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牡丹种植面积、最长的牡丹深加工产业链,在山东菏泽。牡丹,是菏泽最大的特色产业,据统计,从事相关工作的有10余万人。菏泽牡丹种植历史悠久,“丹皮”曾一度成为当地人种植牡丹的主要目的。如今,享有“中国牡丹之都”美誉的菏泽,牡丹的印记几乎遍及大街小巷。
在菏泽市牡丹区,提起牡丹,当地人或有很多话要说,关于牡丹的种植、深加工或者鲜花销售等。在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至少从父辈起便开始种牡丹了。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许畅
享有“中国牡丹之都”美誉的菏泽,牡丹的印记几乎遍及大街小巷
土地流转带动集约发展
菏泽牡丹栽培始于隋,兴于唐,盛于明清,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菏泽已成为世界上牡丹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牡丹栽培中心和观赏基地。
种牡丹是当地部分村民的收入来源,并由此增收致富。在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种有观赏牡丹2.5万亩,油用牡丹1万亩,该镇也被誉为“牡丹种植第一大镇。”
“家里种牡丹30多年了。”黄堽镇刘集村28岁的王东受家庭影响,也投身于牡丹种植。如今,其家里种有牡丹花田1000多亩,“还有比咱更多的。”王东说,从2010年开始,通过土地流转,他家的牡丹种植慢慢扩大到六七十亩,然后一直发展到今天这般规模。
伴随着牡丹种植面积的扩大,附近一些流转土地的村民进入王东的牡丹园打工。“每天要雇四五十个人干活。”王东说,工人主要来自邻村,“现在这一段时间更忙,因为要嫁接,已经干了40多天了。光嫁接每天就需要三四十人,加上其他做杂活的,就更多了。”
在牡丹田的管理上,王东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其每年光雇人锄地就得10次左右,“基本上是下一次雨锄一次地,开花后还需要施一次肥,还有打药,都需要雇人。”
在销售方面,王东最近开始摸索通过短视频等线上方式售卖牡丹。“线上需求量暂时还是小的,一般一单不超过10棵”,所以目前还是“以线下为主,主要卖给批发商。”谈到收益,王东表示:“这个自由点,比打工强。”
黄堽镇党委书记朱中华告诉记者,当地一些牡丹种植户已经开始转向种植观赏芍药,“主要以鲜切芍药为主”。“主要还是利润问题,牡丹的价格不稳定,市场决定的。”目前,在黄堽镇,芍药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牡丹。
在深加工上做足文章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获悉,目前,菏泽市牡丹深加工企业达到16家,牡丹专利达到144项,陆续开发出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化妆品等深加工产品100多个。
10月20日,记者来到尧舜牡丹产业园,在牡丹深加工产品展示区,记者看到,有牡丹籽油、花蕊茶,还有依托牡丹花瓣做的面膜,依托丹皮做的牙膏等,形形色色、不同种类的产品摆满了展示架。据了解,牡丹籽油已发现的营养成分超过60种,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以上,其中α-亚麻酸42.4%,是橄榄油的60倍。
“最初只有牡丹籽油和花蕊茶。”尧舜牡丹产品研发负责人王秀梅告诉记者,近年来,牡丹深加工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今年我们申报的牡丹籽油软胶囊,获得了国内首家牡丹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书”,未来计划在牡丹籽油等产品的基础上,在保健品、特殊膳食食品的研发生产领域进行探索发展。
记者了解到,尧舜牡丹产业园是菏泽较早一批投入到牡丹深加工领域的园区之一,占地2000余亩,规模为当地之最。在尧舜牡丹产业园园区内,种有大片的牡丹田。质量项目负责人张雪花对记者说,其主要用于研发,因为“目前用于提取牡丹籽油的牡丹品种只有两个,过于单一。”
2011年3月,牡丹籽油被批准为新资源食品,王连岗心里感到兴奋,“牡丹籽油终于可以进入市场销售了。”2012年,王连岗成立了菏泽康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和销售牡丹籽油及相关产品。
王连岗告诉记者,2020年,在牡丹深加工领域,公司申请了12项专利。目前,其公司生产的牡丹籽油,“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比例应该在50%以上。”已基本形成了集“油、茶和化妆品”三者为一体的牡丹深加工产品矩阵。和尧舜牡丹产业园一样,王连岗经营下的康普生物,每年也面向当地牡丹种植户收购牡丹籽等。除了工厂的用工,今年,他还和11家合作社按保护价签订相应收购合同,助力花农增收致富。
记者获悉,此前人们虽然知道牡丹籽油是好东西,但消费人群较小。因为牡丹籽油市场定价偏高,售价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元,高出成本价数倍之多,其多以上佳馈赠礼品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王连岗告诉记者,未来,他计划通过研发,让牡丹产品“真正贴近消费,贴近生活”。
以牡丹的深加工为代表的,近年来,在菏泽,一条不断成熟的牡丹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对于花农以及牡丹深加工企业来说,“牡丹全身都是宝。”据统计,目前,菏泽从事牡丹种植、加工、销售等工作的,大约有10余万人。
| 关注 |
产业链更长了
菏泽牡丹区赵楼村,牡丹种植历史悠久。前进牡丹园艺中心简单的小院里,调配好的黑色营养土堆成了两座小山。有着发达根系的牡丹叶子落尽,剩下光秃秃的茎杆,杆头有小骨朵,成堆地码放在一旁。柳岩正组织工人将一株株牡丹连根分别放置在花盆里。他们两人一组,女人铲土,男人装盆,然后整齐地摆放到一侧的塑料大棚里。
这便是牡丹的催花,即给予盛开过的牡丹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春节前就能开花了。”在赵楼,像柳岩家一样的牡丹园艺中心,沿太原路两侧便有多家。它们规模不大,门头与内部设施相对简单,一些陈旧的痕迹透露着岁月的经历。
柳岩说,菏泽每年的催花数量接近20万盆,“今年还得增加”。“现在购物都很方便了,在网上直接下单。”届时,这边便用特制的泡沫箱包装后,带盆发货。柳岩家也做鲜切花。“利润相对高一点,而且消耗没有催花那么大”,因为不需要连根拔起,之后还可以再长出来。
除了催花、鲜切花,菏泽今年还研发出来了牡丹干花。据悉,牡丹干花的颜色、形态等与鲜花基本无差别,而且可以长期保存,起批量化生产也进一步延长了牡丹产业链,助力花农增收。
在国花牡丹园一角的林地,养殖户刘念峰散养了一千多只蛋鸡,还有27头猪,一些兔子、鹅等。一年前,参考了饲料专家的建议,他开始将牡丹的根部粉碎后与鸡食、猪食相混合,然后进行投喂。他是当地第一个采取如此饲养方式的养殖户。
刘念峰告诉记者:“经过化验,这样养出的鸡,下的蛋营养价值更高。”在口味上,“有小时候的味道,不腥。”在外形上,这样产出的鸡蛋比较小,蛋壳比较硬,外表更加光滑。在价格上,虽然要比普通鸡蛋要高,但基本上是“供不应求”,多是附近村民自发前来购买。
“去年宰了几头猪,不一会就抢完了。”刘念峰继续说,用牡丹根掺入饲料养的猪,其肉质具有“肥而不腻”的口感。随后,他话锋一转,回头告诉记者,他最近正在计划扩大养殖场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