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伟,1953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国画专业,山东省美术馆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全省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委、山东省将军书画院副院长。
一
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当齐鲁大地驰援荆楚一线的序幕拉开,一场“律动的生命线——抗击疫情全国美术家网络速写邀请展”,也在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山东画院吹响集结号。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很快,无法亲临一线的艺术家们,借助电视荧屏上的镜头,用心中的感动、眼中的大爱、笔下的大美,通过一幅幅速写,记录着武汉乃至全国抗击疫情前线的动人故事,涌现出一大批广受好评的“抗疫”主题作品,向社会各界传递出美术界的精神力量。
阻击疫情,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将军书画院副院长张宏伟,就是积极参与和推动这次“抗疫”主题作品创作的艺术家之一。春节期间,当看到解放军战“疫”勇士们闻令而动,一批又一批顽强冲锋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时,张宏伟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和激情,他一次次拿起画笔,用真情描绘战“疫”勇士的最美瞬间,以独特的艺术方式为大爱无畏的逆行英雄点赞。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真正的艺术是反映时代的、是那些发自内心的作品。与其他著名画家的心路历程不一样,25年的军旅生涯,让张宏伟不断从成长的军营里寻找文化的根和艺术的魂,从重大历史事件中汲取精神的力量,铁马吟诗文,金戈绘丹青,是刻在张宏伟骨子里的担当与记忆,也是一名艺术家为富国强军不断孕育的生命呐喊。
画取时代,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关注这个时代。作为国家一级美术大师,这些年来,张宏伟以戎马倥偬间的柔美视角,铁马冰河里的芬芳情怀,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倾注于笔端,浓墨重彩描绘英雄人物,磅礴正气再现恢弘场景,先后与其他画家合作的《东方红》《泰山雄峙》《六朝古松》《黄河奔流》《万里长城》等巨画,成为济南西客站、山东省军区办公楼的“高悬”精品,有数十幅作品入选全国、全军、全省美展,多幅作品获奖,并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其成就与传略已被收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十几部专业性大型辞书。
二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纵观成功艺术家的里程碑,上面不是镌刻着青灯黄卷,就是伴随着晨钟暮鼓,不是影印着达摩面壁,就是回放着磨针铁杵。
在张宏伟的生命里,除了绘画,还是绘画。1960年,七岁的张宏伟,便以绘画处女作《奔腾的骏马》,参展学校组织的书画展,竟然在全校获得了一等奖。这在上世纪60年代,是一件无比风光的大事。
更让人敬佩的是,张宏伟的父亲张象坤,曾经获得“少年英雄”“爆破大王”两个荣誉称号,1938年参加抗日队伍,是部队闻名遐迩的战斗英雄,多次受到毛主席接见。而张宏伟的母亲马欣,则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军。张宏伟兄弟姊妹七人,全部有从军经历,堪称军人世家。
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军营文化浸染的家庭,张家兄弟姊妹的脑瓜里,自然会生发出颇多的想法。张宏伟11岁那年,参加山东省民兵比武大会,获得了集体一等奖,贺龙元帅兴奋之际,搂着他合影。张宏伟后来把那次经历,通过版画《我的回忆》讲了出来。至今,1964年10月份那张《大众日报》的复印件,仍然能清晰地看到这张合影。
三
人生的经历与收获,总是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世上的事,总是阴差阳错,有时甚至是歪打正着。
1969年2月,16岁的张宏伟怀揣着对军人的崇高敬仰,携笔从戎。因为有美术功底,他很快便被调到了军部电影队,成为一名放映员。张宏伟平时除了学习放映技术,还刻苦练习各种字体、绘画等。
机遇,是命运的笑声。一个人只要具备了某种金属的本质,逮个机会就能发点光,别人才能发现你,你才能及早接近你所期望的目标。十几岁的青葱岁月,随着放映机天南海北,看山观水、体察民情,佐以单纯的梦想和激情,过眼的一切尽收心底,不断成为张宏伟后来的创作素材。
命运阴差阳错,其实都是机缘巧合。19岁那年,张宏伟顺利考入山西大学艺术系攻读国画专业,4年寒窗,其绘画功底更加坚实。求学期间,张宏伟四处拜访名师。当得知张文新、靳尚谊、陈逸飞等著名画家在军博作画时,他急忙赶去学习。
当时,张文新正在创作大幅作品《一往无前》,看到张宏伟是解放军,张文新就兴奋地说:“你有军队生活,提提意见。”张宏伟沉思一下,大胆指出,坦克行进速度快,尘土飞扬,严重影响视线,画面中的战士离坦克太近,这样非常危险。话音未落,张宏伟就惊愕地看到,张文新立即大面积地修改这幅已经画了半年、接近完工的油画。
画坛大家如此谦虚严谨、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深刻影响了张宏伟的一生。多年后,张宏伟仍然记得画家们谦逊的表情和激情挥笔的动作。当他在往后的岁月中独自攀登艺术高峰,足迹踏遍名山大川,刻苦写生、勤奋创作时,心中激荡的,一直是当年感受到的那种言传身教的澎湃力量。
四
因军旅入画的题材丰富,张宏伟不时用画笔构筑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并由此收获了颇多荣誉,赢得了许多掌声。
1985年,因工作需要,在部队一线摔打磨炼了16年的张宏伟,来到济南军区党委机关报——前卫报社帮助工作,次年3月正式调入前卫报社任美术编辑。这是他人生驿站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绘画之路,从此在他面前展现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报社是一所没有围墙的特殊大学,编辑每天都要接受来自社会的八面来风。张宏伟不仅注意及时给自己充电,而且很重视向部队官兵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层次。从此,画画成为张宏伟的业余爱好,正课时间忙于工作,精力全部用在办报纸上,忙完报纸,下班回到家里就开始研究国画。
军营中的丰富阅历,让张宏伟始终胸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把大山的精气神与水墨的变化相结合,画中始终涌动着一种高骨、浑厚、正气。其画继承了北派山水气势磅礴,雄浑厚重的传统,其作品远观大气磅礴、轮廓宏伟,细看又内在静美、蕴含深远,尽显山水之氛、质、气、势、韵等自然神釆。
苦心人,天不负。1994年6月21日,是张宏伟一生中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凝聚着他十几年心血和汗水的画展,在济南军区展览馆正式展出,以不同凡响的面目接受广大官兵检阅。
大者容天地,小境有乾坤。这次展览由山东省美协、山东省新闻美协、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和前卫报社共同主办; 这是一个高品位、高质量的精品画展,张宏伟精选的130幅国画版画作品,占满了展览的两个大厅。剪彩仪式隆重又热烈,时任军区司令员张太恒上将、政委宋清渭上将,带领十几位将军,兴致勃勃地参加张宏伟的个人画展并剪彩。
画展现场,山东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省文化厅有关领导来了,山东省和济南市的一些著名画家来了,老红军、老八路也来了。宋清渭上将在贺信中热情洋溢地说:张宏伟把自己的艺术之根,深深地扎在这片绿色沃土之中,以讴歌我军将士为天职,以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己任。作为一个长于丹青的青年艺术家,他更多地向祖国的大好河山汲取诗情画意,在雄浑壮美的画卷中,无不显露出大雪满弓刀的军人豪气......
五
人生与命运充满着变数,内心的坚守决定着成功。1994年,张宏伟从部队转业到山东省美术馆,正式成为一名专业画家,开启山水画创作新征程。山东省美术馆藏龙卧虎,汇集着今天山东美术界的泰斗级人物:著名画家孙墨龙老先生的画室,就在张宏伟画室对面;著名画家、书法家朱学达老先生,博学多才;山东画院院长刘宝纯先生,曾开一代画风,经常给张宏伟讲画画的技巧和技法;崔辉老先生也常和张宏伟说画谈艺; 著名书法家刘锡山先生,也常给张宏伟教导和帮助。
师古学洋,灵苗自探。只有把自己置身于自然与生活当中,去体悟自然带给人的震撼,激发艺术力量,才能让自然万物在画中协调起来。在这里,张宏伟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创作思路更加拓宽,不断向老画家学习取经,与同行们切磋技艺,多年如一日笃行力学,默默躬耕,成绩斐然。
中得心源,外师造化,是张宏伟在绘画道路上一直遵循的原则,他把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和执着追求,凝聚在画笔上,做人踏踏实实,作画追求极致。从传统中来,又在生活中保持着一双慧眼,使得他的山水画整体浑厚苍劲,又不乏水墨清新秀雅之气。
《晨曦》创作于2001年,入选第五届全国体育美展和大型画集,获山东省体育美展一等奖。作品构思大胆:山体几乎占据了百分之九十的画面,厚到极致、“硬”到极致,而就在令人窒息的高山底下,一条细细的小径如银色光带倏忽而过,小径上一队骑行者,鲜艳而灵动、现代而精巧,像黑夜偶见渔火,如星辰遗落凡间,小人儿打破了沉默,生命不可遏制地迸发了出来……
一个人的艺术创造力和鉴赏能力不是瞬间达到的,而需要日积月累的积淀,需要那些画外之音。《晨曦》这幅作品,大场景如开天辟地,小细节如案头绣花,充分体现了张宏伟的艺术特色。张宏伟喜欢这样的对比,也喜欢这样的生机。
秋天的黄河入海口,有一种绛红色的草,当地人称作红地毯,周围摇曳着芦花,漂荡着渔船,翻飞着海鸟,一片生机勃勃。张宏伟见到后激动万分,迅速创作了大气磅礴的《海口渔歌》,描述了一幅黄河入海口“十万芦苇十万花,十万鸣鹭十万家;十万红毯十万船,十万诗篇醉天涯”的震撼人心画卷。
青山秀水入画图,河山大传唱国风。山东省美术馆副馆长王建国看到《海口渔歌》后,脱口而出:大气!灵动!
六
爱国主义的炽热情怀,则是张宏伟连创佳作的动力和源泉。人们从他参与创作的国画《东方红》这件煌煌巨作中,强烈感觉到嵯峨岱岭、浩荡黄河所昭示的祖国山河之壮丽与神圣; 而一处处景观和行云流水的扑面秀气,所蕴含的是浑厚悠远的文化内涵和知水仁山给予人们的丰富滋养。山间林下如织的游人和黄河的桥船与繁忙的车队,则折射出今天和谐幸福的生活和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所有这一切,无不显示出张宏伟对祖国、对时代、对人民、对军队的深厚感情。
2012年上半年,张宏伟等人和陕西画家一起去沂蒙写生,他对黄土画派的刘文西由衷地尊敬:“刘老师一个浙江人为什么跑到陕北去?他知道艺术从生活中来,是陕北这片革命的热土感染了他。山东也是革命老区,有不少感人的故事,我们也能得到很多感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从生活中、大众中、民间传说中深入体会,才能激发创作的冲动”。军人世家滋养出骨子里爱国爱军爱民情怀,加之后来丰富的文化涵养,最终让张宏伟笔下的山水草木工写相间,大气磅礴。这些年来,张宏伟一直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助残助学、文化下乡、拥军拥属及各种捐助等公益活动,被省文化厅评委“全省三下乡先进个人”。被省委办公厅、省文化厅指定选派,为原国家领导人李铁映,教授山水绘画、泰山写生素描速写技法。
2015年9月9日,为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经由山东文化界的老艺术家走访抗战故地,搜集抗战文献,积淀多年创作的255幅抗战题材书画、摄影、雕塑作品,在山东省美术馆展出。张宏伟创作的《将军与孤女》,用传统国画结合现代“蒙太奇”手法,讲述聂荣臻在抗战中救助并送归日本遗孤的故事。画面中央,聂荣臻手牵一个瘦弱的日本小孩,他写给日本国的书信散布于画面四周,画面深深震撼了每一位观展人员。
七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张宏伟的山水画,烙印着中国军人铁骨铮铮的画风,从臻熟的技法和绘画语言,可以读到他的报国思想、强军阅历和时代品行,尽显大家风范。
2018年4月19日上午,由山东画院、广西书画院主办,济南美术馆承办的“鲁风桂情·山东画院广西写生作品展”在济南美术馆隆重开幕。这次画展,旨在加强山东、广西两地画院交流和合作,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作品主要展示山东文化馆2017年6月组织的画家一行20人,走进广西考察、采风写生的成果。
这一次,张宏伟和队友一道,深入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到侧岭、武篆、江平等地进行采风写生,并前往“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参观学习,接受革命教育,把采风写生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推动形成“齐鲁画派”,加快山东文化强省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生灵传情,山水知音。山水画是画家精神诉求的流露,张宏伟对北方山水情有独钟,喜欢在雄奇壮美的山水间,演绎精神匠心。绵延800里,壁立千仞,气势雄伟,自古以来,有“太行自古天下脊”之美誉,演绎了无数的英雄史诗和热血纷飞的传奇故事,同时它还一直是历代画家的心仪之地,迤逦秀美的山水滋养了无数山水画家的创作才情,太行山又被称为“山水画的起源地。”
这些年来,张宏伟不记得自己爬过多少次太行山,他心中装满了山西的太行,吕梁,王屋衡山的山山水水,他创作的那些在全国全军获奖的浑厚苍劲、意境深邃的国画作品,大多是来自太行山吕梁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对山西的了解,比生他养他的山东还要熟悉。
翰墨情未了,心在山水间。在作品《太行金秋》中,那挂满了红彤彤柿子的柿子树,那象征着丰收的谷仓,张宏伟用一种别样的视觉,描绘出了太行山的秋韵风景,更刻画出了深山人的知足与安乐。在他的另一幅表现太行山的作品《惜别太行山》中,他用大刀阔斧的笔墨,勾勒出了太行山险峻与峭拔的同时,用细腻的笔墨刻画出了送别的不舍,惜别的留恋。
八
泰岱巍巍,河海荡荡,松云生风,日月辉映。这是巨幅国画《泰山松风》《蓬莱仙境》《六朝古松》和《黄河颂》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这四件巨作,是2010年3月,山东画院刘宝纯院长受省文化厅委托,带领画家刘书军、张宏伟和于海龙,专为山东省博物馆新馆共同创作的。作品被分别布陈在省博新馆的重要迎宾场所和会议大厅,并以其生动而又壮丽的画面,与省博恢宏的新馆建筑和丰富的文物陈列一起,接受中外观者的长久性朝觐。
为河山立传,壮齐鲁文脉;赞闳约巨制,唱深美国风。中华文明五千年,风流人物浩如繁星,诗坛有鬼才李贺,书坛有草圣张芝,画坛有画圣吴道子。中国画根植中华传统文化之沃野,久历沉浮兴衰,然历代先贤孜孜以求者、艺臻大成者俯仰皆是。无不以格调境界为首要!匠心之外又以文人高古旷达之风骨为上!时代有幸,遇上了这样的画家;画家有幸,赶上了这样的时代。
欣逢盛世,文化繁荣,继古开今,中华文化必将伴随一带一路的建设远播海外,重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国画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空前的历史机遇,画家需要具备文人情怀与人文关怀,具有内外兼修的心,带着一颗赤子之心,一双慧眼走进人民、走进生活。
技有道,艺无涯。一寸丹心,生生不息。艺术是一门孤独的事业,需要艺术家淡泊名利,心无旁骛,一辈子默默地投入,不像演绎明星,一曲表演下来全场鼓掌,还有美女献花。画家不会有这样的光辉时刻。很多时候,他们需要与自己相处,甚至孤独。
山为地之骨,水为山之脉。山的灵魂,不仅在于它的博大、坚韧、丰富和深沉,还在于它的朴实与无华。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同样没有丝毫的浮躁与虚华,这就是山水的品质与魅力。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长。每座山,都是一个传奇;每片水,都有她的故事。张宏伟心仪向往祖国的每一处大好河山,更愿做那汩汩流淌的清泉。为此,他给自己起了个“山泉”的艺名,可以春夏秋冬看山水万种风情,与青山秀水一起入画。
张宏伟常说自己像蚕,只有多吃桑叶,方能结一个大茧茧。在传统文化滋养中敏锐捕捉时代个性,力求创新;在全球化语境下找寻民族真我,寻求突破。我们祝愿张宏伟的茧茧,结得和他的梦一样大。更愿张宏伟心境所涵山川海谷,竞流千帆,永葆艺术青春。◎文/李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