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志,莱芜实验中学高级教师,2005——2010年主持山东省省级课题“读名著、批名著、演名著、写名著、把根留住”,荣获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在山东、湖北、四川、安徽、广东等地作报告130余场。对于师生阅读,杨富志认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读书,而且是带着学生读。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朱德蒙
读一些关于沟通和爱的书
记者:近期,您的阅读书目和感受能和读者介绍下吗?
杨富志:因为疫情,拘束在家,读了几本书。国外的,美国人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国内的,赵永久先生的《爱的五种能力》。第一本书是教人如何“沟通”;第二本书是教人如何“爱”。沟通与爱,几乎囊括了生活的全部奥妙。会不会沟通,能不能爱,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是否过得美满、滋润。如卢森堡在书中谈到,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诸情绪,其根源不是别人的行为刺激,而是自身感受,自身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所以,不要动不动就怨天尤人,当我们动辄归咎于他人抑或自己的时候,我们就会苛人责己,彼此伤害。只有用心体会需要,他人的以及自己的需要,才会宽人恕己。《非暴力沟通》 正是让读者学会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获得爱、和谐与幸福。如果它能够在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夫妻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父母和子女之间等一切人与人之间普遍运用的话,世界将充满爱。
记者:您近来一直在上网课吗?你认为网课如何与之后的线下授课、学习等结合?
杨富志:虽然我没有上网课,但我是课前集体备课的参与者、课中随堂听课的亲历者、课后所教学生的管理者。因此对网课,我还是有发言权的。首先,我想谈谈大家对“课”的认识。“课”,无论是线下授课还是线上授课,其本质未变,变的仅是授课形式,由面对面变成了线对线。若从单纯的教师“讲”与学生“听”这个角度来说,“讲”,要讲究艺术;“听”,要讲究专注。讲得好才会听得好。这一点,对“线对线”教学而言,尤为重要。否则,自律性差的学生就会开小差,让老师担忧,家长们抓狂。
我认为,课,不能够仅停留在教师“讲”和学生“听”的层面上,如果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课”将“非课”。所以我认为不妨大胆地“试”,让学生讲,因为最好的学就是讲给他人听。这对解决学生开小差、不认真、离线等虚假学习的现象有较大作用。
至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的衔接问题,其实家长不必着急,待学生回到校园,这一课肯定补上,否则学生的科学素养难以落实。
要形成一个互相影响的阅读场
记者:信息化时代,学生们最近一直在上网课,手机不离手,势必会进行网络阅读,您如何看待青少年与网络阅读和纸质书阅读的关系呢?你认为该如何引导学生阅读?
杨富志:如果把纸质阅读看做是一枚硬币其中一面的话,那么网络阅读就是这枚硬币的另一面。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是同质的,只是媒介相异罢了。需要注意的是,对青少年而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是纸质阅读还是网络阅读,而在于“读不读”的问题以及“读什么”的问题。
目前,单就我的学生来看,在他们居家学习上网课的这段时间里,大部分孩子把大部分课余时间泡在了网游中,只不过有的轻一些,有的重一些。轻者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后玩一会儿,无可厚非。重者则不言而喻。还有些同学会在网络上阅读,但他们所读的往往是那些网络小说中最撩孩子心扉、吊孩子胃口、令孩子幻想的作品……充斥着权势、财富、美色、暴力、血腥、冷酷、奇遇……当然,这并不是网络阅读所独有的现象,纸质阅读照样存在。
以我为例。每天,我会把朋友圈里看到的好文章转发给我儿子,不管是国事、家事、天下事、还是人事……只要我觉得该看看的,我都转发给他,有时候也转发给学生,提醒他们读一读。我认为,大人应该有选择地给孩子推荐网络阅读材料。至于纸质阅读,语文教材里早就安排好了,全是名著,有必读,有选读,只要读起来,就能满足青少年精神成长的需要。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怎么读”的问题。怎么读,是语文教师的事。我作为语文教师,我这样指导学生阅读。第一,要求学生每天读十页,每页做批注一处,每处三五十个字。第二,在微信“小程序”中开通阅读“小打卡”,要求学生每天打卡,上传批注。第三,当整本书读完后,要求学生写感悟、做美篇、发朋友圈。
一个班,一群人,构成了一个集体,形成了一个阅读场,在这个场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起走向远方。
师生阅读之幸和不幸
记者:您多年从事教育教研工作,对于广大教师们的阅读,您有什么建议吗?
杨富志:我想把这个话题中的教师阅读,改为师生阅读。
第一种是一个阅读的教师遇上一伙阅读的学生,这是教育之大幸。对教师而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大幸也;对学生而言,授业于一儒师,是大幸也。当师之幸与生之幸不期而遇时,教育就是一件美好的事。
第二种是一个不阅读的教师遇上一伙不阅读的学生,这是教育之大不幸。这样的教育没有未来。
第三种是一个阅读的教师遇上一伙不阅读的学生,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不幸是指教师空有满腹经纶,却难以施展,万幸则是指学生,毕竟他们遇到了一个喜欢读书,也热衷于让学生读书的老师,这个老师肯定有形无形地呼吁学生多读书,也肯定有部分孩子跟着他受益。
第四种是一个不阅读的教师遇上一伙阅读的学生,这是万幸中的不幸。万幸指学生,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最经济、最实惠、最能养人的一本万利的事情。不幸是指教师的不幸,不读书的教师,他不能够从容不迫地解答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的疑惑,尤其是不能巧妙地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那些非预设的问题,长此以往讲台便站不稳了。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读书,而且是带着学生读。
记者:这段期间,您有在进行新的创作或者是您有规划新的作品吗?
杨富志:近年,很想给《问道彳亍,如是我教》出个姊妹篇,名字权且称作《问道彳亍,如是我育》。一本教育的,一本教学的。
嘉宾简介:
杨富志,爱心与教育研究会会长,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书香家庭,山东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05——2010年主持山东省省级课题“读名著、批名著、演名著、写名著、把根留住”,荣获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在《中国教育报》《语言文字报》《中国教师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北京教育》《湖北教育》《福建教育》《黑龙江教育》《教育导报》《四川民族教育报》《中国西部·教育》等专业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