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信息爆炸的年代,清醒的头脑,理性、独立的思考能力成为这个世界的稀缺品,而认知层级的高低更逐步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诗人,自由作者,百万粉丝公众号创始人牛皮明明,以文化、哲理、励志类的古今人物故事见长,文风老道、精炼,受到众多读者喜爱,出版作品《在裂缝中寻找微光》等。他的新作《清醒的头脑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是其首部思想类随笔。书中,作者用平凡的人间故事述说着柔软和温暖,又满载着气节和风骨,闪耀着智识的光芒,不仅让我们重新审视对世界的认知,更开始整理人生节奏,奋勇前行。◎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真诚是这个时代的必需品
提问: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公众号写作的呢?
牛皮明明:2017年开始写作的。我以前是写诗歌的,但这不是一个诗歌的年代,也不是拜伦、雪莱的时代,所以,一位诗人在这个社会注定是边缘的。我在二十几岁时就深刻感受到了这种诗人的落魄。2017年,当看到不少人开始开公号写文章,且阅读量动辄10万+后,我想这些文字我也能写,于是就开始写了,再之后就认真地做到了现在。
提问:现在您的公号粉丝超100万,您觉得您的文字的什么样的气质吸引了这么多的粉丝呢?
牛皮明明:真诚吧!真诚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东西。
提问:您在新书序中写到,《清醒的头脑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这部书记录了过去几年您与自己的撕裂与搏斗。为什么这样说?
牛皮明明:人生就是一次次和自己搏斗的过程。海明威在写作的时候也是与自己在搏斗,《老人与海》中老人与那条巨大的鱼也是在一次次的搏斗。人生需要重塑,其实人的内心也是。你会反复与自己打仗,一次又一次,反复,不停。因为你会发现,自己前几年的思考可能浅薄,这时你会毫不留情地推翻自己,开始寻找一个新的自己,但之后你又会再推翻,再将自己打倒在地。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我想人生就是一个这样痛苦的过程,我接受了这一点,不再渴望虚无的快乐。
提问:所以,读者形容您的文章有一种真实刺痛感,这和您的阅历有关吗?
牛皮明明:我刚毕业就去了西藏,在那里待了两年。我的性格很敏感,我虽然对人际关系不敏感,但内心对社会变化、对美好事物的失去很敏感,会很难过。比如,我们当前社会缺少世俗烟火,可是我在书里看到的过去,不是这样的。我走到街上,发现生活怎么变得如此干瘪,我就会陷入长久的痛苦且无能为力中。我想疼痛是必然,因为性格如此。所以,能怎么办呢?命运如此短暂,能做的好少,而能写得也好少。
要清楚自己在自己时代里的位置
提问:您提到在西藏工作过,且经常旅游去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在那里给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牛皮明明:我骑着自行车差不多把西藏的每一个地方都走完了,我还会说一些藏语,一个人到处走,走了两年。我不是学人家穷游,当时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一样,就要走;也像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一样,就要走。在西藏我融入了那里,我有很多朋友,直到现在我和他们还保持联系。
西藏和内地一样,都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老病死。我想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经历,代表了他那个时间段的生活认知和感受。
提问:书中,有一篇名为《80年代人的生猛,是现在年轻人不曾有过的叛逆》的文章,可以谈谈上世纪80年代年轻人和当下年轻人吗?
牛皮明明: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把现在的一代人放回过去,也一样生猛。过去的年轻人叛逆,是因为需要用叛逆去争,争话语权、争社会潮流、争社会眼光,一切东西都需要去争取。现在年轻人不一样,资本强大,年轻人其实很清醒,但清醒了就变得很无力。现在的年轻人其实挺难的,大家都很乖,会自嘲,然后很清醒。我想这代年轻人远比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清醒,但80年代的人则有着属于蓬勃年轻人的那股子劲儿。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好,都有每一代人的难,我相信未来会更好。
提问:对青年人来讲,您认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获得最接近真实的认知呢?这对于他们的人生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牛皮明明:每一代的人能够保持清醒的都是少数,至少大多数时代里的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太多变化。现在的年轻人也一样,只不过现在看起来更加绚烂、更加丰富。本质上,一个大学毕业进入工厂工作的年轻人和过去落第的秀才并没有什么不同。一个在北上广辛辛苦苦赚钱买房的年轻人,和过去在城市里抄书给别人写信或做点小生意的,也没有什么不同。我想我们每代人都要清楚知道,自己在自己时代里的位置。首先只有清醒认识自己,你才能获得时代清醒。
除此之外,我认为,要读好书。建立一套正确的历史观、人文观,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了解一些常识。今天,我们有时候会处于忽略常识的缺陷中。我想一个人如果有清醒的思考、可以时刻保持认知和思考能力,并不断精进,如果人生没有大病大灾,我想生活还是可以过得很不错的,这将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人生。
要多读好书,多经历,多观察
提问:您写了很多关于文学大师的文章,请问您最推崇的是哪一位呢?
牛皮明明:太多了,我读书喜欢挑人的好处。海明威、里尔克、帕慕克、卡夫卡、谭嗣同、梁启超,我都很喜欢。陈寅恪、胡适、鲁迅,各有各的好,很难讲我喜欢谁。我把他们当成那个时代的样本去看,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在那个时代里呈现的生命状态。
提问:对于年轻人来讲,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平衡“人生奋斗”与“生活焦虑”呢?
牛皮明明:其实,我也不喜欢奋斗这个词。我喜欢说人生攀登,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每个阶段想要的生命状态。知道了,就可以去精进,每天做一点点,这样做几年,如果实在还是做不好,那就不必过于纠结,因为再焦虑的生活,总得落到实处。每天干点事,干的久了,自然有点成效。
所以,去做事吧。在做的事里,慢慢就不焦虑了。比如像罗丹这样的艺术家,每天都工作到夜里。天天喊焦虑,什么都不做,不去改变,那么又如何不焦虑呢?
提问:您现在也做读书会,能介绍一下这个读书会的相关情况吗?
牛皮明明:读书会是把我喜欢的书讲给大家听,用我自己的方式。我讲的东西比较散,比如,我讲海明威,会讲他的作品艺术特点,讲他的人生、他的时代,他经历的战争,还有最后他的死亡。深入浅出,用一个读书人的角度去讲书,不是走马观花的讲书。目前有3000人参与读书会,未来可能会更好,努力做吧。
提问:对于很多年轻人关心的如何提升写作能力,有没有独特的方法介绍下?
牛皮明明:有。去读书、去经历。十年磨一剑,写作本来就是很难的一件事,教你一堆写作方法,怎么写画面,写场景,写对话,大多数人还是写不出来,因为没有生活。去经历生活,观察自己的生活,观察别人的生活,用技巧填补进去,我想这是唯一的写作方法,除非你是一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