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新闻 > 文娱新闻 > 正文

用生命的体验汲取心灵深处的宁静

2020-4-28 10:14:19 来源:山东商报

        敬一丹,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她主持的《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等节目曾与几代观众相伴。人过中年,敬一丹面对着所有中老年都面对的现实:自己慢慢变老,父母已经变老,岁月倏忽流逝。2019年4月,在敬一丹64岁生日这一天,妈妈永远离开了人世。近日,敬一丹新作《床前明月光——为亲爱的妈妈送行》(《床前明月光》)与读者见面。书中,她回望妈妈的人生经历,倾诉至亲离别之痛,写出人生特定阶段的生命体验。日前,记者微信采访敬一丹。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朱德蒙 实习生 莫非

 

 

敬一丹(资料图)

 

  完成妈妈夙愿
  

 

  2017年10月,敬一丹妈妈被确诊为癌症,敬一丹陪伴在妈妈的病床边,那是她工作以后陪伴妈妈最长的一段时间,也是她与妈妈慢慢告别的过程。这段时光伴随着病床边的焦虑和忧愁,伴随着病情起伏带来的困惑与纠结,同时也留下了妈妈与子女最后的温情。

 

  敬一丹回忆,妈妈是一个爱记录、喜欢留存和分享的人。她曾经用信件、文字、影像记录了自己和家庭的每一个历程。在病床上,她说:“你把这一段写写吧,我不能写了。”

 

  2019年4月27日,在敬一丹64岁生日这一天,妈妈永远离开了人世。女儿的生日,妈妈的忌日,竟是同一天。敬一丹说,64年前的这一天,她第一次脱离母体;64年后的这一天,她再一次脱离母体。忍着悲痛,她开始用文字追忆,然而失亲之痛,难以表述。她几度陷入哀伤,写作几次中断,甚至家人劝她:“不行……就别写了。”但她坚持了下来,因为“写,难受,不写,更难受。”

 

  写作过程中,敬一丹有个清晰的方向,即失亲之痛不能分担,但生命的体验可以共鸣。她说,这本书不仅是述说哀伤,更是记录了自己在生命过程中的体验,抉择面前的惶惑、情感交流中的感悟。

 

  “我还有一个想法。”敬一丹说,她想和女儿,和家里的孩子们进行一个深度交流,“有时候,我们的家里遇到至亲去世,大家会将难过深埋心底,但如果我们有一个深度交流的话,我想我们之间会有更多的情感理解。很多家庭中,‘死’这个字是个忌语,大家特别忌讳说到这个字。

 

  对孩子,我们可不可以说到这个字呢?孩子小时候,可能就会隐隐的对死有一种恐惧。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有时候想,将来如果爸爸妈妈不在了怎么办?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想象。我觉得我们从小到大的生命课是缺失的,所以和孩子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分寸下,是可以谈一谈的。”

 

  此外,当亲人得病后,要不要告诉她(他)?这是作者遇到的难题,也是很多人的困扰。

 

  又比如变老的时候,以怎样的姿态生活?这是一代又一代人都要面对的,而处于当今老龄化时代的中老年群体,这种关注更为热切。在敬一丹眼里,妈妈就是从容变老的榜样。书中,她记录了妈妈变老的过程,妈妈对年龄的看法、对自己后事的准备。妈妈怎样成为微信控?女儿退休时妈妈曾怎样教导?妈妈留下怎样的精神遗产……点点滴滴,都传递着积极通达的人生态度。将要变老、正在变老、已经变老,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会在书中与岁月交汇。

 

  倾诉中相拥取暖
  

 

  为新作起名“床前明月光”,敬一丹称,是自己在妈妈床前时想到的,“那时,我觉得妈妈一点一点的走进暗夜。但即使是至暗时刻,在人生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有光的,这种光就像月光一样,是柔和的,一直伴随着人生。所以,‘床前明月光’这五个字一下子就出现在我眼前,我觉得,就把我们熟悉的这五个字作为书名吧。”

 

  “这本书写的是昨天的事,但这本书是为了明天写的。我们在今天面对明天的时候,面对未来的时候,不管是哪个年龄段,都会遇到生命的进程这样的话题,所以面对时光、面对明天,我们最好从现在开始就有生命的思考。”敬一丹表示。

 

  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敬一丹一次次为那些逝去的生命流泪,她说:“失亲,不是一个人的悲伤。疫情让千百万人直面生死。我失亲,所以我更能体会在疫情中失亲的人的那种心碎。亲人曾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了,不能填补,无法释然,那是被掏空的感觉。尽管在巨大的苦难面前,疗伤、治愈,这样的词显得很无力,但毕竟,日子还在眼前。也许我们需要倾诉、释放,需要相拥取暖,彼此慰藉。”

 

  最后,如同新书后记中敬一丹写道的:“逝者渐远,留给我们的一切都将保持着生命的温度。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会帮助我们获得心灵深处的宁静。擦去眼泪,我要在阳台上种花了,用我妈妈给我留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