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周刊 > 领读 > 正文

昃文江:创作要深入生活

2020-9-19 8:59:39 来源:山东商报

        9月17日,由郭达、曹颖主演,取材于山东临沂第一书记故事的网络电影《毛驴上树2倔驴搬家》(《毛驴上树2》)正式上线首映。该片由国家二级编剧昃文江担纲编剧,同时,他也是第一部《毛驴上树》的编剧。有意思的是,新片上线的同时,《毛驴上树》同名小说也于近日正式出版。日前,记者专访小说作者之一,同时也是《毛驴上树》系列影片编剧的昃文江。◎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朱德蒙

 

  小说丰富了场景和人物心理的变化

 

  记者:为什么在电影之后又出版了同名小说?

 

  昃文江:近年IP小说盛行,很多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推出。《毛驴上树》恰巧相反。因为我是专业编剧,所以是先有了剧本,之后因为这部影片取得了一个还不错的成绩,且当时电影播出后,很多之前比较熟悉的第一书记和一些认识的朋友们,他们都觉得影片还有些令人意犹未尽的地方,所以建议我将这个剧本改编成小说出版。

 

  记者:小说相比电影,有哪些方面的变化?

 

  昃文江:电影,相对来说,更多的是靠台词、靠剧情来推动,它里面的一些心理描写,一些细致的局部细节场景的展示,如环境展示等,实际上是不如小说有优势的。所以,小说中,主要线索没有变化,即主要角色、基本情节等,都和电影基本一致,我更多的则是去丰富一些场景,丰富人物心理的变化和一些环境地貌的相关信息等。

 

  记者:在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农村干部,他们的事迹都非常感人,那么,您在创作中是如何选取典型的呢?

 

  昃文江:典型性的问题,是我在创作初期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第一书记的扶贫工作是在全国共同开展的一个全国性的工作,作品如何去写出人物的典型性、环境的典型性至关重要。所以,我在创作初期给自己设立了几个标准:

 

  第一,主人公一定是一位男性书记。因为在现实工作中,绝大多数的第一书记都是男性,女性书记还是少数。

 

  第二,现实中扶贫方式多种多样,但主体扶贫还是产业扶贫,像《毛驴上树》中的大棚种植。因为在我国,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大棚种植都应该是非常普遍的一种产业扶贫方式。所以,在故事主线设置上,我将农村种大棚作为一个重要事件来描述,以此达到事件的典型性。

 

  第三,是故事的主要矛盾。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过程中,他们需要聚焦到每个村的每一家贫困户,帮助他们脱贫。所以,如何帮助贫困户脱贫,是书中第一书记故事的一个主要线索。总之,这三点确定之后,也就构成了故事整个氛围的典型性。

 


  以小见大,拉近生活与艺术的距离

 

  记者:那么,您又是如何在众多典型事迹中进行取舍的呢?

 

  昃文江:取舍,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当时采访了几十位第一书记,有男有女,也有各种情况,可以说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但这么多的素材在一个电影作品中,其实是不可能面面俱到和全面展现的,所以取舍非常重要。

 

  在做取舍的时候,我有两条基本原则,一条是服务于人物,一条是服务于主要矛盾。《毛驴上树》中,主人公林大维林书记,他做的产业扶贫项目以及帮扶贫困户脱贫等事情,这是主要线索。所以,像其他的如孤寡老人、电商等元素,因为篇幅有限,就一一被我舍去了。其次,《毛驴上树》这个故事,是讲了林书记帮助二流子毛驴脱贫的故事,所以我需要留取的很多典型事件和很多具体内容,都是为了服务于这条主线存在的。

 

  记者:责编曾说,用一个词来形容您的创作,就像发生在您身边的事,充满了“烟火气”。如何理解?

 

  昃文江:烟火气,是我本身的一个创作风格,我习惯和喜欢写小人物,写大历史小人物。第一书记,是正符合我的这种创作习惯和创作偏好的。以小见大,我觉着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把它加以阐释,一个是大时代小人物,一个是大背景小故事。完成脱贫进入小康社会是咱们中国人几代人的梦想,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内容太多,太庞杂,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必须聚焦到几个人物几件事情上,否则就是面面不到。

 

  当下主旋律作品,为什么很多作品观众不爱看?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它和生活是有距离的,它是空的,包括它的台词、人物状态等,装腔作势,假模假式,这样你实际上是与生活有距离的。所以,我们要贴近生活,让观众看到剧中的人物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

 

  所以说,用以小见大的方式,首先要让观众认同,要拉近生活与艺术的距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此外,第二个以小见大,实际上有一点像用水滴来折射阳光一样的感觉,阳光其实是无法去形容的,但如果你用一滴水,可能就能折射出七彩的光线。

 

  《毛驴上树2》上线继续讲脱贫故事

 

  记者:在前期,主创团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多地农村入户走访,能说下您们做了哪些采访调研工作吗?这其中有令您印象深刻的故事吗?

 

  昃文江:近20年的创作生涯,我是非常倚重创作要深入生活的。《毛驴上树》创作前期,我自己开着车先去了菏泽,后来又去了临沂。我和那些第一书记们同吃同处,和村民们聊天,通过这种像处朋友一样的方式去交谈,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哪怕是听他们吐槽,发牢骚,我觉得这都是真正的生活。

 

  我讲个小故事。这是在临沂的一位第一书记讲给我听的一个真实故事。他说,当时他刚到这个村里,需要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有一次,他到了一位老大妈家里,这位老大妈就握着他的手不放。这位书记以为老人家还有其他什么事情,就说道:“大娘,您有什么事儿说就行,不用客气,我们来了就一定给您积极处理。”结果那位老大妈却说:“孩子,我啥事儿也没有,我就是觉着你走了这么长时间,手太冷了,我给你捂捂手。”虽然这件事很小,但我挺感动的,我觉得这件事体现了中国老百姓的质朴,也体现了以人心换人心的温暖。

 

  还有一个小故事,也是一位第一书记的。这是一位女书记,她到了要准备结束工作返回原单位的时候,这时村里突然回来一位五六十岁的老人。这位老人多少年不回家了,且年轻的时候在村里,是类似于恶霸一类的人,全村人都对他很厌烦,甚至说他的亲戚包括亲哥哥亲姐姐也都不愿意理他。他回来后,因为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当然也没有地方住,于是就找到了这位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就给他安排了一个住处,还给他介绍了一个清洁工的工作,每个月会有一些生活费。几天后,这位老人又找到第一书记,他说:“您知道吗,我之所以回来,是因为我年龄大了,一身毛病,我回来也没别的想法,就是回家等死的。但通过您的帮助,我突然又觉得生活还是挺有希望的,又不想死了。”当时那位书记和我讲的时候,她眼里含着泪花,她告诉我,其实自己只是做了一点小事,举手之劳,但救回了一条生命,她觉得很有意义。其实,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这只是我印象比较深的两个小故事而已。

 

  记者:《毛驴上树2》上线,可以讲一讲续集故事吗?

 

  昃文江:《毛驴上树2》是以农村变迁和旅游发展为主线,曹颖和郭达两位老师来主演,这一次换女书记了,是关于一位女书记的扶贫脱贫故事,可以说是《毛驴上树》故事的一个升级版,希望《毛驴上树2》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