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这个当下最热的词,不禁会让人联想到像李佳琦一样的“带货”主播,但如果“直播”与判案法官联系在一起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近日被评为全国“优秀直播法官”的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副庭长刘文表示,“‘直播法官’ 与其他主播最大的区别是不能与观众互动,但案件的全程直播,却能让对方真真切切感受到司法的透明和公正。”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王晓迪
行政案的“直播法官”
全国累计700万余场庭审直播,全国各网站累计访问量达到239亿人次,这是截至5月16日下午3:00,中国庭审公开网上公开的数据。那么,哪家法院甚至哪位法官直播表现最好?哪些法院案件受到关注最多呢?
近日,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副庭长刘文法官在2019年山东省基层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法官中排名第一,被中国法院网评为全国“优秀直播法官”。
刘文表示,“历下区这地儿,有一定的天然因素,行政机关大部分都在这个区。所以案件数量多也比较正常。”除此之外,刘文觉得,庭审直播也得看案子,并不是所有案子都适合直播,比如涉及离婚案的民事案件,尤其牵扯未成年人问题时,这类案子就会有一定隐私性,这类案件几乎不会公开。另一类就是经济案件,有些合同纠纷也牵扯涉密问题也不适合直播。“行政案件说白了就是‘民告官’,这类案件采取庭审直播比较适合,因为证据、事实相对清晰、明了,而且这类政务信息也在政府倡导的公开范围内,因此,这类案件在我这里,几乎是全直播。”刘文说,在开庭前,他会提前告知原、被告,案件会进行直播,所有内容都会上网公开,除非双方提交申请,提出案件不适合直播的理由和原因,然后法院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不再进行直播。
“民告官”案“全直播”
刘文是在去年5月真正下定决心做“民告官”案子的“全直播”,刚开始刘文觉得,有录播足以,庭审直播并不是“刚需”,直到碰上了一个“难缠”的案子,他下定决心,从此开始全部案件上网直播。“我记得有个庭曾经开了五遍,仅诉状就万余字,开庭宣读诉状就一个小时。针对被告说出的每个质证意见他都会进行反驳。开庭过程中纠正用语就很多次。开了四次庭后,实在没办法我决定开直播。”刘文说。
第五次开庭接近两小时。“第一次两小时就能结束庭审,以前这案子一审就是一上午,庭开的也是磕磕绊绊。”刘文说,以前没有庭审直播的时候,他会不断纠正双方不当言辞以及安抚双方的情绪。刘文认为,录播对当事人的约束不高,只是存档,但开直播后,面对的是大众,双方会更加考虑自己的形象,庭审效率大大提升。
说起庭审直播的好处,刘文表示,首先能省去法院的部分安保工作,因为法院基础设施比较固定,法庭里总共二十多把椅子,他之前审理的一起案子中光原告就有五十多口人,旁听的又有五六十人。刘文说自己2015年到行政庭那会儿,开起庭来很热闹,就像“菜市场”一样,如果法官板起脸来要求庭审纪律,经常就会出现法官与旁听人员的对立。叫法警来维持秩序的情况时有发生。
对于原告来说,知道案件直播后,会更加考虑自己的形象。“民告官”案件,有时候双方当事人到庭后,情绪会容易激动,言辞多少有些不当。“有些当事人为达到自己的需求,有时会找些亲友团现场助威,到现场有起哄的,有闹事儿的。”刘文表示,庭审直播后,大部分人还是比较注重面子,当情绪激动时,他们也会主动克制自己。再就是面对大众,有些话可能就说不出口,也会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行。
法条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庭审直播中,大家都能看到,行政机关负责人有无到庭。所以行政机关负责人到庭率也有所提高。除此之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律师,出庭后的言辞更谨慎,与当事人的交流更“接地气”了。在刘文看来,庭审直播对于法官来说也有约束性,非官方用语和法律用语尽量少用,开庭前就会督促自己更规范。“因为透明度高了,判案效率也高了。”刘文说。
庭审直播助力“云审判”
有很多人会把庭审直播与疫情期间的“云审判”联系在一起,两种方式虽不同但的确有相通之处。“庭审直播双方当事人都在场,只是全过程公开直播。但‘云审判’是在双方当事人不便到场的情况下的创新庭审方式。”刘文说。
疫情期间的“云审判”方式,当事人不再受地点限制,坐在家里就能开庭。对当事人来说,更省事儿了。但对于法官来说,要求更高了。这是刘文第一次接触“云审判”时的感受。但还好,有了庭审直播的经验,有很多好的方法可以运用到“云审判”中来。
行政案件开庭前,被告要提前举证,证据都是固定的。当事人可以根据证据提供相应的质证意见。庭审直播前,原、被告双方,通过行政争议审前和解中心互换证据,争议点一目了然。这样会省去庭审的时间,提高效率。这样的方法同样适用在疫情期间的“云审判”中。刘文表示,在“云审判”前,法官会提前建一个群,群里有双方当事人以及代理律师,庭审前会在群里互换证据,大家对事实以及没有争议的点进行确认,主要突出双方争议点,这样也给“云审判”节省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