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五一假日旅游市场顺利收官

2020-5-6 9:48:47 来源:山东商报

    今年的五一假期是12年以来的第一个5天长假,同时也是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第一个旅游长假,双重特殊性让这个假期的旅游市场涌现出了新变化,也产生了一些新亮点。不论对景区等文旅企业或是整个文旅行业而言,这些变化或将成为转型升级的契机。对此,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和行业专家,多角度解读五一期间的旅游市场。

 

 

   五一假期,在省城泉城广场,市民观看喷泉。假日里,人们做好防护走出家门,享受时光。记者 王晓峰


    线上线下联防联控


    相较以往,这个五一假期有些特别,不论是出行前的提前预约还是游览中的限定流量,都是疫情防控之下平衡安全与旅游需求的应对之策。从假期前到假期间,各景区也都通过开通预约模式及流量预警系统以在做好安全防控的同时最大化地满足游客需求。


    假期前,台儿庄古城景区、崂山景区等省内多景区均实行实名制网上预约购票模式并公布预约方式。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的通知,假日期间景区单日游客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在线上预约渠道开启的同时,景区也开辟了线下客流量控制措施。比如大明湖景区在西南门设置三四条硬质隔离通道,东铁门关闭,西铁门作为出口。此外,在东门设置了三条回形硬质隔离通道,电动门作为出口;北门设置两条隔离通道,电动门作为出口,各入口均设置封控线。同时,节日期间将采取客流量三级管控措施。


    假日期间,随着游客出行需求的增加,省内各景区也根据入园参观的情况随时发布公告提醒消费者不要前往。5月1日,临沂两家景区发布关于最大接待量的预警公告。5月3日,泰山景区和崂山风景区先后发布暂停售票的公告,此后,泰山景区多区域于4日和5日的0时至7时暂停对游客开放。


    安全防控不仅体现在景区自身的行动中,而是整个文旅系统的总动员。假期前,省文化和旅游厅派出10支调研组赴16市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督导工作。假日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带队现场督查疫情防控和景区安全有序开放工作。全省如此,在济南也是一样。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成立13个督查组,每组负责一个区县(功能区),由局领导带队,对景区、景点和公共文化场馆进行疫情防控和假日安全进行督查。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闫险峰假日期间在章丘督查,深入景区和其他文旅企业检查后,他表示,疫情防控之下,旅游市场井然有序又不乏新的变化。“一是大众的自我防护意识有所增强,二是景区的防护落实到位,三是旅游产品的供给更加丰富,引导消费者不仅到景区去游玩,同时提供了更多的新选择。”

 

 

景区里的各种表演活灵活现十分生动记者 赵天羿 摄


    预约限流或成常态


    这是预约模式和流量管控措施在假日期间的体现,在业内专家看来,这种预约模式早前就有,并且可以延续下去。“预约旅游实际上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有过,比方说山西大同悬空寺在半山腰,一天能够接待的游客数都是有限的,到了预订数字后就不再接待了。”济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张振鹏介绍,这种情况在有的景区已经出现过,比如一些非常热门的项目需要提前预约,预约之后游客拿着预约的号现场购票。


    在张振鹏看来,对于景区尤其是一些热门的景点,疫情期间的预约方式将来也会经常采用。“像上班错峰、下班错峰开学一样,其实跟现在采取的预约等一系列的措施是一脉相承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即不要造成大量的人群聚集。这样一种预约制实际上对于提高景区的承载能力包括提高游客的体验感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通过限制客流量等方式也可提高景区运营管理的服务。”张振鹏分析,景区也可以借此机会修炼内功,全面提升质量和运营的能力,将疫情带来的挑战转变为机遇。

 

 

 

休闲假日,人们漫步于街区,听古曲觅知音记者 王晓峰 摄


    自驾出游成爆款


    相较以往,受疫情防控影响,就五一期间的旅游市场而言,省内游、近郊游、自驾游等旅游方式成为新的热点。“因受疫情防控影响,假日期间近郊游、省内游、自驾游相对多一些,民宿这次也都订满了,还是‘一房难求’。”闫险峰说,下一步体验游、健康游和深度游会更多一些。


    “五一本身假期相对较长,大家可支配的时间更多。像泰山等省内的知名景区恢复情况还是可以的。”在张振鹏看来,相较清明假期,五一假期的旅游市场有所好转。但从旅游市场整体来看,又以省内游等短途游为热点。“省内游包括本地游这种旅游方式在今年更突出一些。”


    张振鹏分析,原因在于旅游市场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目前远途的旅游还没有激活,很多的消费者不愿意进行这种长途跋涉的旅游。因而当前还是处在旅游业的恢复期,短途旅游、周边旅游甚至是本地旅游肯定是一个最主要的形式。旅游市场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把消费者的信心重新树立起来。”

 

 

在多个项目于一体的特色集市上,人们欢笑畅游 记者 周里 摄


    文化+体验聚合文旅“新消费” 


    疫情发生以来,文旅消费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旅人也在考虑如何应对疫情过后的新变化。“疫情带来了一定的危机,但危机中也蕴含着机遇。哪些是新的增长点,哪些是新的消费趋势,这很重要。”闫险峰介绍,疫情之后有几个趋势值得关注,这在五一期间也有所反映。


    “一是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这种需求在疫情过后会更加强烈;二是对文化体验的追求会进一步拉伸,疫情会让大家的生活有一些变化,也会迎来对文化的需求。”闫险峰分析,云游在疫情期间推广很快,包括预约制也是一个体现,文旅企业的推广宣传也有很多通过直播的形式。“这是第三个趋势,科技在旅游中的应用会进一步加快推广。”


    此外,在闫险峰看来,空间流量经济也将成为文旅行业的新追求。“文旅企业经营的不单单是某一个方面的产品,还需要在其中附着文化方面的元素。比如民宿的发展,不单在于装潢设计,还要融入一些当地的手工艺品和农产品,就这个层面而言,文旅消费场所可能是各种文化产品和体验产品的聚合地。”


    这些疫情催生的变化在五一假期间得以释放。“五一假期需求集中释放,供给也随之增加。文旅企业需要提前捕捉这些变化。”闫险峰说,“疫情会改变文旅产品的供给方式,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文旅企业要适应这种新方式,不仅是简单的复工复产,而是要把握趋势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