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寓意美好,承载了情感寄托。随着文旅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葫芦制品出现在各地景区中,受到游客们的欢迎。同样,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文旅博览会上,一批葫芦工艺品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欣赏。据悉,这些葫芦制品来自葫芦工坊,它们不仅为博览会增添光彩,更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不断发扬的载体。日前,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专访葫芦工坊创始人徐浩然,听他讲述如何将小小的葫芦开发成完整产业,并不断推进其蓬勃发展。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见习记者 王宇琦
徐浩然前往葡萄牙参加世界手工艺博览会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承载传统技艺 化身文化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蕴含着许多美好的寓意,也承载了情感的寄托。“葫芦”与“福禄”发音相似,成为富贵的象征,也代表长寿吉祥;葫芦藤蔓绵延、结子繁盛,成为祈求子孙万代的吉祥物。
当前,有着美好寓意与质朴外表的葫芦,更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展示的载体。“烙画、雕刻、堆彩浮雕、掐丝、拼接等技艺都能用于葫芦手工艺品的创作,这里面可以操作的空间太大了。我们现在从葫芦种植到创意设计,再到制作、研发全部都是一体化了。”徐浩然对记者说。
徐浩然来自山东临沂,在开启葫芦事业之前,他涉足过互联网,从事过法律工作,也在古玩拍卖行业小有成就。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送给他3只雕刻有古诗词的葫芦制品,雕工精细,极富韵味。这激起了徐浩然强烈的兴趣,随后他便开始关注葫芦及相关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那时候年轻,我只是本能地喜欢这几只葫芦的美感和其中的诗词雅兴。直到年纪渐长,才意识到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于是,徐浩然便以葫芦为切口,将葫芦文化、手工艺制品作为可以钻研、发展一辈子的事业。
葫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葫芦手工艺制品更是凝聚着传统手工艺的精华。比如,常见的烙画葫芦是通过烙铁在葫芦表面熨烫留下痕迹进行作画,烙画与葫芦融为一体,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堆彩浮雕葫芦是现代三维立体造型与汉代堆彩技艺结合的产物,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现在,这些葫芦更化身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艺术使者,多次亮相国际外交官晚宴、国家外交文化活动。
堆彩浮雕葫芦《平安富贵》 裂纹堆彩浮雕工艺葫芦《九鱼图》
将葫芦开发成产业实现经济效益
创业初期,徐浩然搜集了许多资料,在他的家中,一整个书柜盛放的都是和葫芦相关的图书。此外,他还在网上查找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博物馆等相关资料,寻找其中关于葫芦的内容加以整合汇总。他奔走于全国各地,不断寻求制作葫芦的手工艺人,通过拜访建立联系,交流制作技艺,并就此建立了自己庞大的“葫芦制作智库”。在探索过程中,徐浩然发现了传统手工艺发展的瓶颈,中国人不差手艺、技术,许多民间匠人传承下来的葫芦制作技艺都十分精良,然而在市场化的道路上,却举步维艰。受众面小、无法打开市场、不善营销等问题一一凸显,如何将这种文化、技艺传承下来,焕发活力呢?
“目前,葫芦工坊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的灵活模式进行合作,农民种植葫芦,工坊来收购;将精挑细选、适合制作成工艺品的葫芦委托给各个手工匠人进行制作;将手工艺人制作的葫芦进行回购,并通过平台、展会等方式向外推介、销售。”徐浩然说,这样便实现了术业有专攻,手工艺人安心钻研技艺,潜心制作产品,不必分心后端销售问题。此外,葫芦工坊利用互联网平台宣传、开发市场,通过展会等方式不断扩大知名度。各方优势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实现双赢。悄然之间,徐浩然将传统的葫芦手艺开发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不仅将葫芦工艺制品推向更广阔的平台,更是带动了当地农民、手艺人致富。
在开发葫芦产业的道路上,徐浩然接触了许多回乡工作的年轻人,提到他们时,他颇为感慨,“我带着他们种葫芦、画葫芦,合作时间久的也有8年多了,这期间眼看着他们结婚、生娃,性格逐渐成熟,手艺不断进步,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回忆起过去,徐浩然讲起一位来自聊城的姑娘,“2015年她刚刚大学毕业,就跟着我们学技术,现在她靠着画葫芦赚的钱,自己买了一套房。”一件件葫芦制品,承载着许多平凡手艺人的幸福与收获,也为他们带来可观的收入。
在回购葫芦手工艺品时,徐浩然坚持“公平贸易原则”。把价钱给足、给够,既是对传统手艺的尊重,也是维持行业持续发展的根基。每件葫芦制品的价格,不只包含生产成本,同时也包含社会正义的原则,让买卖双方成为平等的关系。在徐浩然看来,自己钱赚得多少没关系,但是眼光一定要长远,“让手工艺者赚到钱,能养活自己,他们才能安心做手艺,这样才能带动行业长远的发展。”
小小的葫芦全身是宝,徐浩然不满足于葫芦手工艺制品,更是在其他行业不断进行探索。葫芦工坊与韩国化妆品公司合作研发的护肤品广受消费者欢迎,与葡萄牙手工皂品牌合作开发的葫芦手工皂成功上市,原本是废料的葫芦籽也能变废为宝做成蜡烛,葫芦酱、葫芦面条等成功研发并实现量产……徐浩然的“葫芦王国”正在不断壮大。
不断创新让葫芦真正走出去
葫芦烙画、雕刻等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葫芦工坊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前提下,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以往,葫芦通常用刀或者针进行雕刻,着色时多选取黑色。近年来,各种雕刻工具不断改进,丰富画面造型,各种颜色都被运用到创作中,提高了葫芦制品的美观性。
在种植葫芦时,农户会用到范模技术,让葫芦的造型得以多变。过去的老方法是用石膏、瓦楞等方法套住小葫芦,让葫芦在内生长,葫芦长成后便成了模具的样子。如今,3D打印、数控雕刻塑模等技术也被运用其中,亚克力、不锈钢等材料经过注塑、压铸、冲压等方法被制成各种模具。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葫芦成品率,更增加了葫芦外形的多样性。
从创业之初,徐浩然便始终保持着开阔的视野,“当时我研究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不仅中国有葫芦,许多国家都有葫芦的身影,葫芦承载的使用价值、甚至文化价值都是相通融的。”如今,徐浩然带着葫芦前往葡萄牙、日本、新加坡等地参加各种世界范围的手工艺博览会,他想带领中国的葫芦“走出去”,“我想向世界展示咱们中国的葫芦文化与技艺,同时也博取众长,借鉴其他国家不同文化底蕴下的技巧与样式,将葫芦制作技艺不断融合创新。”目前,葫芦工坊的葫芦作品已经远销新加坡、日本、加拿大、英国、意大利等国。此外,徐浩然还在韩国投资发展葫芦产业,建立了葫芦艺术博物馆,实现了文化输出。
对徐浩然来说,最近还有一个好消息值得庆祝,“经过近10年的研究与积累,我们团队的新书《图说葫芦》在10月就能与大家见面了。”这本书全面地介绍了葫芦文化和葫芦装饰艺术、葫芦制作工艺等,最大的特点是融合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与技艺,并有丰富的配图可供查看。
未来,徐浩然打算将葫芦文化、技艺进一步深挖,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同时还是要坚持“走出去”的道路,不断参加各种世界范围的博览会,“把格局和眼界放大,才能把葫芦做得丰富多彩,为葫芦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