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30余年的发展,凭借着过硬的人才、技术,山东省医药工业设计院已然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不仅独占山东省内行业鳌头,还布局全国各地,在长三角、珠三角设立分院,在内蒙古等地开拓项目。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面临新形势,今后山东省医药工业设计院,将不断解放思想,把招才引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以设计为基础,向两翼延伸,连通上下游,实现工程全过程、全链条建设,打造响当当的品牌文化,力争成为国内一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公司。◎文/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刘庆英 ◎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赵天羿
技术为本,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承揽3000余个项目,遍及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将业务拓展到印度、泰国、苏丹、非洲几内亚、伊拉克、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缅甸、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拥有国家专利5项,荣获国家、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咨询成果奖80余项……一个个数据,凝聚着山东省医药工业设计院一路走来的成绩。
“省医工设计院在立足服务山东力度、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精准扶贫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说起省医工设计院近两年的发展,党总支书记、院长黄晓东表示,省医工设计院承接的齐鲁制药呼伦贝尔绿色生物农兽药扶贫产业项目,不仅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项目,更是齐鲁制药集团对口扶贫阿荣旗的重点产业精准扶贫项目。据黄晓东介绍,此项目一期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1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一方面解决当地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同时带动当地就业超过1500人,年产值将达50亿元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两年来,省医工设计院取得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名单中,我院就有6个项目入选;紧接着,在第二批项目名单中,我院参与的鲁抗赛特高端制剂产研中心项目、威海威高血液净化制品有限公司新型血液透析(过滤)器核心技术升级产业化项目等7个项目,也赫然在列。”黄晓东介绍道。
“无论是在精准扶贫方面,还是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过硬技术的支撑。”在黄晓东看来,一直以来,技术都始终是省医工设计院的核心竞争力。而事实上,在省医工设计院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中,也屡屡提及技术为本。“近两年来,省医工设计院一方面积极申报国家专利,共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5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一方面在创优评优中也屡获佳绩。”黄晓东介绍说,近两年来,省医工设计院每年都会获得山东省工程建设(勘察设计)优秀QC 小组一等奖、二等奖,2019年曾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优秀QC奖。而每年在山东省工程勘察设计成果竞赛中,也均有项目获奖。
招才引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医药行业,省医工设计院已具备一定知名度,而且还有一部分传统的忠实客户。”黄晓东说,在医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人才储备已然成为省医工设计院的重要目标。“毕竟,市场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
目前,省医工设计院在职人员中90%以上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3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58人,上述人员占70%以上。山东省工程设计大师1人,各类注册工程师56人次。
“省医工设计院的品牌发展战略是,成为国内一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公司。在创新发展中,成为化工石化医药领域的权威企业,参与和主导设计标准的编写,逐步建成专家库,成立大师工作室和院士工作站。”因此,黄晓东说,省医工设计院必须坚持把招才引智作为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作为推动设计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作为“一把手”工程,高度重视,认真专题研究有关政策,研究考核办法,聚焦争取政策、集聚人才、打造平台,扎实推进双招双引工作。
“立足设计院工作实际,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瞄准自身优势和发展需求,计划2020年度确保引进高层次高级人才1人,力争引进杰出人才1人、领军人才1人、高级人才2人。”黄晓东说,力争2020年度计划引进人才平台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站(省博士后创新科研基地)1个。日前,省医工设计院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开启全面合作。黄晓东表示,省医工设计院将以此为契机,加大对新成果、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而在人才建设上,黄晓东表示,将出台能够吸引人才的相关制度,一方面充分做到“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同时能够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引领省医工设计院业务领域上的拓展和层次上的提升。
设计为基,实现工程全过程建设
“按照鲁商集团部署要求,体制改革方面我们拟分三步走:先完成事业单位改企业转制工作;再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整合集团资源,建立品牌优势,逐步实现公司上市。”黄晓东介绍道,目前,省医工设计院正在积极推进“事改企”工作。经过多次内部调查和外部多方调研,已经上报了改制方案,并通过了初审。“待‘事改企’方案正式批准后,将全力推进管理创新改革,重新修订薪酬管理制度,组织岗位竞聘,施行离岗休养办法,真正实现‘收入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现有技术,深耕大健康领域,横向拓宽保健品、食品、化妆品、大化工、建筑等设计领域,逐步从事项目代建、造价、加固等业务,纵向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EPC总承包,从事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黄晓东说,在专业的布局上,将充分利用外埠分院成立多年的优势,立足长三角、珠三角,进行区域布局。以设计为基础,向两翼延伸,实现工程全过程建设。以智能建筑、数字化工厂、CAR-T细胞生产、免疫细胞治疗为切入点,实现设计的高、精、专、细。
同时,黄晓东表示,将来还要建立数据库,引进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行业竞争力和设计质量。同时建立技术先进、资源丰富、安全高效的内、外部行业专家库,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提升科技管理水平。
向来,机遇与挑战都是并存的。黄晓东认为,对于省医工设计院来说,今年将是一个契机。“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医药行业越来越受到公众及政府的关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黄晓东说,作为医药行业上游的医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也从过去高速化、规模化、封闭式、同质化增长的上半场,进入到动态、复杂、模糊、交融的大变局中,进入到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行业核心竞争力发生改变的下半场中。“未来几年,在医药园区项目、中药产业、大健康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精细化工产业等领域,我院也应抓住这次机遇,发挥领域优势,抢占先机,抢占市场,促进设计院更大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