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1日起,今年的“双十一”购物热潮大幕拉开。在各电商平台推出多种优惠措施的同时,以非遗工艺品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衍生品成为了00后的心头好。据某电商平台数据统计,11月1日开售第一波,00后消费者购买非遗的金额和人数均同比上升超过100%。
非遗引发的抢购热潮实则反映出了大众对传统技艺的守护与关注。科技加持非遗打造主题数字藏品,古今穿越用数码技术焕新非遗,以潮流设计打造非遗联名款……随着多种方式对非遗的守护与焕新,一个日渐凸显的现实是,非遗传承人正从手艺人、守艺人变为受益人。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淄博软陶艺术传承人王芝在线上直播带货 受访者供图
创意衍生引发关注度
11月4日,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公益晚会“潮起中国·非遗焕新夜”播出,明星守护人和非遗传承人的共同演绎让各地的代表性非遗产品走入观众视野。除了节目新颖的呈现方式,对古老的非遗进行创意衍生的联名设计也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
期间,先锋艺术家和潮流设计师对非遗技艺进行重新设计,让大众印象中传统的技艺焕发出了新活力。当流传千年、烙印着国风印记的定瓷成为潮玩手办,凤翔的传统木版年画跨界推出联名款……创意设计衍生而成的潮流款非遗让不少观众眼前一亮,“原来非遗可以这么潮”。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基于文旅融合背景,非遗与文旅也日渐交融,在传统技艺之中融入文旅元素开发文旅商品成为了非遗发展的创新方式。在拥有十万亩桃林的泰安肥城,依托丰富的桃木资源而孕育的桃木雕刻技艺是当地独有的文化名片。在发展旅游的当下,传承人王来新从起初改进原材料处理工艺到后来与掐丝珐琅技艺相结合研制出“掐丝绘珐琅”工艺,如今的桃木雕刻作品更具有视觉冲击力,类别也更加丰富。“在几十年的创业过程中,我们研发出了桃木剑、桃木如意、景泰蓝桃木工艺品、文具家具、挂件、摆件饰品等二十八大系列,四千余种桃木工艺品。”王来新介绍。
除了在传统技艺之上融入新技艺,也有许多传承人借力走出了博物馆文创开发的路径。比如国家级非遗项目潍坊嵌银髹漆技艺。这项潍坊特有的手工技艺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早在1915年就曾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品牌效应造就了其在当地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效应。
2014年4月,潍坊鸢都嵌银厂投资建立了潍坊鸢都红木嵌银漆器博物馆,以弘扬传承非遗技艺。博物馆馆长孙凯介绍,近几年,在依托馆藏资源助力传承的基础上,博物馆也进行文创产品衍生开发。在馆内潍坊嵌银髹漆技艺传承人外聘为故宫文物“医生”的同时,以故宫博物院馆藏木器文物为灵感而设计的鸢都红木嵌银系列作品也应运而生。“以皇家日常用品为创作灵感,结合嵌银髹漆技艺进行创新,设计而成的作品兼具实用价值与收藏价值,涵盖了红木嵌银筷子、马扎、文具、首饰盒、笔筒、看盘、座屏等近百个品种,上千种花色。”孙凯说。
泰山桃木雕刻作品 资料图
科技加持激发新活力
今年“双十一”期间,非遗引发的广泛关注度不仅体现在抢购热潮中,对其进行的赋能转化也让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焕发出了别样的生命力。在“潮起中国·非遗焕新夜”活动现场,在传统的技法和风格中融入潮流元素和技术的非遗主题数字藏品也正式发布。
其中,以故宫角楼为题材创作的秸秆扎刻作品为基础进行二次创作的《粱上高楼》在传承人作品的画面之中加入超现实元素,用现代手法表现北京中轴线的建筑之美和人文底蕴。此外,插画师对苏绣作品二次创作而成的《非遗绣灵》在画面中加入了格子化潮流元素来突破传统规律,让作品更具有动漫感。
其实,除了活动期间对非遗作品的二次创作,科技加持让非遗激发新活力已成为当下不少业内人士的探索路径。日前,某电商平台发起了“原来可以这样整活”活动,用电脑数码趋势新品焕新非遗。记者在活动页面注意到,创意科技与传统非遗的梦幻联动形式多元,用电音写古诗、手工做游戏机、用投影玩皮影戏,VR画非遗美术作品……匠人精神在科技的加持下跨越时代,古今穿越的方式则让文化遗产焕发出了时代价值。
业态融合催生新机遇
从以往传承人在“深闺”中潜心打磨的技艺,到如今贯穿于生活场景中的产品,非遗正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活化为生动的形象。街边购买的老字号美食、旅行时随处可见的小纪念品,抑或是展会上传承人的一段表演,非遗与大众在生活中相交汇,且半径逐渐拉长。
另一方面,非遗传承人的传承路径也逐渐拓宽。据此前发布的《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14个非遗产业带在电商平台年成交过亿,近一半位于县域及以下地区。非遗电商的发展,带动大量年轻人返乡创业,在接受问卷调研的手艺人中,接近40%是90后。
在文化大省山东,与电商、直播等业态结合找到传承新路径的传承人也有很多。早在2017年,就有直播平台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巡播”,开启了“直播+非遗+电商”模式的探索,“玉雕”“古法制香”等十余个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的展示吸引了超过700万网友围观。搭载非遗直播的早班车,淄博软陶艺术传承人王芝与当地院校传统技艺课程相结合通过线上平台录制视频直播给学生授课。面对固定的受众群体,王芝开启了她的直播首秀。随后,结合软陶制作工艺和制作过程,她开始尝试将已经成型的作品以视频的形式发布到网上,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基于以往尝试发布视频的受众基础,去年,王芝也特意开通了直播间,在销售软陶产品的同时也与观众互动交流。
不论是直播带货还是线下销售,产品是非遗走向大众最直接的方式。而在与多位传承人的对话中,记者发现,电商与非遗的结合已经十分普遍。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出口国外的临沭柳编,如今乘着互联网发展的东风开辟出了“非遗+电商”的发展模式。从鲁西南到鲁东沿海,非遗+电商走出了一条山东路径,也涌现出了许多典型范例。聊城市东昌府区路庄村,全村730多户几乎家家做葫芦生意,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葫芦产品集散地。乳山市整合乳山镂绣、乳山柳编、乳山剪纸等优秀非遗文化特色资源,通过电商“平台+商家”的O2O模式,加强与电商品牌整合营销,取得显著成效。
而今,搭载直播平台,“非遗+电商”的模式以更直接、更便捷的方式走入大众生活。尽管目前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但与生活贴近的方式、更多样化的活法,也让非遗焕新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