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6月份,又先后发布《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三个“圈”,是山东首次完整且不重叠地将省内16地市全部囊括划定,它既是山东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山东“圈时代”的到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张舒
定位
今年上半年,山东陆续完成了对省内三大经济圈的划定工作,首次完整且不重叠地将省内16地市全部囊括其中。具体来看,“胶东经济圈”包括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5市;“省会经济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7市;“鲁南经济圈”包括临沂、枣庄、济宁、菏泽4市。
那么,三个经济圈各自有何特点?“胶东经济圈划定的多为东部沿海城市,辐射形状为半圆形,主要发展海洋经济,它既是三个经济圈中整体发展水平最高的,也是发展对外商贸开放最有优势的。”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李少星告诉记者,“省会经济圈的地理位置处于中西部连接地带,基本涵盖了黄河下游山东段的绝大部分区域,辐射形状为圆形,其城市覆盖人口比胶东经济圈更多,因此未来市场的发展潜力也更加突出;鲁南经济圈的辐射形状属于条形带状,经济发展基础在‘三圈’中相对薄弱,传统的农业和资源型经济占比较高。”
“山东‘圈时代’的来临,并不是孤立的。”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董彦岭表示,“今年5月,广东画了五个圈。《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提出,要打造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更早的长三角一体化规划,则画了六个圈,明确提出打造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六大都市圈。”从国际范围来看,纽约都市圈、伦敦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东京都市圈等都是世界知名的都市圈,对所在区域和国家的产业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发展
对于山东来说,“经济圈”并不是个新概念。早在2004年,山东省就开始研究策划济南都市圈规划;2008年,出台了胶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一体发展规划;2013年,山东省政府印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将之定位为全省改革开放先行区、转型升级示范区、文化强省主导区和生态文明和谐区。
虽然“经济圈”的概念提出多年,但直至近两年才算迈出实质性步伐,真正开启发展“加速模式”。对此,董彦岭分析,城市群经济圈在协同发展上进展相对缓慢,主要存在两个原因。“一是物质条件不足。例如,过去,作为省会经济圈核心龙头的济南,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首位度不高、城市框架也没有拉开。二是战略明确性不够,各城市对一体化发展的认识参差不齐,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缺乏明确的一体化机制安排。例如淄博,一直在动摇是对接青岛还是对接济南,对自身的定位不够清晰明确。”
“此次,伴随着省会经济圈以及胶东、鲁南经济圈的提出,山东‘一群两心三圈’ 的区域发展战略形成完整闭环,也标志着山东通过与多项涉鲁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成功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区域一体化发展道路。”董彦岭认为,近两年来,城市群经济圈内各城市之间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尤其是此次自省政府出台指导意见之后,一个多月时间内,济南已先后与淄博、聊城、东营、滨州分别召开合作推进会,促进包括企业开办“全域通办”、交通设施建设、文旅产业合作等多个方面的进度,推进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惠民
经济圈一体化,不仅仅是政府管理层面的破壁,还应包括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营商政策、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多个维度。如何理解经济圈未来的“一体化”?“例如为市民实现旅游、社保等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同‘圈’ 城市内可无障碍异地就医、上学;为企业减少门槛限制,尽量做到简化程序、准入便利,通过打破壁垒提升效率。”李少星表示,对企业全域通办、文旅合作以及公共服务方面的一体化,实际上过去也有着一些努力,但在推进力度和深度上还不尽如人意,考虑到目前经济压力以及全球化遭受的一些影响,目前很多城市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抱团取暖,共谋发展,因此新一轮一体化进程更是新时代背景呼唤下的“时势造英雄”。
他认为,随着三大经济圈一体化指导意见的出台,省级层面的工作机制和三大经济圈牵头城市或轮值城市也已经确定,一体化发展的四梁八柱都已经搭建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企业的跨区域协作和建立新的生产基地,要减少壁垒和障碍。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不是区域发展的终极目标。都市圈最终要合力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一体化发展城市群或绵延城市带。”
“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等政策,将要素改革成为新一轮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目的也在于推动市场化要素更加自由流动。”李少星认为,一体化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国家战略要求下的地方主动实践。
未来
“山东‘三圈’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整个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水平。也只有在山东半岛城市群这一层级上,山东才能和京津冀、长三角及中原城市群形成更广泛高效的协作关系。”董彦岭认为,“只有核心城市,才能提供高水平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形成经济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不致被周边更具优势的中心城市所吸引,导致经济圈城市的貌合神离。”
“与国内外先进经济圈相比,胶东经济圈存在核心城市首位度偏低、产业同质化发展、区域协同程度不高、后续发展乏力等问题,亟须通过一体化来提振发展后劲,突破发展瓶颈。”他认为,“青岛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自觉地把其他市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而不是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打转; 要更多发挥‘大脑’和‘心脏’的作用,当好胶东经济圈雁阵的领头雁。烟潍威日则要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中寻找自身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分工合作、双赢共赢。”
“省会经济圈产业转型的任务也比较繁重,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对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会经济圈既要做好黄河战略大文章,更要努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文化‘双创’发展,为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山东示范和样板。”他分析,“鲁南经济圈未来发展变数最多,但同时发展潜力也是最大的,是山东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应考虑明确此区域的中心城市,并从省级层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加快中心城市的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