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周刊 > 领读 > 正文

韩宗宝:诗歌,要对生活发言

2020-3-7 9:06:42 来源:山东商报

        韩宗宝,山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著有诗集《潍河滩》《一个人的苍茫》等。有评论称,有过军旅生活的韩宗宝,似乎缺少一种男子汉的阳刚之气,他的泪腺发达,情感细腻,故乡的一缕风过,故乡的一行飞鸟,故乡的一片云朵,故乡的一筐土豆,都可以让他柔肠千结……在诗人笔下,故乡“潍河滩”是他的独有标签,读者沉浸于潍河滩的光影中难以自拔,令人动容。而另一面,诗人又自白,诗歌该对生活发言,对当下和现实发言,承担起身为写作者的社会职责。日前,记者专访韩宗宝。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朱德蒙

 

  “潍河滩”文学创作的母亲
 

 

    “我的童年和少年,一直生活在诸城相州一个叫韩家庄的小村里,吃着故乡的玉米饼子和窝窝头长大。那是一个已经刻进我骨头里的村子。”在那个村子里,韩宗宝表示,韩姓人占大半,因为地处诸城东北角,所以算是诸城、安邱、高密三县交界之地。那个地方,也是自己“文学创作的母亲”,他像热爱母亲一样热爱着它,“它给了我童年和欢乐,以及生命中最初的那些基本的做人的元素。很多年里,我一直试图通过文字清理我和故乡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写作的深入,我发现故乡打在我身上的烙印越来越清晰和鲜明,就像一块不断生长的胎记。”

 

  所以每当回故乡,心总是在剧烈地跳着,那些普通平凡的泥土让人格外的亲切,又因为穿过故乡的那条河名叫潍河,所以在诗人的诗篇中,故乡就有了这样一个代称——潍河滩。“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我肯定会在潍河滩上/平静地度过幸福而散淡的晚年/晴朗的天气/如果不在墙根下晒太阳/就会拄一根拙笨的木头/到潍河边去看水”“潍河滩的秋天天很蓝河水很凉/那个站在潍河边上发呆的人/我没有惊动他/他也没有惊动他身后的村庄”“我要做潍河滩最安静的一个孩子/在静静流淌的潍河边上/看风怎样晃动那些白了头的芦苇/因为安静因为水和风的声音那么微弱”……

 

  诗评人辛泊平评论,韩宗宝的潍河滩,是他灵魂的根,是他灵魂的栖居地。潍河滩,倾注了诗人几乎所有的爱与情感。

 

  “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在文字中具体地面对潍河滩时,我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韩宗宝坦言,此时,自己的心里充满了异样的激动,仿佛正在飞起来,像一架巨大的波音747客机一样从跑道上呼啸着斜斜地插入蔚蓝的天空,在起飞的那一瞬间我的灵魂轻轻地颤栗了一下,“然后我的手指就开始了在键盘上有节奏地敲击,一些汉字出现了。”而每当向那块土地张望时,同样,自己总能看到一些熟悉而又陌生的脸。在那些脸上,有着永远也洗不去的尘土,就如一个人血里永远也褪不去的红。“那块土地,那块土地上的人们,那块土地上的庄稼,让我单薄的生命略显丰厚了些,并让我不断处于一种感恩和激动之中。”

 

  即便无时无刻地不断地向“潍河滩”表达着自己的倾慕,但韩宗宝依然感觉,作为个体的自己是那么得微不足道,所以只能用一些清澈或混浊的文字,来舒缓内心的爱和隐痛,“那些一切我一个人无法独力承担的东西和情绪,一旦处在潍河滩的呼吸和气息里,总能得到缓解和释放。有一段日子,我用疯狂的写作消除内心的疲惫、焦虑和绝望。我一再地写到潍河滩。我从潍河滩汲取着我生长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心灵也渐渐安宁和平静下来。正是通过对潍河滩的不断抒写,我渐渐地恢复了自己的精神和元气。在内心里我真的要感谢潍河滩。”

 

  “如果没有潍河滩,我很难想像自己竟然能够翻越过生命中那些陡峭的山坡。”韩宗宝说道。

 

  现代诗的普及教育还远远不够

 

  除了与生命相融的故乡“潍河滩”,与文学创作结缘,韩宗宝表示,很大程度上,亦来自于幼年时期父母的言传身教。身为乡村教师的父亲喜好读书,所以,韩宗宝也总有一些书可读。他回忆,每当父亲看书时,即便只是在父亲身边看着他读,因为这时父亲读书的身影,总会让自己感受到“读书真是一种无上的享受”。而另一边,则是喜欢听评书的母亲。“凡是听说附近村子里有弹唱大鼓书的,如果不是太远,父亲母亲必然要去听上一听。”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染下,韩宗宝开始由喜欢听故事进而转换到喜欢读书和写作。

 

  时至今日,已出版诗集《潍河滩》《一个人的苍茫》等七部,同时担任山东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谈起诗歌创作时,韩宗宝表示,诗歌创作必须要对生活发言,必须对当下和现实发言,“对世界有所指出和发问,触及人的生存处境和人生遭遇,是文学存在的根本所在。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我们说诗歌是个人化的,表达的是自己的私有情感,但我们不是居住于象牙之塔中的,我们是属于特定社会和特定时代的人,所以我们的写作,不可避免会有社会和时代的指向。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社会责任感,但是这个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感,我认为应该是人性化的,是合乎人道主义的。它更倾向于清醒,理性,良知,自由,文明和道德。”

 

  “诗歌永远是无限的少数人的事。”新诗百年,即便激励了曾经的辉煌和之后的寂寞,以及小小的复苏,大众与诗歌的关系,在韩宗宝看来,仍然是一件奢望或者一厢情愿的事情,“因为并没有多少人愿意读诗,哪怕我们的主流媒体比如央视做了很多努力,哪怕我们的家长从小让孩子读诗。但读的多是唐诗,是格律诗,现代诗的普及教育还是远远不够。而且,对诗的误读一直存在。对现代诗最大最著名的一个误读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很多地产商用作了广告。但人们不知道那是海子在内心最绝望最无助最无奈最疼时写下的。”

 

  诗歌让个体和世界更加和谐起来

 

  如今,多元化信息社会,“新闻、电视,淹没了时间,填平了一个现代人的生活空隙。”所以,韩宗宝坦言,自己始终觉得对这个世界懂得很少,“我所有的认识和自然相比,都是肤浅的。我不断地向自然学习,向那些流淌的水学习。正是因为对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无知,所以我总是沉默着。我尽量地避开喧嚣。只是笨拙地写,让我的作品去发言。”

 

  在一首诗的写作过程中,诗人说,自己会注意控制自己的语感和语气,也不断控制着写作的速度和力量。同样,在一首诗中,他也总是尽量地让内心的力量能够在诗句中分布均匀。“一首诗,一旦写在纸上,就自动地和这个世界建立了一种相互的关系。我们和世界之间是存在一些裂缝的。所以,不知别人是怎样,但我是用诗歌来填补这些裂缝,也填补自己思想中的裂缝。我感谢诗歌,是诗歌让我和这个世界更加和谐起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孩童进入“童诗创作”阶段,孩子们的诗篇成为一种“时髦”,韩宗宝认为,当下确实出现了一些儿童诗人和少年诗人,“这些孩子们大多是诗二代。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是成名的诗人或者小有名气的诗人,在当下真正的诗人都不多,遑论凤毛麟角的诗二代。和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相比,这远远称不上是一个诗歌创作的繁荣阶段。”那么,孩子们该如何写诗?韩宗宝建议,一个写作者作品的高下,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他个人的“灵魂的深度”,“诗歌说到底是一种人格力量。和现在写诗的孩子们谈人格,还为时尚早。对他们创作的建议目前只有三条,一是多读书,二是要多观察,三是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继续签约山东省作协,韩宗宝表示,今后将围绕故乡潍河滩进行一系列的新乡土诗歌创作,力图通过自己独特的写作视角和人文视角,为在潍河滩这片土地上生活、劳作、奋斗的人们树碑立传。
作家简介

 

 

  韩宗宝,1973年生于山东诸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参加诗刊社第25届青春诗会、全国青创会、人民文学新浪潮笔会;著有诗集《潍河滩》《一个人的苍茫》《韩宗宝的诗》《时光笔记》等七部,现居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