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山东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正式启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室同步揭牌成立。据悉,此次山东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将对馆藏明代孔府旧藏服饰进行三维采集,并为下半年将举办的“明代服饰文化展”丰富素材。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采用科技+文化的方式建立数字档案,实现文物活化,也将填补国内服饰类文物采集的空白。◎文/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许倩 实习生 莫非
数字化保护,拉长文物生命周期
7月15日,山东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正式启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室同步揭牌成立,来自山东博物馆、北京邮电大学、广州欧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学者多方协同,以推进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发展。
“山东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深入挖掘文物数字化采集工作、文物数字资源管理与利用工作的建设内容,强化珍贵文物的保护、研究和活化利用。项目从提升观众服务、业务协同管理方面入手,完善内部管理与观众服务应用,提高博物馆管理效能,实现馆藏文物保护与利用的一站式协作管理,保障业务系统高效运转,增强山东博物馆信息化安全保护。
项目实施方广州欧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勇介绍,文物从物质方面来讲是有生命周期的,通过数字化方式为文物实物建立永久的数字档案,可以拉长文物的生命周期,同时在过程中可以做进一步的数字化创意。
三维式提取,精细还原服饰纹样
启动仪式现场,工作人员展示了对馆藏服饰和其他类别文物复制品的采集过程。记者注意到,对陶器等器物采用结构光三维扫描仪,通过旋转进行扫描然后自动拼接形成三维模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扫描仪从空间、尺寸等方面进行点云采集来提取数据,精度能达到微米级。
馆藏明代孔府旧藏服饰的三维采集文物是此次数字化保护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项目通过对馆藏的近50件明代服饰进行三维数据和纹理采集,完成服饰建模和纹饰提取工作,填补了国内服饰类文物采集的空白,也为建设全省文物数字化采集标准提供了样本。
此外,拍摄现场搭建了专业的摄影场景,设置了带有倾斜角度的摄影台,摄影台前方两侧有斜放的两排四根灯管,摄影师可在高处借助灯光拍摄服饰。山东博物馆专业文物摄影师阮浩介绍,这种数字化保护的拍照方式更加精细。
丰富素材,服饰展下半年举办
除了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启动,近期,山东博物馆也通过提取馆藏服饰元素开展了文创设计工作,明代白罗花鸟裙复制品等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的文创产品成为馆藏服饰活化的方式之一。与数字化保护三维采集服饰纹饰相结合,这两项工作都将为下半年山东博物馆举办的“明代服饰文化展”丰富素材。
山东博物馆书画部主任、研究馆员于芹介绍,项目的出发点在于采集文物的信息,让观众更立体、全方位地了解古代服饰。“在展览中,由于场地各方面的限制,服饰的裁剪、面料纹饰、工艺等特色很难让观众看到,现在使用数字化提取细节进行展示,能够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服饰的细节。”此外,“数字化信息能够减少对文物的翻动,提取信息后还可以对文物做更好的研究。”于芹说,在前期的工作中使用样品进行试验,真正地形成具有操作性的经验后成功率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