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周刊 > 眼界周刊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带薪摸鱼

2021-11-21 9:58:53 来源:山东商报

       ◎解词人 刘东宁

 

       字里有料

 

       近日,国内某知名企业内部发布的一份《关于违反员工行为规范的处罚通报》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并迅速登上微博热搜。该企业随后回应称,此事属实。


       文件显示,在8月30日-9月3日期间,该企业总部针对非工作流量信息进行统计排查后,发现部分员工在工作区域内占用公司公共网络资源从事与工作无关事宜,如: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听音乐等。根据公司规定,公司对11位员工(包括一名外包)进行了通报和相应处罚。

 

       网友热议

 

       “人不是机器,也需要休息。”

 

       “企业太计较,格局有点小。”

 

       “上班摸鱼肯定是错的,企业按规章制度处罚很正常。”

 

       “用的什么监控软件?流量数据可以记录的这么清晰明了,细思极恐。”

 

       全媒全解

 

       处罚“摸鱼”,难以“反摸鱼”

 

       作为一个心照不宣的“猫鼠游戏”,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博弈一直存在。然而,不曾想一家企业内部通报“偷懒耍滑”员工却演变成一起公共事件。


       文件显示,8月30日-9月3日期间,该企业发现部分员工在工作时间玩游戏、看视频、听歌以及购物。文件中列明了11位员工的姓名、办公楼层,以及在不同APP上的流量消耗情况,并称将按照规定对涉事员工进行处罚。


       眼见一石激起千层浪,自己企业的内部处罚之举被群起攻之,11月17日深夜,该企业在其官方公众号发表关于内部处罚通报的声明,称根据其《员工行为规范及办公场所管理标准》,不提倡在工作时间内在办公区域从事与工作无关之事,集团也多次组织广大员工学习相关行为规范及规章制度。“集团崇尚奋斗精神和切实行动,对于工作中的‘摸鱼’‘躺平’苗头保持警觉、防微杜渐,不断勉励公司与全体同事,聚焦目标、珍惜时间、善用资源,以不懈奋斗催生成长进步。”


       在这一份声明中,该企业还表示,其高度关注内部通报违规外泄情况,将按公司保密规定予以追责。


       眼下,确有部分企业员工以“摸鱼”这样的软对抗,来对冲个体面对强大机构的无力感,说什么“我虽然拿不到更多的收入,但我可以减少自己的工作投入”等等。至于后来逐渐趋热的“躺平”,其实也体现了一种无力的“反抗”。


       而另一方面,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任何企业也必然有其内部管理章程。对“摸鱼”等行为加以约束,进行处罚,属于企业管理权限范围内的事情,并无不妥。


       那么,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的类似“猫鼠游戏”是否就必然存在,并难以调和呢?对此,光明网·光明时评指出,不少网友之所以反感此事,并不是认可大家可以在工作时间“摸鱼”,而是用人单位的“双标”——只看到上班不许摸鱼,却乐见下班应该加班。还有加班费种种,更是扯不清的糊涂账。


       说到底,对于当下的劳资关系而言,这一“摸鱼”事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员工自当奋斗,做好自己的事情,而用人单位也应该引起更多注意,在与实时监控员工流量相比,应有更具人性化的措施来鼓励员工提高效率。同时,在管理上也应改进,处罚要落实,员工正常的权利也要保障,不能主动忽略,更不能选择性执行。一个良性的工作环境,不仅有员工的奋斗,也有单位的努力,二者合力才能构建良好的工作生态。


       此外,该企业使用流量监测的技术手段掌控员工动态的举措也让部分网友直言“格局太小”“涉嫌侵犯自身隐私”。不过,从刷屏的通报图示看,被通报员工在公司“带薪追剧”“带薪听歌”等,均达10G以上(根据图示统计的是5个工作日)。有位被通报员工,在某视频网站刷了22.5G,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摸鱼摸到大白鲨”。严格来说,并不是员工“摸鱼”被处罚,而是员工过度“摸鱼”被处罚。


       企业的流量监测,也未必就与侵犯隐私画等号,至少目前并无确切的证据。流量监测并不需要多么高精尖的设备,不太过时的智能手机里都有这功能。流量监测可以做到某台手机的某个APP使用了多少流量,而并不追踪用户在某个APP里具体刷了什么或发了什么,要精准预测处罚的效果并不容易。


       新京报评论文章认为,也许通报一出,员工“摸鱼”的情况会大幅减少;也许仅被点名的处罚,并无震慑作用。“摸鱼”的员工仍在继续“摸”,只是改成了使用自己的手机流量。网络舆论中,不但有人人都好“带薪摸鱼”的即视感,还有人人都是MBA导师的错觉。都说管理就是一门平衡的艺术,“摸鱼”也好,处罚也好,都有个度。只要不逾底线,那就是员工和企业的自由空间。至于企业的格局是大是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模式是好是坏,还是交给实践来回答。


       最后,比起该事件本身,其实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事件背后所反映的劳资关系平衡问题。这一点正如红网·红辣椒评论文章所言:“一个包容、进取的用人单位与接续奋斗的劳动者是相互成就的,与其在‘摸鱼’问题上争论不休,不如想想如何才能做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