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无疑是青岛队的多事之秋。这一年,球队在中超以胜利开局,却在随后遭遇连败、欠薪、主帅下课等一系列危机。如今,深陷积分榜榜尾的青岛队,与中超似乎渐行渐远。
多年来,青岛一直都是赫赫有名的“足球城”。然而,职业联赛二十余年,青岛足球却始终没能站到舞台的正中央。“足球城”之名,是真是假?如果青岛真的是一座足球城?又为何难以在顶级联赛拥有一支具备竞争力的队伍?更甚之,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下,青岛是否真的具备职业足球发展的土壤?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记者 马宏观李柏村 李伟强
本赛季青岛足球举步维艰 本组图据青岛足球俱乐部官微
足球之城无奈没有一流球队
作为一座海滨城市,青岛由于开埠时间早,对外交流多,从而较早地接触到了现代足球。1924年,宋国模发起成立了青岛第一支国人足球队中华队,等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时,青岛本地的足球队已经达到百余支的规模。
悠久的足球历史底蕴,让青岛与足球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其发展程度,也一直领先于省内其他地区。1990年,殷铁生为山东青年队选拔队员时,就是以青岛球员为班底进行考察。
进入职业化时代后,青岛足球却并无过多亮眼成绩。深耕多年,青岛足球历史上的巅峰,也只不过是2002年青岛贝莱特在足协杯夺冠,而在顶级联赛中,1998和2011两个赛季的第6名已是历史最高顺位,大多数时间,青岛队都是以保级队伍的形象出现在顶级联赛中。相比起另一座足球城大连的“八冠王”,青岛似乎难以称得上是一座“足球城”。
但我们仍然可以将青岛称为一座足球城。毕竟,青岛足球在人才出产的质量和数量上,长期都是全国顶尖。这其中,既有宿茂臻、李霄鹏、舒畅等老一辈名宿,也有于大宝、李磊、刘洋、姜志鹏、王子铭等球员活跃在中超一线的中坚力量,更有谭凯元、宋润潼、孙启航、王韬、李苏达、李顺等新生代才俊。 横跨职业联赛二十余年,青岛一直能够较稳定地出产足球人才,无疑是中国培育足球人才的一块沃土。
草根足球、校园足球的体系建设上,青岛足球同样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据不完全统计,青岛市拥有业余足球俱乐部100余支,每年举办各类业余足球赛事2000余场,全市常年参与足球活动人口达50余万人(青少年30余万人)。 青岛足球后备人才建设在全国独树一帜。以“市长杯”为代表的学校足球联赛蓬勃开展,常年参与足球活动的学生近30万人。作为全国连续举办时间最长的校园足球赛事,为青岛足球培养了充足的后备力量。
为了振兴青岛足球,政府层面也做了不少努力。2019年5月6日,青岛市足球振兴推进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召开,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积极推进足球振兴工作,将青岛队“冲超”作为振兴青岛足球的突破口。
同年11月2日,黄海队不负众望,成功夺冠冲超,青岛时隔6年重返中国足球顶级赛场。
经过多年的打磨,当前,青岛涌现四支职业球队,是中国拥有职业俱乐部最多的城市。细分这四支球队,青岛队目前在中超联赛,青岛海牛本赛季冲甲成功,青岛青春岛依旧保留冲甲希望,青岛红狮则成功保级,下赛季依旧可以征战中乙。
不难看出,无论是足球人才的产出、足球体系架构的建设还是职业球队发展的数量上,青岛足球都有较为健康、完全的发展。然而,若将青岛足球比喻为一座金字塔,青岛足球仿佛一直在底层到中层这个区间徘徊,在金字塔顶端位置,青岛足球来来回回,却始终触不到塔尖,诞生一支真正能够立足顶级联赛,形成争冠竞争力的队伍。
根基完善、人才不断涌现、名企云集,天时地利人和的青岛,按理来说,坐拥一支中超球队,甚至是一支中超豪门,轻而易举。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与之截然相反。那么,青岛足球的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
吴金贵辞去青岛队主教练一职
名企云集却对足球没兴趣
作为山东经济龙头城市,青岛市内不少企业,在山东、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按理说,这是青岛发展职业足球的优势。只不过,现实情况却是,青岛队一直依靠“黄海”一家民营企业在苦撑,海牛、青春岛、红狮三支球队,背后的投资方经济实力也难算雄厚。
伴随时代的变迁,经济实力对球队成绩、运营、发展的影响愈发重要。以青岛队为例,其背后的金主黄海集团,在青岛诸多世界级企业之中,并不是排名靠前的企业,其财力想要支撑一支中超球队,多少有些勉强。
青岛队当时之所以能够冲超成功,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牵线搭桥。以山东港为代表的企业,与青岛队签署了多项赞助协议,只可惜,这些协议仅维持了一年就遭遇中断,这也为青岛日后欠薪运营埋下了一个伏笔。
青岛队冲入中超,仿佛一场“超前消费”,就好比在没有偿还能力之下,选择了提前透支。原有的7家赞助企业,目前仅有青岛啤酒还在赞助,投资数额也是寥寥无几,这对于一支中超球队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
从今年年初,青岛队就已走上欠薪之路,直到中超开赛,长达8个月的欠薪,让球队险些没能进入赛区。为了延缓紧张态势,青岛队先是补发了一个月的工资,然后向球员做出一些承诺,这才得以让球队进入赛区参赛。
青岛队深陷泥潭,另一支青岛球队海牛却顺风顺水,以中乙冠军身份冲入中甲。追溯本源,海牛队历史文化积淀,加之出色的青训人员配备,或是球队长盛不衰的法宝。与黄海队不同,海牛是青岛职业足球发展最早的一支球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青岛足球的一杆旗帜。并且,海牛的青训在青岛也是独树一帜,源源不断地为球队输血。可以说,青岛冲甲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不过,本赛季能够冲甲成功,经济因素也需要考量。球队主教练殷铁生就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本赛季,球队投资方一直能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使得球员能够毫无顾虑地投身于足球,同样是冲甲成功的重要因素。
有关人士透露,2020年,青岛海牛为了扶持球队冲甲,在运营周转上做了一项重大决定:出售部分资产,以助力球队发展。粮草充足之后,海牛队顺势而上,一举冲入中甲。不过,未来想要冲超,甚至是在中超层面有所作为,以海牛背后投资方的经济实力,也并非易事。
总体而言,一支职业球队能否获得长远发展,良性的资金周转是一大核心要素。回到最初的话题,青岛名企云集,但为何玩不转足球?殊不知,像青岛啤酒这种世界名企,除赞助青岛队之外,此前也曾投资过足球,看似名企云集,但有实力能够玩得起足球的也是少数。尤其现在的中超大环境不佳,“中性名”的改革政策更如一盆冷水,浇灭了众多投资方的热情。青岛不缺企业,也不缺大企业,但有足够意向投资足球,或是有实力投资足球的,又有多少呢?
盛产人才却留不住人才
作为足球城,青岛一直能够较稳定地出产人才。如今,刘洋、王子铭、李磊、于大宝、王永珀、姜志鹏、钟义浩等青岛籍球员,在中超层面都具备了很强的个人能力。遗憾的是,这些球员目前均没有效力于青岛球队。
青岛队本赛季成绩欠佳,除去资金短缺,球队实力薄弱同样需要考虑。通过青岛队一线队本赛季的人员构成,不难看出,在国内球员的储备上,球队存在较严重的缺失。即便朱挺、邹正、刘健等球员名头不小,但都已过职业生涯黄金期,难与往日的竞技状态同语。值得一提的是,邹正与刘健,职业生涯都是从青岛起步,在当打之年转会恒大,如今伴随年纪增长,状态下滑,才落叶归根,重回青岛效力。
盛产人才,却留不住人才,这是青岛足球如今的窘境。深入探寻这一问题,其根本原因,说到底还是一个“钱”字。无论是如今的青岛队,还是当年的青岛海牛,在顶级联赛中都以小本经营为策略。这种情况下,一是难以满足顶级球员的薪资要求,二是难以组建出一支具备争冠竞争力的队伍,在荣誉方面,对球员也难产生吸引力。也正因此,青岛球队留不住自己的好球员,而当打之年的青岛籍球员,往往也不会优先考虑为家乡队伍效力。
职业层面之外,青训层面,青岛足球的人才流失同样严重。还是以青岛队为例,本赛季球队U23名额,牢牢被上海申花外租小将周俊辰占据,另一名出场较多的U23小将宋润潼虽来自青岛,但同属申花外租球员。而青岛海牛本赛季中乙联赛的两名U21球员吴星宇与谢文能,同样是租借自山东泰山。作为足球城,青岛球队却需要通过租借他队球员,应对U23、U21球员的出场政策,不免令人唏嘘。
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由于青岛足球没有好苗子。只不过,当前青岛籍年轻球员的绝大多数翘楚,其所有权都不在任何一支青岛球队手中。
青训层面的人才流失,一种情况是进入职业青训体系前,便已被其他球队所挖走,比如陈泽仕,便是从校园足球体系直接进入鲁能足校。另一种情况,则让人感到无奈。不少球员经由青岛的职业青训体系培养,展现出发展潜力后,迅速被其他大球队的青训体系揽入其中。上文中所提到的宋润潼,便是出自海牛青训。2013年,宋润潼代表海牛U13参加全国U13锦标赛,最终斩获赛事MVP荣誉。这次赛事之后,宋润潼被申花相中,很快便离开青岛,加盟申花青训。
这种情况,在近年来也一直都有所体现。2020年,为备战全运会任务,青岛海牛梯队多名球员借调至鲁能足校。其中,2006年龄段的李顺,迅速成为鲁能足校2006年龄段队核心,并在今年被鲁能足校相中挖走。如今,青岛海牛青训依然有王韬、李苏达等国字号球员,但他们能否长期为青岛海牛,为青岛足球所用?
后金元时代青岛足球何去何从
青岛队未来将何去何从?按照本赛季规则,中超倒数第一将直接进入中甲,而倒数第二,则需要与中甲第三名球队进行附加赛,决定双方来年所征战的联赛级别。
中超联赛16轮战罢,青岛队深陷积分榜榜尾,距离倒数二三名的天津津门虎、沧州雄狮都是4分差距,而与倒数第四的重庆队,则是5分的差距。
四五分的差距,保留青岛足球的中超火种,看上去并非难以实现的目标。但考虑到中超联赛仅剩6轮,有限时间内,青岛队想要拿到足够分数,并寄希望于几支保级对手同时犯错,其概率微乎其微。
另一种相对容易实现的可能性,则是青岛寄希望于天津、沧州、重庆三支球队之一接下来连续输球,并在几场保级关键战中,至少拿下2场胜利。这样,球队有望参加与中甲球队的保级附加赛。
但目前来看,参加附加赛的中甲球队,大概率会在浙江队与成都蓉城之间产生。从球队阵容厚度、近期状态来看,两支球队都具备不俗的实力。想要通过附加赛保级成功,同样难度不小。
2013年成功冲甲,2014年杀入足协杯4强,2019年冲超成功,尽管组建时间不长,但青岛队为青岛球迷已经制造了足够的惊喜。
一位资深青岛体育人就坦言,青岛队的冲超,本身就是一次美丽的错误。说它美丽,是因为青岛时隔多年重新拥有了中超球队,说是错误,则是因为青岛队其本身的资金实力、人员配备,并不具备常年征战中超的水准。青岛队冲超,也加深了自身经营运转的压力,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对青岛队而言,能不能留在中超,或许并非头等大事。球队未来是否能正常延续下去,而不是重演北京人和的悲剧,才是更重要的事情。近段时间,中超不少俱乐部都开始启动股权改制,由原先的单一企业投资控股,转变为多家企业联合控股运营。后金元时代的中超,这是条可行的新出路。
此前,青岛市体育局启动了青岛足球俱乐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计划,如果能够最终顺利实施,至少在资金方面,青岛队会比过去宽裕不少。但通过相关渠道,记者了解到,目前青岛队的股权改制工作,暂时陷入僵局,未来能否得到进一步的推动,暂时还是未知数。或许,这一事宜,需要通过青岛队在接下来的中超比赛中,打出自身的品牌价值,让各投资方认可对其投资的合理性。
即便股权改制成功,青岛足球同样需要注意自身管理的问题。过去在青岛中能,便是由于管理层与教练组的矛盾,加之对未来发展的错误布局,导致了中超-中甲-中乙的连续降级。本赛季,吴金贵之所以选择从青岛辞职,也是由于与管理层沟通难取得进展,不得已之下做出的无奈之举。过去,单一控股的形式都多次暴露问题,倘若真的成了多方联合运营,关于话语权、决策权的归属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做出合理明确。
青岛足球,何去何从?乐观来看,伴随金元足球的退潮,理性化投资是未来中国足球联赛的发展大势。青岛足球,有底蕴和传承,也有体系和潜能,未来的日子里,或许会成为中国足坛的一匹“黑马”。
作为一座足球城,青岛需要有一支中超强队去匹配这个赞誉。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究竟未来青岛足球路向何方?这个问题,就有待时间去检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