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周刊 > 领读 > 正文

刘心武:写作就像搞对象一样

2020-9-12 10:44:27 来源:山东商报

  素有“文坛常青树”之称的刘心武最新长篇小说《邮轮碎片》日前出版。这部作家首创的“拼图式小说”,将470多个片段打碎后交给读者,让读者在长则千余字、短则百余字的碎片化阅读中,在轻松地、随心所欲地翻阅中,推理出每一个人物的命运,拼贴出真实的中国,体会身边的变化。甚至可以说,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读者揭秘《邮轮碎片》。作家用新作告诉读者:在无穷无尽的人性奥秘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刘心武。◎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朱德蒙

 

 

刘心武分享《邮轮碎片》创作心得


  致敬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新变化


  刘心武在中国当代文坛具有特殊的影响力。他的《班主任》,开创了“伤痕文学”的创作流派,至今仍被很多人记忆犹新,也不断出现在各类考试题目中;他的《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与《栖凤楼》《四牌楼》并称的“三楼系列”被誉为“新时代的北京风情画”;他的《揭秘〈红楼梦〉》 通过电视媒介进入千家万户,掀起一股“红楼热潮”。


  如今,78岁的刘心武以一部新长篇《邮轮碎片》再与读者“相见”,作家用手中的笔去近距离地描写当下中国,全书源起于一次地中海邮轮之行,讲述了八个家庭的红尘翻覆,借用四百个片段的精致跳荡,观看四代人的昔日今生。书中,作家用碎片化结构多侧面勾勒中产阶层崛起的隐秘,用邮轮旅游致敬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新变化。


  有评论称,刘心武的作品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形式,继承了《红楼梦》写人物的精髓。“邮轮”既可以看作一个承载着中国人历史和现实的“海上大观园”,又可以看作象征中国社会在完满自足中逐步走向开放和包容的过程。而“碎片”既是小说的结构,又是适应碎片化阅读时代的表现。


  作家梁晓声评价《邮轮碎片》“是一部‘百衲衣’式的小说,用碎片缝制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史,同时,刘心武写人物到了一种无嗔无怒的冷静状态,让人受益。”作家邱华栋也认为:“《邮轮碎片》是刘心武另外一部向《红楼梦》致敬的小说,在‘洋气’的结构中让人体会中国风格。”


  在日前新书分享会上,刘心武谈起创作缘由时表示,他以文学爱好者和文坛边缘人的身份写作,向传统取经,对人性和人心永远充满揣摩的热情。因为这种热情,使文学不死,也让自己总是忘记年龄。“我不服老,一进入写作状态就忘了年龄。写完了以后,哟,78岁了,自己把自己吓一跳。”


  用写作者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人


  《邮轮碎片》封面上有一句话:“你的秘密与谁有关”。刘心武透露,这句话是责编写的,抓住了全书的“要害”,是点睛妙语。“这本小说是写人性,写人心的,写人的内心秘密,文学的主要功能就在这儿。不在于通过文学肯定什么或者否定什么,而是主要去揭示人心。实际上,书中很多人物,他们都各怀心思,他们携带自己的生命前史和内心秘密登上邮轮。不经意间,这些内心秘密在船上发酵、摩擦、碰撞。读者可以从政治角度、社会学角度,或者从道德角度来分析这个小说,但我想其实最主要的是得从人性的角度来领会。人性是很难琢磨的,说不清道不明。”刘心武称,为什么文学不死?正是因为人性永远不可能像其他学科一样,能够探讨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规律、意义或者是定理、公式,这是文学永远会存在,作家永远会存在的理由。“我无非就是其中一个喜欢写作的人也来参与罢了。”


  “我是爱好写作的,所以我不管旅游也好,不旅游也好,在哪儿也好,都是这个习惯,总是用作家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人,总是觉得很有趣。我看到并记在心里,慢慢让它发酵、积淀,形成一个个素材。然后就像搞对象一样,缘分到了,灵感来了,自然就开始流动出你的文本了,小说也就写完了。”刘心武趣称。


  事实上,在《邮轮碎片》中,作家写了很多人物,每个人物运用的笔法,每一个人物的功能都是不一样的,甚至还提到了90后、00后的年轻人。“书中有很多人物,很多读者会觉得,这点像某个人,那点像某个人,甚至有的就是你自己。这就像有些人说的,作家笔下的人物杂糅了各种人物,嘴在浙江,人在北京,衣服在山西……但其实这些都是虚构的形象,不是必须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模特或依据的。”刘心武表示,“《邮轮碎片》中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没有一个正面的榜样,也没有一个反面的坏蛋。有人说我写了一个坏教授宙斯,被臭揍一顿,大快人心。我作为叙述者,没有大快人心。宙斯很悲催,上个洗手间怎么就被打了?凭什么?人怎么能用私刑办法解决自己的怨恨?还有那位大忽悠滕亦萝,有人说他看上去就让人讨厌,但我作为作者,我没有讨厌他们,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生存困境。”


  文学创作要坚持百家争鸣


  对于“邮轮碎片”这个书名,有读者认为,其中“邮轮”二字有很多寓意,刘心武表示,自己是在向我们国家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致敬,向我们国家的进步致敬。“我们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何为邮轮,邮轮旅游更是想都没有想过。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批受益者。改革开放以后,培养了一个新的族群,即中产阶层。他们有两个特点:一是有一定的财力,他们要消费,要品尝美食,要舌尖上的享受;二是要走出国门,要全世界旅游。一开始去热门的地方,如巴黎、伦敦等,后来是南极、北极。这个小说就反映了新兴中产阶层的消费习惯,他们的人际关系,他们的文化趣味,这个实际上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这首先是一件好事,但毛病也多;好像有点好笑,但是仔细想,这种追求有合理性,有自然而然的一面。”


  《邮轮碎片》是一部长篇小说,但作者却用了四百个片段描述。当有读者问及会不会冲突时,刘心武解释,我们国家并没有确切的长篇小说的定义,关于长篇小说,其实很简单,就是按字数,超过13万字的小说叫长篇。所以,长篇小说是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叙事方式的,而碎片化是其中的一种。


  “碎片化阅读目前比较流行,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我个人而言不是说写了碎片化文化,就排斥其它的文本、不欣赏其它的文本,对有实质性的文本,那些结构非常规整的,小说语言又是激情澎湃的、倾泄的文本我也很欣赏。我们多少年都在说百家争鸣,但有人总是进不到心里去,总觉得这朵花好,怎么又开那朵花,或者这个观点不错,怎么又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呢?多样化、多元化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本身的状态,要承认它。”刘心武说道。


  谈起下一步的写作计划,刘心武则表示,新作《邮轮碎片》也不是计划中的产物,“有人老问我的身份,我不是专业作家,我的身份就是一名退休金领取者。但我从小喜欢写作,这个爱好一直持续到今天,所以我是有了兴致就写,没了兴致或者兴致还未到就不写。目前,就是先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