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山东考古重要工作。记者自会上获悉,今年,我省将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研究,同时对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推动更多文保单位、大遗址和考古遗址公园创建A级景区,实现到2025年20个以上的遗址公园对公众开放的目标。◎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许倩 实习生 莫非
让文物“活起来”
我省文物资源丰富,展示利用的潜力巨大,在让文物“活起来”方面大有可为。去年,为配合济南泉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我省开展了10项主动发掘项目和3项水下考古项目。目前,鲁国故城、城子崖、齐国故城的部分考古发掘项目已经得到原址保护、现场展示并对外开放,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基本完工,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扎实推进。大遗址保护和国家、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我省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和利用,也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和城乡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文化载体和平台。
基于此,我省将对接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据悉,今年山东考古工作者将聚焦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目前,正在开展黄河流域考古研究工作,大运河河道总督署遗址考古发掘也正在持续进行中,这些工作将加强文化遗产的挖掘阐释和展示利用,讲好黄河故事、运河故事。
开放遗址公园
在对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方面,我省将推动更多文保单位、大遗址和考古遗址公园创建A级景区,将具备条件的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发掘工地,在依法保护的前提下纳入旅游线路,使文化遗产成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动力和增长点。同时,要加快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做好各类大遗址展示利用项目,实现到2025年20个以上的遗址公园对公众开放的目标。
据了解,2019年,我省共开展了45项考古发掘项目,发掘面积超3万平方米,发掘墓葬近千座。这些山东考古新发现不断填补着山东古代历史的空白,力证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打好“考古山东”品牌
在文物保护单位勘探方面,2019年,我省共开展了38项全省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勘探工作,了解了遗址墓葬类文物分布范围、功能分区,为遗址保护范围划定和编制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廷琦介绍,今年我省将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研究,目前,《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从大汶口文化到岳石文化)》已经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从多元到一体:海岱地区夏商西周考古研究》正在申请列入。
此外,我省还将打好“公众考古”和“考古山东”品牌,实施考古成果转化工程,出版考古科普丛书,制作重大考古发现数字化宣传片,充分利用展览、讲座、多媒体、自媒体等多种形式,促进考古成果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讲好中国故事、山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