多月。
记者自东营交警处获悉,在通车后,胜利黄河大桥继续执行免费通行政策,限速60公里/小时,限重49吨,货车及公交车可以通行。但胜利黄河大桥路段不属于危化品运输车辆指定路线,危化品运输车辆禁止从胜利黄河大桥通行。
昨日,东营胜利黄河大桥通车运营
材料和工艺均为“中国制造”
胜利黄河大桥项目是我国第一座双箱钢斜拉桥,也是当时亚洲主桥跨度最长的钢斜拉桥,1989年荣获“鲁班奖”。远远望去,大桥凌驾于滔滔黄河之上,犹如一架巨大的竖琴,使黄河南北两路“天堑变通途”。
然而,它的“重生”却并非易事,摆在项目人员面前的只有一方“白纸”。“这是国内首次对运营中的斜拉钢索桥进行大规模维修改造,不仅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原有的图纸也未必与现状相符。” 胜利黄河大桥项目书记田超说,项目召开多次专家论证会,坚持“材料+技术+管理”理念,为这座服役了33年的大桥“操刀动手术”。
“工程核心在主桥,而换索是最关键的点之一。换索不完成,其他工作就无法展开。”技术负责人张永江介绍,大桥拉索布置为双索面扇形多索体系,全桥斜拉索共有88根,索距12米。如何在主桥成型的稳定受力结构下进行换索就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个难题。“稍有不慎将导致钢箱梁发生失稳,其难度堪比对八旬老人进行开颅手术。”
经国内外知名专家多次“把脉会诊”,最终确定南北双塔同时进行、同个桥塔四个索面同一编号斜拉索同时更换的施工方案。同时结合大桥原有结构,设计改造了塔顶吊装支架系统、施工挂篮平台、循环钢丝绳挂索系统等,极大地提高了换索的施工效率和安全系数。
“整个过程用了三个月,更换的斜拉索采用国家标准抗拉强度为1860兆帕的平行钢丝索,改进了拉索锚固结构,提升了斜拉索的防护等级及抗震抗风性能,改善了桥面线型,设计使用寿命比原来增加5年,更系统总结出一套适用于黄河下游施工条件的桥梁换索工艺工法。” 张永江说,如今胜利黄河大桥的“双翼”无需再从国外引进,工艺、材料全部为中国生产制造。
东营跨黄通道将达7座
“我们村子就在大桥北头,村里很多人在对岸工作,老人也要过来带孩子,以后再也不用绕行几十公里路了。” 利津县集贤社区李呈村党支部书记刘英汝说。
黄河将东营市一分为二,曾经人们只能依靠渡船过河。后来,黄河上有了浮桥,过河时车在桥上摇,桥在水上漂,水涨“桥”高时,过河人常感到心惊胆战。34年前,胜利黄河大桥的建成使天堑黄河成了坦途大道。有了桥,城市不再分两岸,距离不再是距离。
如今,胜利黄河大桥如凤凰涅槃般“重生”。“大桥此次翻修之后,最少能再服役30年。在这30年间,依托一座座‘跨黄’通道的兴起,必将带动城市经济腾飞。”看着脚下滚滚而逝的黄河水,项目书记田超说,胜利黄河大桥项目部在桥梁维护任务中不断创新,积累经验,不仅填补了自身技术上的空白,还为以后同类型的桥梁维修施工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九跨黄河”的里程碑。
东营既沿黄又沿海,区位优势明显。作为环渤海地区重要节点城市、黄河入海口城市,面对国家、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机遇,东营着力推动“南联北拓、承东启西、通河达海”,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记者自东营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十四五”时期,是东营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持续提高交通运输保障能力的关键时期。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十四五”时期市交通运输局将谋划实施重点交通项目118个,总投资2000亿元,力争到2025年,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1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跨黄河通道达到7座,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民航客运量突破100万人次,管道输送能力突破5000万吨。将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