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一个月后,山东将于7月7日迎来高考综合改革后的首届考试。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今年夏季高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将于7月7日至10日举行。考试科目实行“3+3”模式,截至目前,我省今年参加夏季高考编场考生为530381人,全省共设149个考区、336个考点,安排17840个考场。◎本组撰文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邹元德
全省考场标准化改造
高考即将来临,据介绍,山东已顺利完成高校招生其他考试工作。其中外语听力考试于今年1月8日举行,艺术统考、艺术校考非现场考试等考试陆续实施,“高职(专科)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录取工作也顺利完成,为即将进行的夏季高考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关延平介绍说。
今年,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试题由我省自主命制。关延平表示,命题工作全面严格落实教育部相关工作要求,紧密结合山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确保命题的政治性、科学性、公平性和规范性。等级考试试题于6月18日开始印制,国家统一高考试题于6月22日开始印制。同时,山东已全面完成了全省高考标准化考点的升级改造工作。
允许考生带水入场
在疫情防控方面,考区委员会明确要求增加“疾控、应急管理”部门,将考点的医疗组调整为医疗防疫组,增加部分健康检测、消毒、应急处置的防疫功能;在考务安排中增加健康检测、防疫物品准备等部分防疫要求。
在考试管理方面,山东规定考试期间非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的视频监控系统不得使用,进一步明确“返回试卷整理场所须再次接受违禁物品检查”。关于考试入场、离场时间的调整关系到每一位考生,所有考试科目统一为“所有考试科目开考15分钟后不得进入考点,考生不得提前交卷离场”。同时,今年高考报名已经采用人脸识别,不再要求考生在签到表按手印。考虑到天气炎热,山东修改考试规则允许考生带水,统一规定“考生不得将水杯、水瓶放在桌子上,携带水杯、水瓶应统一放置在考场前方或考场门口或座位底下”。
所有科目一题双评
我省今年将继续开展“净化考试环境、严厉打击考试作弊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山东省公安厅二级巡视员侯林山介绍说,近两年,全省公安机关共侦破涉考案件8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9名,打掉以“保过”为名义利用网络组织考试作弊的社会培训机构5个,有效打击了考试作弊犯罪的嚣张气焰。
高考结束后,我省还将严格评卷管理和成绩管理。高考评卷统分工作从7月11日开始,到7月25日结束。坚持所有科目一题双评,双评分差超过规定的实行三评。省招考院将向评卷点派出质检组,独立监控评卷质量,同时加强高考成绩核对和划线管理,开展成绩转换和划线模拟,确保成绩发布和分数线划定无差错。
考点设临时留观点
今年夏季高考是我省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的一项重要考试,考生和考务工作人员多,人员流动性大,社会关注度高,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马立新表示,山东省卫生健康委成立专家组,多次与教育厅对接细化防控方案,联合印发了《山东省2020年夏季高考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
此前,全省高考体检工作从5月28 日开始,至6月25日结束。各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高考体检工作,统一实施“体检进校园”。在考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级卫生健康部门与教育等部门(单位)建立协调联动体系,确定高考定点医疗机构,设置运送、检测和诊疗绿色通道,保障需要医疗卫生服务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在每个考点均设置临时留观点和医疗防控站,配备专业医务人员和专用救护车,及时转运出现体温异常等可疑症状的考生。
今年高考成绩将于7月26日17时公布,同时公布普通类一段线、艺术类本科线、体育类一段线和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考生可登录网站进行成绩查询,网址为http://cx.sdzk.cn/。成绩公布同时,省招考院将公布辅助考生填报志愿的相关数据。
| 焦点|
新生入学须复查 严防冒名顶替
面对近来媒体曝光的发生在山东省的几起冒名顶替入学事件,昨天,在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教育厅回应,将认真开展新生入学复查。
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关延平表示,我省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加强对考试、录取、入学等各环节的管理,采取多项措施,防范高考冒名顶替行为。
在考试环节,山东严格进行考生报名信息核查,在报名后实现了身份证号、姓名、照片信息与公安部人口数据库接口的实时比对认证,保障考生报名的真实性。在录取环节中,志愿填报系统实现双因子认证,考生登录和志愿提交需要输入个人登录密码和本人的手机验证码,保证志愿填报的真实性。入学环节实行六对照,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户口迁移证明、准考证、本人、录取名册完全一致方准办理入学手续。
关延平强调,“山东将认真开展新生入学复查,对弄虚作假、考试舞弊、骗取加分资格或企图冒名顶替的新生,坚决取消其入学资格并严肃处理,切实维护我省教育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