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正文

在小康路上的逆风翻盘:稻花村,花开正好

2020-8-13 20:20: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幸福花开新边疆】在小康路上的逆风翻盘:稻花村,花开正好


  中新网兴安盟8月13日电(郎朗) 这两年,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稻花村不断地在告别:告别全村负债累累以致要抵押房屋的贫困,告别对贫困户帮扶的力不从心,告别一度沦为废弃沙坑和垃圾场的洮儿河……像告别自己的旧名“高根营子嘎查”一样,稻花村告别了艰难困顿的过去,大步迈向小康生活。

 


    牛丽艳家的花开的正好。 郎朗 摄


  整村欠债60万 村办公室被抵押给银行


  牛丽艳家的花开了。


  阳台上的紫茉莉一簇簇攒着花苞,多肉植物们在一起挤挤挨挨,一人多高的灯笼花挂着一串串小灯笼……30多种花草摆满了家里的阳台和空地,凑在一起好不热闹。


  牛丽艳爱花,什么花是什么习性、需要怎样看护她都门儿清。而这样爱花的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却只养过一盆见水就能活的龙草菊,能开花的植物都是近两年才搬进家的。

 


    牛丽艳家墙上挂着“好媳妇”的牌匾 郎朗 摄


  家中客厅墙上的一块“最美红城人·好媳妇”的牌子,几句话道尽了这个女人的前半生。一家5口,女儿上学,婆婆聋哑,公公植物人;她一边照顾公婆,一边和丈夫伺弄家里的10亩苞米地,这是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收成好的时候一年能有1万元的收入,而公公每个月打吊瓶就要花掉近2000元。


  她和她所在的小村子高根营子嘎查一样,被当时的生活压得有些喘不过气。


  村里共421户,1024人,土地和打零工的双手是仅有的生存资本。村集体经济薄弱,为了搞水电开发、买农用机械,2012年的时候村集体欠下了60多万的外债,这个怎么也填不上的窟窿最终用抵押村里的办公室补了一部分,几个村干部一度没有办公的地方。


  这样的村子里还有个臭水沟,面临着生态破坏的问题。流经村里的洮儿河附近曾建造过一个采沙场,禁止采沙后这里成了废弃的采沙坑。在长期无人管理状态下,很多村民将生活垃圾倾倒在此处,积年累月下来,形成了一条臭水沟。


  年近60的村民彭殿启记得,儿时的洮儿河水清鱼跃,可后来,隔着二里地就能闻到那里的臭味儿。


  几十年的穷困和挣扎,只靠自己的力量,无论是牛丽艳还是高根营子嘎查都无法挣脱现实的泥淖。

 


    牛丽艳和丈夫张国才在自家牛棚前 郎朗 摄


  投资输血成立合作社 种菜养牛走出亨通路


  “要想富先修路”,2013年,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政策的利好也送到了大山里的高根营子嘎查。


  村里一合计,拼拼凑凑买了设备,把村民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工程队,外出承包修路等简单的工程,一年下来,居然有100多万的收入。工程队一鼓作气,在之后的两年继续做工程,不仅还清了之前欠下的外债,还一点点地改变了村容村貌。


  更重要的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嘎查的党支部书记王银山告诉中新网,这一年,村子被定为区级贫困村,共26户61人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按人头算,每个人都得到了1.5万的扶持资金用于发展产业。但不懂技术、连材料都看不懂的村民拿着这些钱能干什么呢?


  个体的力量是单薄的,村里决定大家拧成一股绳——成立合作社集体养牛,村民可以出钱入股,年底可得到本金10%的分红,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大多选择把扶持资金投入这里。


  不过,牛丽艳还是想自己试试,她没有加入合作社,和丈夫两个人打算自己养牛,按照帮扶标准和家庭情况,全家得到了7头奶牛。由于不懂任何养牛技术,他们跟着畜牧局的人学了一年左右,从开始养牛到现在,近4年时间,畜牧局的人每十天半个月就去她家里进行指导,有不懂的地方打电话就能得到及时解决。


  后来,合作社和内蒙古万家有限公司合作,在村里做了200多亩黄瓜基地并把绿色水稻的种植扩大到600亩,这过程中还带动了1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就业,他们在基地负责育苗、掐尖、打药、除草等工作,不仅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入,还学到了技术。


  “脱贫攻坚”大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公司)、乌兰浩特市公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帮扶单位也出现了,连续4年几十万、几百万地陆续投资,帮村里买机械设备、进行道路建设,更在2019年投入550万元用于洮儿河的生态修复。


  同年,洮儿河畔旅游有限公司成立,通过帮扶单位的支持和政策扶持,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别投入1200万元、2000万元,依托现有湖塘资源,以低成本开发,少人工干预的原则对洮儿河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治理,打造了一个亲水、戏水的水上乐园。


  不断地输血和帮扶下,高根营子嘎查被“盘活”了。

 


    村里曾经的臭水沟变身山清水秀的洮儿河景区 李硕行 摄


  花开好了:稻花村的新生


  告别了过去的窘困,高根营子嘎查更名为“稻花村”,牛丽艳一家也和“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过去告别。


  国家分配了扶贫房,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现在,每天凌晨3点,牛丽艳和丈夫就得起床给牛挤奶并灌装,5点左右给附近村子挨家挨户送奶,丈夫要上早市卖剩下的牛奶,回家后再喂牛、收拾屋子。


  比起过去,眼下的生活会更累点,可他们觉得很充实,“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心里头越来越有劲儿!”毕竟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现在的年收入已经是过去的5倍。


  以前赖以为生的10亩地依然种着苞米,只不过以前种苞米是为了拿去卖,现在则是给牛做饲料。年初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牛丽艳还给湖北捐了几百块钱,并把自家一部分牛奶捐献给了当地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合作社盈利后,考虑到村里仍然有些后期生活没保障的弱势群体,合作社决定拿出一定比例的钱补贴这些人并为其创造就业平台,尽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生活提起信心。王银山介绍,村里还给每家每户重修了厕所,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的相关设施也正在建设中。


  变化最喜人的还要数洮儿河,不仅生态环境变好了,水上乐园建成之后,陆续开发了游泳、游船、儿童水上乐园、火车餐厅等项目,带动就业42人。自今年6月20日试营业以来,仅两个月时间营收就达到了120万,客流量最大的时候,园区一天要接待7000多人,当日净收入达6万元以上。


  一直在外地做保安的彭殿启在看到家乡的变化后,决定回来也出一份力,现在他在洮儿河负责安保和园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园区到家的距离步行15分钟就够,工作的地方也是从小熟悉且风景越来越美的洮儿河,彭殿启从这份职业中获得了自豪感和幸福感:“干就完了!我心中的小康也就是现在这样!”


  至此,稻花村脱胎换骨,逆风翻盘。


  牛丽艳养的花越来越多,最近,她新买了一盆仙客来,这花娇嫩,需要费心,温度湿度都得仔细拿捏,但现在,她有足够的心力去照顾这一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