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新闻 > 文娱新闻 > 正文

“原来济南人不吃煎饼卷大葱”

2020-8-30 8:17:51 来源:山东商报

        2020年7月,作家马伯庸最新长篇历史小说《两京十五日》出版。新书讲述了大明洪熙元年,当朝太子朱瞻基宝船在南京秦淮河畔被炸沉,天子病危消息传来,一场横跨两京的惊天剧变令太子踏上了疯狂的极速之旅。该书是马伯庸继《长安十二时辰》之后,又一历史力作。新书上市,马伯庸特意来到济南,与读者分享创作心得并接受记者采访。◎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朱德蒙

 

  让读者沉浸于历史

 

  《两京十五日》分为上下两部,全文近70万字,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故事的灵感来源竟是《明史》中一段仅40字的真实记载:“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

 

  明朝洪熙元年,当朝太子朱瞻基的宝船在南京秦淮河被炸沉,同时一封盖有“皇帝亲亲之宝”的鱼筒急报送到,京城也出事了,皇帝大病昏迷,两京之间一时波云诡谲。幸存下来的太子要想扳回局面只能在15天内赶回北京。朱瞻基负伤不宜长途骑马颠簸,坐马车太慢。唯有水运,可以千里不停。最终由捕快吴定缘、小行人于谦、女医师苏荆溪和太子组成的四人小组选择了水运,也就是沿着大运河从南京出发前往北京。

 

  时间确定、起点终点确定、历史结局确定,路上发生的故事却曲折离奇。故事最后,关键人物的真实身份和目的又有意外反转。整个故事充满了各种悬疑、变数,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马伯庸曾说:“历史上的每一件事都有一个内幕。”《两京十五日》正是如此,作者利用有限的历史记载,结合关于明朝各方面的历史考据,合理推演了一段朱瞻基15天从南京回到北京的惊险故事。尽管马伯庸告诉记者,从史料来看,这段历史其实并没有什么惊险故事。但他却总能从浩瀚史料中,发掘出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全都巨细靡遗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沉浸于文字的历史时空之中。

 

  关注“小人物”命运

 

  小人物的命运,一直是马伯庸最为关注的。新作中的捕快吴定缘,就是一个小人物,而他又是故事中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吴定缘是应天府皂、捕、快三班总头役吴不平养子,平日喜欢街头买醉,看上去是个浪荡公子哥,人称扶不起的“篾篙子”,被于谦用银子征入护送太子的队伍中。他身世复杂,后因多重身份冲突几次丧失斗志。小人物看起来总是被命运呼来喝去,仿佛看起来也不重要,甚至溜走也没关系,但在作家笔下,总能时势造英雄,吴定缘稀里糊涂救起朱瞻基,又与于谦结识。冥冥中似乎有一条线牵着吴定缘去与朱瞻基相识并一路相护。

 

  除了吴定缘,书中的土匪白龙挂、“病佛敌”梁兴甫、盐商汪极、纤夫头子孔十八等都是被裹挟进来的小人物,他们也都或多或少在影响故事的走向,也就是当时的历史。虽然每个人的力量都很微小,但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带来“蝴蝶效应”,没人是孤立的,也没人能完全置身事外。

 

  作品涵盖“山东小吃”

 

  《两京十五日》中,济南是一个重要场景,大明湖、棋盘街白衣庵、马家坡等都有在书中出现。马伯庸表示,写作的时候,因为大明湖是济南的地标,所以肯定会出现,那么自己就会想,济南其他的地方呢,“有没有一些济南独有的地标,把它们写进来,让读者们看到。所以我就进行了一些考察,了解到济南有个棋盘街,那里有座白衣庵。白衣庵的建筑比较有意思,里面的东西也很有历史价值,所以我就特意把那个地方作为小说中重要剧情的发生地写进来。这样让读者,尤其是济南读者看到后,会感觉除了故事外,还有一份亲切感。”

 

  除了地标,马伯庸还在书中列举了诸多山东小吃,如大葱豆瓣、菜煎饼、把子肉等。对此,马伯庸笑称,书中出现的山东小吃,有些因为自己吃过觉得好吃,所以就私心写进来,“当然,我也会保证这些小吃的原料是当时确实存在的。”不过,随后马伯庸笑称,由于自己的失误,还是被读者吐槽“济南人不吃煎饼卷大葱。”

 

  此外,马伯庸透露,因为以前做销售时,自己经常来济南,所以他一直都有关注济南,“其实不只济南,整个山东地区我都很有兴趣。山东被称为孔孟之乡,包括山东的民风民俗等,如济南人叫人都叫‘老师’,为什么叫‘老师’,这是不是和孔孟文化有关?我都想知道。今后有机会,会写与济南有关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