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周刊 > 领读 > 正文

如何读《红楼梦》

2020-3-7 9:07:37 来源:山东商报

         3月8日是第110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妇女节,免不了要提一些女性读者喜爱阅读的书籍。这其中,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尤为女性读者偏爱。然而,为什么读《红楼梦》,如何读《红楼梦》,也让很多读者困惑不已。当下,由于仍处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家们也另辟蹊径,开始用直播方式与读者交流,方便大家阅读。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副主任、编审胡文骏便与读者们开讲《红楼梦》。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朱德蒙

 

  为什么读《红楼梦》

 

  谈“如何读《红楼梦》”,必然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读《红楼梦》”。在胡文骏看来,与诗歌、散文等一样,小说也使得读者从中了解到了中国的社会、历史,以及中国人的文化思想,进而在小说构建的艺术世界中提高自我艺术修养,获得审美享受。“比如《三国演义》可以作为历史书的补充,是历史的一个侧面;《西游记》则有对当时社会阶层和状况的影射,以及一些佛学哲理等。”

 

  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要读《红楼梦》”,胡文骏归纳有四个原因:“首先,《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高峰之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在成书之前,民间已有很多相关故事通过话本形式流传,但《红楼梦》,至少前80回,是曹雪芹创作的,是他独立完成的一个创作。”

 

  “其次,《红楼梦》写的不是神仙魔怪、英雄传奇,而是人间的生活,普通人的故事,虽然是发生在贵族家族中的事,但也是现实生活故事,所以它的内涵跟我们普通人更加接近。如书中提到了贾宝玉和姐妹们在大观园作诗、游戏,这些事情古代有,现在也有。还有王熙凤如何管理荣国府、治理宁国府,这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也都是相通的。”胡文骏说道:“第三,书中充满哲理。贾宝玉的丫鬟小红曾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规劝‘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以及‘树倒猢狲散’等,这些都出现在这部小说中,深深影响着我们,直至今天。最后,是它的艺术价值。《红楼梦》中,无论人物形象,还是人物语言、人物心理描写,可以说,都是我们平时阅读它时最享受的一部分。”

 

  如何读《红楼梦》

 

  了解了“为什么读《红楼梦》”,胡文骏进而讲述“如何读《红楼梦》”。他依次从作者曹雪芹的生平、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过程和《红楼梦》的流传等方面切入。

 

  据考证,曹雪芹祖父曹寅曾是江宁织造,且是康熙重要的心腹之臣。曹雪芹十多岁前,生活在富贵雍容的家庭环境中,直到曹家被抄。被抄后,曹雪芹迁居北京住在西郊香山一带(北京西郊黄叶村,即曹雪芹纪念馆),并开始创作《红楼梦》。

 

  “曹雪芹写完一些章节故事后,会拿给亲朋好友看。又因为这些内容非常精彩,亲朋好友借回去后会再抄写、传播,因此早期就已经有一些抄本开始流传。此外,这些章节有时候是他的第一稿,有时候是他改过以后又被借出去的,所以在曹雪芹生前,这些抄本的流传是挺复杂的一个状态,也导致了我们现在看到这么多复杂的早期抄本。”胡文骏表示,另据学者考证,曹雪芹写《红楼梦》并不是从第一回开始,第二回、第三回……这样依次写下去,“而是在有了灵感构思后,把第一回写完了直接跳到十几回以后的内容上再写,随后再把这些内容连缀起来。这种写作方式也使后世版本中有一些前后矛盾,或者前后不连贯的地方,这也是《红楼梦》的一个特点。”

 

  1763年,曹雪芹去世。去世之后,《红楼梦》(主要前八十回)以抄本形式流传。“这些抄本不断被传抄,甚至有一些商人把它抄来拿去销售。”胡文骏解释:“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曹雪芹去世近30年,有一个叫程伟元的人,他也是文学爱好者,他邀请高鹗,想一同把《红楼梦》整理出版。他们自己通过一些渠道,包括从小贩那里购买,最终搜集到完整的一百二十回原稿,之后再修补并整理出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于1791年第一次出版。1792年,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后,二人又觉得第一次的印本有很多错误,这期间又修订了一次,于是1792年又出来一个版本。这两个版本被称为程甲本和程乙本,甲和乙是顺序,程是程伟元。从1791年、1792年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将近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清代读者也好,民国读者也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读者也好,读到的《红楼梦》大部分都是这个版本。”

 

  《红楼梦》后40回该不该读

 

  关于《红楼梦》,让读者们疑惑的还有后四十回,是否由曹雪芹创作,且究竟该不该读?

 

  其中,2008年第三版红研所校注本《红楼梦》,将过去“曹雪芹、高鹗著”的署名,改为“(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胡文骏表示,这是以客观严谨地态度反映红学研究成果的体现。“《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长期以来是一个争论不止的红学论题。胡适根据清人张问陶《赠高兰墅鹗同年》诗中‘艳情人自说红楼’一句注‘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认为‘补’就是续写的意思。其实,程伟元和高鹗摆印《红楼梦》的序言中说后四十回原稿‘前后起伏,尚属接笋,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钞成全部。’这里的‘补’是修补整理,不是整个的续写。一些资料也可以证明,在程伟元高鹗一百二十回本面世前,已经有后四十回的存在,并非高鹗续书。”

 

  那么,后四十回到底要不要读?胡文骏认为,虽然就像张爱玲说的,后四十回人物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但无名氏续写的这后四十回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即完整性。而且,它也保持了《红楼梦》悲剧性的延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阅读。王国维在评论《红楼梦》的时候,是以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为基础的,他没有纠结后四十回作者的情况如何,而是提到了后四十回中贾宝玉和林黛玉最后一次见面的场景,他觉得那是非常壮美的一段。”

 

  “曾有一位前辈说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和《红楼梦》是可以随时拿起来读的书。对我们大众来说,不是说一定要我们去研究它们,而是说,让我们可以从作家笔下,随时获得一种心灵的满足和美的享受。”胡文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