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习总书记视察章丘两周年,两年来章丘区牢记总书记嘱托,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把改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乡村绿化美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不仅让村庄景区化,还让绿色生态产业化,让“绿水青山”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让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崔艳红
生态美根植人心
好环境正变成“摇钱树”
走进宁家埠街道向高村,主路两侧绿树成荫,树干高大笔直,一旁的大牌子上写着“全国文明村”,村口马路中间竖着寓意深刻的雕塑。向高村书记麻永坤告诉记者,他们村子的生态美化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积累完成的,到目前为止全村总绿化面积达到150余亩,林木绿化率达到35%,村内主要道路绿化率达到100%。
原来向高村的绿化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展开,当时进行新村规划,整个村庄进行西移,1992年第一批二层小洋楼建起来,为了吸引村民住进来,村委在楼房旁边建起了街心公园——怡园,同时楼前楼后进行绿化。1996年,第二批别墅建起来,1999年村委就改建5层高楼,现在的新农村建设雏形初现。现在村里有绿化委员会,每年都会引进不同的树种进行栽植养护。麻永坤告诉记者,向高村的树种非常多,有少见的水杉、菩提树、皂角树、楸树和银杏树等,对于绿化美化和亮化村庄的生态美观念,他们已经渗入了骨子里。
宁家埠街道党工委书记靖峰介绍,近年来,宁家埠街道深入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辖区北边重点打造向高齐鲁样板村,南边结合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项目重点打造大桑树村。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环卫一体化,下一步,街道将严格按照要求,以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为目标,以“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工作思路,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强力推进生态振兴全面发展。
像向高村一样纯净美好的还有垛庄,花样垛庄的叫法响遍章丘。“有一年雾霾特别严重,但是垛庄的蓝天白云却火爆朋友圈。”垛庄镇党委书记贾熙勇说,垛庄的蓝天白云是生态绿化的结果,辖区内有林地面积达到6.45万亩,每年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打造先锋林、公仆林、道德林、美德林等十大公益林。全民义务植树建卡率达99%、尽责率95%,全镇有42个村村庄绿化率达到35%以上,占全镇总村数的87.5%,2019年垛庄成功创建山东省森林乡镇。
垛庄境内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泉水众多,素有“四面云山不墨画,一曲洞水无弦琴”之美称,但是如何将生态美转化成“金山银山”呢?贾熙勇告诉记者,他们将生态绿化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不仅发展了民宿,还将扶贫与生态、电商结合打造“五彩山村”,每年的红叶节影响越来越大,吸引来30多万游客,同时还举办各种采摘节,引进游客卖出农特产品。“我们今年正在打造全省旅游自驾小镇,与山东自驾游协会对接,做大文化旅游,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花样垛庄,未来必然像花一样。
村庄景区化
让城里人羡慕农村人
五彩的道路在各种花卉苗木中穿梭,就像彩虹一样亮眼。记者看到了一个鸟语花香、鲜花满目的百花园,美丽现代而充满活力。这是官庄街道打造的泉城百花园田园综合体,泉城百花园总占地上万亩,结合乡村观光、游乐、休闲运动、度假、采摘、花卉、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为一体,打造特有的“田园综合旅游休闲项目”,将乡村振兴与村庄环境整治、农民增收相结合。
“我们从2018年开始全街道范围大力绿化美化,一个村都不落下,每一个村庄都要建得像景区一样,让村民住在景区之中。”官庄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景峰介绍说,将在吴家、石门、三角湾等村加强乡村民宿、特色小镇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建设,将村民转化成“上班族”,把“绿水青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实现农民富、生态美的和谐统一,让城里人羡慕农村人。
枣园街道洛庄村,因为洛庄汉墓的汉文化元素而与众不同,村子绿化美化环境,引进了温室大棚,带领村民致富。枣园街道党工委书记郑玉超表示,街道将结合南北通道提升工程,把洛庄汉墓的汉文化元素与朱各务、石皋的农业休闲元素融入其中,对沿线洛庄、朱各务、石皋三个村进行连片打造,将该线路打造为富含文旅休闲观光特色的精品示范线。街道还将积极探索多类型融合业态,计划下步依托洛庄村齐鲁样板,发展农旅、文旅等生态经济,依托万新村齐鲁样板,发展章丘大葱绿色品牌,真正将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千年古镇,通过做生态文章,打造诗画文祖。”文祖街道党工委书记王锋说起文祖的未来充满了激情,文祖地形南北狭长,以山区丘陵为主,这几年植树造林4000多亩,山体复耕2000多亩,充分做好生态文章,建设美丽乡村,石子口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石子口村三面环山,绿树成荫,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5%,是天然氧吧,是国家级森林村居。通过实施退耕还果项目,石子口村变成了花果山、林果村,共栽植薄皮核桃树4万多棵,花椒5万多棵,还栽植了樱桃、苹果、梨、杏、桃等特色果树。现在各种果树都长势良好,通过林果种植村民人均增收4000元。为进一步促进增收,街道办举行了各种采摘活动,带动了乡村旅游。如今通过绿色发展,打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变成了旅游资源,引进了朴美时养山居公司投资3000万元打造民宿、田园美学综合体。诗画文祖,必将如诗如画。
既增收又增绿
生态产业变成“金山银山”
漫山青翠欲滴,处处林果飘香,漂亮的文体广场、古香古韵的“文史馆”、精致典雅的“水墨石堰”、壮阔的蓄水塘坝,整洁平齐的道路在绿树、鲜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精神,这样的场景,不只在森林公园里才能看到,曹范街道办井泉村就是这样一个建在“森林”里的村庄,该村位于曹范街道东南3公里处,全村耕地面积1100亩,荒山绿化覆盖率达到99%。
井泉村负责人张本华介绍,几年前,村内“缺水少电”、车辆“出不来进不去”,村民大量流失。如今的井泉村,整洁的街道、美丽的文化墙、喷泉小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公交车也开到了村口,年轻人可以坐公交进城工作,晚上下班回家享受山村的静谧。未来,村里将结合古庙、古石、古井、古树、文史馆,打造乡村生态旅游,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办农家乐,让村民的腰包更加鼓起来。
曹范街道党工委书记邢荣祖介绍,近年来,街道充分发挥山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核桃产业,既绿化了村庄,又增加了山区群众收入,获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绣惠街道施家崖村,有用材林40余亩,经济林430余亩,村里人利用防虫网将园区内的所有经济林进行覆盖,形成相对独立的生态环境,树下发展芦花鸡、蚂蚱、鸭、鹅等林下养殖经济,增加经济附加值,建立了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循环立体种养模式。利用涝洼地,建设了380亩白莲藕基地,形成了湿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绿竹园村家家户户移花接木,庭院小则花卉满院,村虽不大,却是一个整洁卫生、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社会和谐、生活宜居的文明小村,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高寿村,人均公园面积20平方米,百岁老人1人,90岁以上3人,70多岁的老人还在地里干农活。绣惠街道党工委书记蒋征说,“我们牢记农民增收这一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积极探索立体循环种养模式,大力发展向日葵、食用百合、绿化草坪等生态产业,越来越多的村民受益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