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迎来今年的大暑节气。作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前后也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节。面对炎炎盛 夏,如今我们可以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在空调房中享受着冰镇食物。那么,在古代没有空调和电扇的情况下,古人又 是如何度过“苦夏”的呢?就此,记者采访了山东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周尚兵,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破解古人避暑 经。◎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许倩 实习生 莫非
冷饮薄衫清凉解热
天热之时,人们很容易想到喝点降温的饮料,如今我们能品尝到种类繁多的凉茶和冰镇饮品,和现在一样,古人也对冷饮情有独钟,并发明了许多独特的饮料。比如唐朝时流行的饮子就是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草药或果品熬制而成,类似于现在的凉茶。饮子一出现便受到唐人的欢迎,当时长安街头就有“饮子店”,和今天的冷饮店一样。
“饮子是当时老百姓的日常饮料,有很多种类。比如把跟大黄同类属的植物虎杖和甘草一同煎制后,在井水中浸凉就成了冷饮子。”周尚兵告诉记者,在古代,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酸梅汤也是很好的一种饮子。相较于民间,皇室饮用的饮子种类更加丰富。五色饮、五香饮、四时饮、冰屑麻节饮、延年紫苏饮、冰镇蔗浆等都是彼时流行的饮子种类。
除了冷饮,在古代人们同样有食冷食的习惯。唐朝时,在常食之外,夏天一般还会加冷淘和粉粥。冷淘就是供暑热天食用的凉面。诗人杜甫曾在《槐叶冷淘》一诗中描写过冷淘的做法,“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在唐代,酥山也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冷食,类似于现在的冰淇淋。
1987年,陕西西安长安县今长安区南里王村发现了一座中唐墓葬,墓室有一幅描写野外游宴场面的壁画《野宴图》。画中间长方形食案正中的盘子里高高隆起、宛若雪山的美食就是酥山。有作品曾介绍“酥山”的大致做法:先将“酥”加热到近乎融化、非常柔软的状态,然后向盘子一类的器皿上滴淋,一边淋一边做出山峦的造型,最后放到冰窖里冷冻。
在古代,皇室的冷饮冷食,都离不开冰。为避暑消夏,古人还设置了一套颁冰制度。周尚兵介绍,“皇帝们会在固定的时间赐冰给大臣,类似于现在的高温补贴,颁冰除了直接用来降温消暑外,还可制作成各种冷冻食品和冰镇饮品,以供享用。”
除了饮食方面,古人的避暑方法还体现在穿着上。夏季由于高温湿热,古人在穿着上一般会尽量选取宽松轻薄的衣装。“为了凉快,古人大多穿宽衣薄衫,好一点的是轻纱,此外还有葛布,这些材质质地轻薄透气性好,穿上会清凉一些。”周尚兵说。
“凉屋”建筑避暑消夏
在没有空调和电扇的古代,人们喜欢在亲水之处避暑,住凉屋也是古人的避暑方式之一。周尚兵介绍,因为地势相对较高加之树木的遮挡作用,炎炎盛夏,山区的温度相对较低。为了避暑皇室则专门修建了离宫别苑,这些建筑大都具有消夏、避暑、纳凉的作用。
唐代在两京周边及全国各地营建的许多避暑行宫中,九成宫是一处典型代表。九成宫建于公元593年,开始名为“仁寿宫”,是隋文帝的离宫。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修复扩建后更名为“九成宫”,宫殿位于渭北高原之上,海拔近1100米,比长安高出约500米,四周群峰环绕,重峦叠嶂,森林茂密,气候凉爽宜人。
为了避暑纳凉,唐代帝王还在皇宫中专门修建了一种类似于今天空调房的特殊宫殿建筑——凉殿,通过物理降温的办法来给居室降温解暑。“玄宗起凉殿,拾遗陈知节上疏极谏。上令力士召对。时暑毒方甚,上在凉殿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知节至,赐坐石榻。阴溜沉吟,仰不见日,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座内含冻。”《唐语林》卷四记载了凉殿的工作原理,即用水力冲击推动机械运转的水车,将水引上殿顶,水顺着四面屋檐流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的凉气将四周的热空气隔绝;在殿中的御座之后,也安装有“水激扇车”的制冷装置,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通过不停转动的风扇把水激成冷气吹进殿内,形成猎猎冷风,使得满室阴凉,达到降温除热的效果。
除了皇室修建专门的离宫别苑避暑,民间也会有很多相应的避暑方法。“一些富家会修建地窖,将凉气导入房间避暑。普通百姓则多在水边和林间纳凉,或者通过骑马来兜风。”周尚兵说。
纳凉神器种类多元
和今天一样,古人避暑的妙招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同时也少不了一些纳凉神器,古人常用的凉席、扇子等直到今天我们仍在沿用。“古人纳凉用的扇子种类很多,团扇、竹扇、绢扇、纸扇和羽毛扇等都有,在遮阳方面有遮阳帽、花纸伞、箬笠等,此外还有凉席、竹夹膝、竹椅等避暑用具。”周尚兵说。
除了凉席,凉枕也是古人暑天消夏常用之物,瓷枕是其中的一大类别。夏日用瓷枕,据说能清凉沁肤,所以无论富贵人家还是贫贱百姓都很喜好,连皇宫中也多用之。山东博物馆馆藏有一件宋代的刻花瓷枕,这个瓷枕属于箱形枕中的腰圆枕,形状类似于人的腰部,釉面为绿色,枕面刻四道弦纹组成半圆封闭图案,表面饰以荷花和荷叶图案,栩栩如生,旁边有气孔,下面露胎。质地光滑,想必枕上去,一定很凉快。
此外,唐代皇室还有用玉、石、犀牛角、玳瑁、蛇皮等制作的各种奇特的避暑神器。风松石是唐武宗时从外国传来的宝贝,可以自动吹风,夏天放在大殿里只需片刻,就能使殿中凉气飕飕。脆玉绦是用袋装条状冰块制作的腰带,因条状冰晶莹剔透,类似脆玉而得名。唐武宗服用金丹后,产生燥热反应,内侍宦官就想到用这种腰系冰袋的办法来解热祛燥。周尚兵介绍,在夏天,唐代的道士还会服用雌黄、白石脂等炼制成的避暑丸来避暑。
其实,在避暑纳凉方面,如今我们所用的很多工具原理和古代一脉相承。周尚兵介绍,古代所用的澄水帛就跟现在的空调扇一样,采用的都是热风过滤的原理。“古人将布沾水后挂在窗上,热风过来后通过布进行过滤,就叫做澄水帛。”此外,放置在门窗朝阳位置的障日板也跟如今的遮阳板原理类似,“障日板是古代高档房屋建筑上的固定设施,可以根据阳光照射角度进行上下调节,以起到遮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