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周刊 > 眼界周刊 > 正文

“云招人”有多么招人

2020-4-9 11:12:16 来源:山东商报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而言,春季是求职的黄金时期。对于企业,春季也同样是招聘的重要时段。


    不过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直是招聘“主战场”的各大春季现场招聘会不得不取消,这就给求职的毕业生和招聘企业出了难题。


    据了解,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74万,同比增加40万人。影响面确实很大,为了不耽误招聘工作,不管是高校招聘会,还是企业的社会招聘,都将战场转移到了线上。


    “空中招聘”“云招聘”应疫而生,它有它的必要性和优势,但也同样存在不少问题。不过在未来,通过不断完善,以及新技术的加持,“空中招聘”或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邹通


   疫情之下,“空中招聘”成主流


    三月和四月,一直是招聘季的“黄金档”,不过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了避免人员聚集,这个“黄金档”被迫按下了暂停键。线下停摆,并不意味着招聘工作停滞,随之而来的,是“空中招聘”“云招聘”的兴起。


    云招聘,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网络在线的云计算应用开展企业招聘活动。这种形式新颖的招聘方式,如今也成为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获取和投递简历的主渠道。


    为了缓解疫情时期的就业压力,各方也是大力支持云招聘工作的开展,人社部、教育部等部门就引导高校和社会组织开展线上招聘活动,倡导招聘全程线上化。2月28日起,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联合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中华英才网、猎聘网5家社会招聘网站,举办“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联合网络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这一活动启动一周后,各网站就已累计发布200多万个校园招聘岗位信息。


    这种招聘方式的效果如何呢?或许智联招聘提供的数据能说明问题,数据显示:截至3月18日,该平台已上线414场空中双选会,其中包含海外专场21场。此外,已成功举办147场空中双选会,72979家企业参与发布职位数超过27万个,有超过61万学生投递了约225万份简历。


    各地高校也很快启动了应对措施,例如南京林业大学举办的春季首场网络招聘会为例,537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职位44000余个,平均为每个毕业生提供5个可选的就业岗位;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已经举办了两场规模较大的空中双选会,第一场参会企业270余家,发布需求岗位25000多个;北京理工大学在3月26日至27日召开了校内史上最大规模的招聘会,600多家单位、超过3万个岗位,覆盖了当下最热门、最前沿的行业;复旦大学开发建设了“线上招聘智慧系统”,打造“行业直通车”系列专场线上双选会。


    在校外,空中招聘也是在春季“火力全开”,例如教育部组织的24365招聘行动、央视国聘行动、上海市教育部门组织的招聘会。


    至于高校毕业生如何获取空中招聘信息,中青校媒做过一份调查,其中,学校召开的空中双选会和学校就业网站等平台发布的信息,是学生线上应聘时使用最多的渠道(68.42%),其次是招聘网站、媒体等其他社会平台发起的双选会(50.53%)、学院老师、辅导员发布的招聘信息(40%)、求职网站和其他传统方式发布的招聘信息(37.89%)。


    方便快捷的优势 或在未来成常态


    “你好,请先进行2分钟的自我介绍。”“应聘这份工作你的优势是什么?”空中招聘和以往的传统招聘形式并没有内容上的区别,而在疫情防控期间,这种招聘的方式受到不少毕业生和企业青睐。其实原因不光是“无接触”,成本和效率也是“空中招聘”受追捧的原因。


    成本方面,以往在传统的招聘会上,求职者需要携带大量纸质简历,分发投递到自己心仪的单位。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巨大的信息量,带来的是堆积如山的简历,传递、携带、保存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往往一场招聘会结束后,现场是“一片狼藉”,许多简历被遗漏在会场,最终成了垃圾桶的客人,成本高不说,对于纸张也是一种浪费。“空中招聘”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电子简历在传递、保存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还能环保办公。


    效率方面,春季之所以被称为招聘旺季,正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招聘会非常密集。对于求职者,遇到两场招聘会间隔时间很短,有些甚至同时开启,就很难受。如果遇到异地招聘会,带来的时间成本就会更大。如此一来,“空中招聘”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足不出户,就可以参加多场招聘会,还能通过信息技术迅速了解企业背景和文化,大量节省了时间和减少了奔波。


    此外,对于95后、00后而言,他们也更接受“空中招聘”这种方式,不少学生认为,除了方便快捷以外,还可以降低考试的紧张程度、留足准备时间、选择更多的岗位等。对此,中青校媒做过一份调查:

 

    高校毕业生获取“空中招聘”信息的渠道


  68.42%


  学校召开的空中双选会和学校就业网站等平台发布的信息


  50.53%


  招聘网站、媒体等其他社会平台发起的双选会


  40%


  学院老师、辅导员发布的招聘信息


  37.89%


  求职网站和其他传统方式发布的招聘信息


  “空中招聘”受欢迎的优势


  90.53%


  大大节约时间和金钱成本,面试效率高   


  80.00%


  不受地域限制、可以观看很多企业的宣讲


  64.21%


  时间不受限制、可以留足准备时间


  54.74%


  线上考试降低紧张程度


  47.37%


  可选择的岗位更多

 

 
  3月16日,清华大学、湖北高校联合在线大型招聘会启动,参会者观看用人单位代表的在线招聘宣讲。新华社发

 

  新方式对招聘求职双方提出新要求


  “空中招聘”的优势和好处不少,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毕竟这是在疫情的倒逼之下,“仓促上岗”的新招聘形式,不管是企业还是应聘学生,都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从各个媒体对“空中招聘”的报道来看,学生反映的一大问题是,无法面对面应聘,就无法直观感受到企业氛围和实力,总觉得不放心。用人单位方面也存在同样问题,只在线上无法达到全方位了解应聘者。因此在“空中招聘”盛行的当下,可以看到许多企业都开始想方设法展示自己的企业文化,例如金山旗下的西山居公司,专门制作了宣传短片,公司总裁亲自出镜,短片风格非常贴近年轻人的审美。还有一些企业的“空中招聘”现场直接成了网络直播,企业招聘负责人变身主播,在招聘的同时,还担负起展示企业背景文化的任务。而应聘者方面,也有不少声音表示,在规定的短时间内,无法做到展示自我的最佳效果,并且由于线上和现场有着巨大区别,在面对考官时也很难做到随机应变。


  除了对线上线下招聘环境差异的争议外,对于技术层面的声音也不少,目前许多“空中招聘”虽然在形式上做到了线上标准,但仍旧缺乏技术支持,平台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例如平台功能不完善、平台网络承载力不足等。


  对于学生在“空中招聘”过程中的各种不适应,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可能出现网络卡顿等意外(64.21%),观察不到考官的反应、心里没底(52.63%)、担心线上考试存在不公平(47.37%)、担心视频中自己的肖像被泄露(30.53%)等。


  “空中招聘”火了,监管也应跟上


  此前《北京青年报》曾有篇文章对“空中招聘”进行报道,文章称,随着各方组织的线上招聘活动持续推进,许多毕业生加入了“线上求职大军”。有机构面向全国40余所高校的毕业生发起调查,结果显示63.16%被访者认为线上应聘比线下更便利,82.11%希望“空中招聘”能在日后成为常态。


  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生活生产基础设施,加之5G技术的加持,视频面试等新兴招聘环节都将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服务环节,求职者可以通过一个平台完成从投递到入职的全流程,“空中招聘”未来定会继续发展。


  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不具备人才交流管理和中介服务资质的单位与个人随意组织“空中招聘”,不仅不规范,也存在应聘者信息泄露或个人信息被用作他途的风险。此外,以往在线下招聘就存在的问题,如用人聘人不规范,非法招聘和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如何防范,也需要思考。


  因此,有声音呼吁要建立科学的“空中招聘”第三方监管机制。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由人社、市场监管、税务、公安、劳动监察等部门联合,依法科学监管“空中招聘”行为,不仅要通过监管规范求职与应聘行为,同时更要通过网上执法巡察、聘任用人备案等机制的运行,不断规范用人合同签订,科学落实诚信承诺监督、违约行为处置、权益保障咨询、违法违规查处究责等,让“空中招聘”虽然过程在云端,依法监管永远落在实处,从而科学规范“空中招聘”行为,确保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起一条更完美的虚拟招聘纽带,为实现求职与用人、最大程度地保障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等各方共赢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