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传统鲁绣“潮”起来

2021-11-14 8:41:51 来源:山东商报

        细细的银针上下穿梭,带动闪耀着光泽的丝线飞舞,一幅幅灵动的鲁绣作品由此诞生。刺绣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鲁绣作为“八大名绣”之一更是别具一格。今年5月,鲁绣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鲁绣千百年的发展中,既少不了传统手艺人的潜心守护继承,也少不了一代代年轻人的创新融合。当下,年轻一代正在通过自己的探索,让鲁绣这项传统的技艺绽放新的光彩,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王宇琦

 

发丝绣手工艺人朱益萱正通过自己的探索,让鲁绣这项传统的技艺绽放新的光彩

 

        强大魅力

 

        在古代,刺绣又被称为针绣,指的是用绣针引彩线,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将设计的花纹通过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工艺。刺绣历史悠久,在民间有“舜令禹刺五彩绣”的传说,《尚书》中也有“衣画而裳绣”的记载。鲁绣是我国起源最早的绣种之一,博取“苏、粤、蜀、湘”各家刺绣之长,同时又保留了极其强烈的特色,形成细腻清新、淡雅逼真的效果。齐鲁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鲁绣在山东各地结合不同文化、习俗更是诞生出许多不同门类,散发出别具一格的魅力,比如,济南发丝绣。

 

       “说到发丝绣,许多人认为这种刺绣就是用头发丝作绣,实际情况并不是。‘发丝’分为‘发’和‘丝’,分别指的是头发和生丝。”发丝绣手工艺人朱益萱一边拿出自己的生丝线,一边和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说道。在今年9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这位90后济南姑娘带着自己的创新鲁绣作品参加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手造集市展位。当有人向她询问时,相比于单纯地介绍作品,她似乎更热衷于“科普”发丝绣这项传统手工艺。

 

        生动逼真

 

        发丝绣以发丝和生丝入绣,是鲁绣中的极致代表。发丝经过漂洗、脱脂、染色等过程处理,便成为了绣线,在绣制动物毛发、人物发须时,根根分明,清晰可见,形成格外逼真的效果。素色生丝在经过天然矿石染色处理后,便有了丰富的色彩,让画绣颜色多变。从整体看,发丝绣有着独特的风格,清秀淡雅,呈现出如传统书画作品中水墨画的风格特质。比如,发丝绣《六骏图》,便是将徐悲鸿笔下的骏马以刺绣方式呈现,马匹奔腾俊秀,毛发飘逸爽朗。此外,发丝绣另一珍贵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双面绣,同一块绣布之上,正反两面均能呈现出同样精美的画面,极富观赏性。

 

        发丝绣的绣制工艺极其复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雕细琢。“根据画绣面积不同,绣制时间各有差异,一般6-8个月才能绣出一幅中等画幅的作品。如果是大面积作品,可能需要几年完成。”朱益萱介绍。

 

        在朱益萱的展位前,在文化交流行业工作的宋玉东拿起一件鲁绣书签,并询问制作工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这些制作精美的非遗手工制品,在国外也非常受欢迎,甚至还有不少老外成了行家,专挑好东西收藏。我需要不断寻找产品,来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宋玉东说道,朱益萱的发丝绣作品是纯手工绣制,风格又和其他门类刺绣作品有所不同,素雅又精致,小型作品便于运输,令他十分感兴趣。

 

        技艺传承

 

        朱益萱的母亲戎玉蕊,是济南一位鲁绣非遗传承人。在朱益萱童年记忆中,早上醒来睁开眼睛,便会看到母亲坐在阳台刺绣,银色的绣针在微醺的晨光中上下飞舞,闪闪发光。在母亲的熏陶下,朱益萱也非常喜欢刺绣,并将刺绣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发展,还创建了自己的刺绣品牌“物慢”,开发出许多新潮的发丝绣作品。作为非遗传承人的女儿,朱益萱说,自己和母亲是相互学习的关系,“妈妈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会从刺绣的技巧、手法上给我以指导,相对应的,妈妈也会从我身上学习一些创新的想法,不断把这项非遗技艺发扬光大。”目前,戎玉蕊主要忙于《二十四孝图》的绣制,24幅绣品每幅可单独成作,集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虽然费时却意蕴深远。

 

       “妈妈绣了一辈子,她真的太热爱鲁绣了。我选择继续走上鲁绣的道路,她很高兴,也十分支持。”朱益萱告诉记者。刺绣是一项传统技艺,外行人往往看到的是精巧技艺呈现出的结果,会惊叹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刺绣更是一项体力活儿,在一幅幅精美绝伦刺绣作品背后,是绣匠无数个日夜的埋头穿针引线。刺绣工作者需要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姿势,日积月累下,也伴随着多种疾病的产生,如颈椎病等。戎玉蕊告诉女儿,任何一份工作都是辛苦的,会伴随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所以,选择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坚持走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年轻的朱益萱喜欢鲁绣,也选择继续走下去。女儿开发了鲁绣书签等小件产品,戎玉蕊教导她,拿起绣针,就不能敷衍,做再小的作品,也不能在“精度”上放松,要用和对待大幅作品一样认真的态度去完成。

 

        不断创新

 

        作为新一代的鲁绣继承人,朱益萱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也不断尝试新的产品。她用鲁绣中双面绣的针法绣了几对耳饰,想试试看市场接受程度如何。没想到,作品在工作室上架后很快就被抢购一空了。“传统鲁绣作品绣制时间很长,所以我想选择可实现程度高的产品来尝试。耳饰比较小,一般2到3天就能绣完,价格也更容易被大家接受。看到大家很喜欢,我也非常开心。”看到自己设计、绣制的耳饰受欢迎,朱益萱又根据济南特色,开发出一套既有地方文化寓意,又精美漂亮的耳饰,取名为“耳朵的声音”。

 

        这套耳饰共5副,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寓意,粉色代表湖畔娇艳的荷花;嫩绿色为春季飘逸的柳叶;蓝色象征着济南的淙淙泉水,其中点缀的白色串珠象征着泉眼;翠绿色是夏日连天荷叶的代表,中间一朵小小的立体粉色绣花增添了一份活泼质感;黄色调丝线绣成的,则是秋日阳光照耀下的鹊山,仿佛是抽象化的微缩版《鹊华秋色图》。

 

        这个系列的耳饰,既保留了传统鲁绣的特色和针法,又极具时尚感,“款式比较新颖,选取的配色也更年轻化,大家看到后都说没有见过类似的耳饰,比较有个性。因为是手工绣制,我还可以让客人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设计、配色,呈现效果也会更灵活。”此外,朱益萱还创作了十二生肖系列小型鲁绣摆件,生肖动物形象设计得极为简约,同时又憨态可掬。

 

        在创新的同时,朱益萱并没有丢下传统手艺,她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年要完成1到2幅传统的发丝绣作品。在创新道路上,她也在寻求突破,“开发新产品的时候,我会做出一个系列的多个设计图,但会先绣出其中的一两个试水,根据市场反映,再修改完善,不断把产品推向更好的水平。”

 

         朱益萱告诉记者,未来会考虑成立一家公司,进一步推广刺绣相关产品,种类会更多,形式也会更多样。至于自己,还是将继续坚持手绣的道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鲁绣,所以也会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