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评论说,语言是民族认同最重要的标志,有了语言的代代相传,才有民族的生生不息。同样,没有离开方言的语言。研究汉语,必须研究方言。
山东方言作为齐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邵燕梅多年来致力于山东方言研究,推出《郯城方言志》《沂南方言志》《费县方言志》等多部著作。于近期上市的《费县方言志》为首部对山东省费县方言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的方言志书。日前,记者专访邵燕梅。她表示:“在方言区,方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承载并传承着地域历史和文化,同时方言本身就是历史和文化。”◎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朱德蒙
研究汉语方言学是情感也是责任
记者:《费县方言志》从前期调查、搜集、核对到最终成书用时5年,成书的推进过程是如何的呢?
邵燕梅:志书的特点是“述而不作”,尽力描写费县方言丰富的语言事实,全面展现其共时面貌是我们的职责。
费县方言于2014年开始调查。语言调查分语音、词汇、语法三大项目,三大项目背后是对纷繁的方言材料进行归纳、整理,进而认识方言的特征,并能够展示方言的语言事实,再现方言的真实面貌。这三大项目对应的是调查、整理、撰写、成书、校对等繁杂的各项工作。如语法调查整理工作,语法和词汇调查同时开展。费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和普通话语法大同小异,我们主要撰写不同的语法现象。根据山东方言的特点,我们自行编写了语法调查手册,主要从词类、词缀、形态、句式等方面对费县方言有特色的语法现象进行了描写。
此外,本志与其他“山东方言志丛书”相比,外形上装帧最为精致,内容上还有三大特点,一是字数最多,二是词汇收条宏富,三是增加了“词条音序索引”,具有了词条检索功能,同时也提高了方言志书的利用价值。
在出版过程中,“词条音序索引”差点被砍去。原因是出版社在校对时感到非常麻烦,增加了太多的工作量。接到出版社通知后,我立即给他们提交了一份报告,阐明了增加音序索引能够较大提高志书的使用价值,并举例说明了《山东方言词典》等具有音序索引的做法,最终把出版社说服,保住了“词条音序索引”。
记者:您做语言学方向的研究多年,为何钟情方言研究呢?
邵燕梅:正如我在《费县方言志》后记中所说:方言的系统实在太庞大,太复杂,太包罗万象,平静的外表下波涛奔涌,在方言的海洋里,我们就像乱撞的小鱼,实在渺小和无知得很。多亏了方言那么包容,她包容了一个个和她亲近的人,我是幸运的,我们这个团体是幸运的。
汉语方言学,于我而言,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责任。
记者:在您看来,方言研究的意义何在?
邵燕梅:在方言区,方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承载并传承着地域历史和文化,同时方言本身就是历史和文化。我的专业启蒙恩师钱曾怡先生在她最近的一篇文章《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中说“客观存在的语言是第一性的”,汉语方言之于汉语,它自然是第一性的,汉语落到实处,就是落在一个个具体的方言中,没有凌驾于汉语方言之上的所谓“汉语”,自然,汉语方言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研究汉语方言的重要性亦在于此。
缺少方言基础就没有“普通话”这个概念
记者:当前,在普通话普及的情况下,您认为,方言能否适应这份变化和发展呢?
邵燕梅: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从其中可以看出,缺少了方言基础,是没有“普通话”这个概念的。
普通话的语言要素是以方言为基础并从方言中不断吸取养分所形成,从该种意义而言,普通话实际上是“法定性、通用性的人为方言”。
我国地域辽阔,方言分歧严重,从古至今历来皆有共同语和方言的区分。例如,共同语先秦时期称为“雅言”,在两汉时期称为“通语”,在明代称为“官话”,在清末至民国期间称为“国语”。“普通话”一词最早出现于清末,但真正作为共同语的称谓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因此,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场合和领域自古以来就有区分,二者所负荷的作用不同,所承载的功能和意义也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国家所提出的普通话“四用语”,即在会议用语、公共场合讲话用语、公务活动交际用语、机关内部工作用语中自觉使用普通话,与其他场合的方言并不矛盾。例如,方言区内的说唱和戏曲等形式都是以方言为载体所呈现的,离开了方言的承载就丧失了本质。例如,山东吕剧离不开山东方言,苏州评弹离不开苏州方言,上海沪剧离不开上海方言等。
记者:方言会消失吗?
邵燕梅:以发展的观点来看,方言不会消失,但在各种外因的催化下,方言会随着时间发生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就如同汉语自古而今的变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方言也不应该消失,只要我们有思想,有想表达的文化,就需要有承载的形式,声音的形式无疑是最主要的形式。
山东方言研究成果在全国居上游
记者:目前,山东方言的研究工作现状如何?
邵燕梅:山东方言的调查力度和研究成果工作在全国居于上游水平。钱曾怡先生主编的“山东方言志丛书”系列从1991开始至今,已经出版了27本各地方言志,在全国汉语方言研究乃至语言研究的其他领域的影响都很大。
目前,山东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和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等工作中做得都很扎实,呈现出布点多(全省120个方言调查点,其中40个国家语保工程点,80个省有声数据库点),规范全(由首席专家钱曾怡先生带领,核心专家张树铮、岳立静等教授制定全省调查规范),效率高(目前已完成40个国家语保工程点及绝大多数省有声数据库点)等特点。
由山东核心专家组主持、各专家共同参与的《中国语言资源集·山东》 将对国家语保工程山东各调查点的材料进行汇编,目前编写正在进行中。《山东省语言资源集》的编写也将在山东省有声数据库调查点的工作全部完成后正式启动。
记者:能请您举例说说比较有趣的山东方言吗?
邵燕梅:与普通话和其他地方方言相比,有趣的山东方言比比皆是。
例如,济南方言的“赛”以及状中短语“杠赛”和短句“杠赛来”等。费县是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县,像“偾事”(生事或找麻烦)、“宾服”(佩服)等词语在先秦时期已经使用,今天仍活跃在口语中。
很多方言里都有一些自造的方言词语,其特点鲜活、表现力极强,这类词有的在普通话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语,有的比普通话词语更有表现力。例如,费县方言的“吃馍馍”不是指馒头,而是吃母乳。不仅形象地说明了乳房的形状,也说明了乳汁对于婴孩来说就如同馒头。
记者:近年,您先后出版了《郯城方言志》《沂南方言志》《费县方言志 》等著作,您下一步的创作和研究计划是什么?
邵燕梅:依然会坚持以汉语方言学为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山东方言的相关研究,但会在视域上有更为开阔的调整,会更多地关注方言和民俗结合领域的研究,关注方言保护的相关研究,还会立足于社会语言学审视方言,调查在方言中使用的隐语等社会方言现象并对其进行更为深层的研究等。
| 作者简介|
邵燕梅,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山东省语言学会会员、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等。曾被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评为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终身奖)。
主要著作有《郯城方言志》《沂南方言志》《费县方言志》等,主要论文有《关于郯城、平邑方言区属性质的补充讨论》(《语言研究》2010年1期)、《<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部分隐语考释》(《汉语史研究集刊》2019年第二十六辑)、《山东沂水方言儿化的语音形式》(《方言》2019年4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