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推出《开门大计》系列报道,对山东多地市文旅集团进行采访,获得了此次疫情中部分旅游企业的一手信息。据了解,目前大部分旅游企业处于“防疫型复工”状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开放。同时,部分复工难的旅游企业继续利用这段时间苦练“内功”,提升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对于旅游行业来说,能否化危为机?如何推动企业产品服务升级抢占市场?日前,记者采访了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乡村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焦腾 摄影 赵天羿
由于防控疫情,旅游企业全面“下线”或暂时关闭。尤其是旅游景区,将年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春节活动取消,损失巨大。除了直接损失之外,还有各种间接损失,影响持续增加。在此期间,部分企业现金流不足,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在王晨光看来,疫情“杀伤力”太大,部分旅游企业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之所以出现旅游企业面对突然疫情而手足无措的情况,部分原因是山东旅游企业多为传统企业、小微企业,缺少预警机制和应急措施。主观上没有准备,客观上又没有应对措施,可能就会失去自救机会。”王晨光表示。
实际上,从长期来看,这对山东旅游企业的发展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以酒店业为例,山东省内单体酒店较多,省外尤其是北上广、江浙地区的连锁酒店较多,组织化很高。包括景区、旅行社在内,当单体企业遇到市场危机时,应变手段很少,市场免疫能力较低。山东旅游企业呈现出的‘小弱散差’等问题较为突出。”新冠疫情暴露了山东部分企业的这些问题,这也给未来旅游企业发展带来“契机”。
值得一提的是,近段时间,济南不少酒店开通外卖服务,获得关注与好评。对此,王晨光表示,把现有的、可挖掘的市场利用好,对企业来说是当务之急。
目前,大多数文旅企业都在最大程度地降费止损、节约成本,这也是业界共识。开源节流,核心是节流,维持最低运营成本、稳定员工队伍是企业生存的条件。“现金流就像是人体的血液,没有血液也就无法支撑自己;员工是企业的集合,如果当下无法保住骨干员工,一旦疫情过后就算有市场也没有人提供服务了。”王晨光说。
“从长远来看,企业不如抓住机会练内功,进行深度自我剖析,企业遇到的矛盾究竟是战略、模式、市场定位、体制机制问题,还是日常业务管理问题等。这是一个自省的机会。”王晨光说。
旅游企业要有“狼性”
“早期的旅游市场大,大小企业都有各自的发展机会,但现今旅游市场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这就要求现今的旅游企业必须优化发展模式,否则将无法生存。”王晨光说。
一个对比是,2002年前,江浙地区旅游企业和山东旅游企业的发展相差无几,但非典之后,江浙旅游民营市场化、集约化、连锁化经营发展较快;另一个对比是,“我省有一些企业已经有了非常高的知名度,但二十年过去了,还停留在本省知名。对比浙江开元酒店,开元已经将酒店布局到全世界,在商务、休闲度假市场都有话语权,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华住酒店集团创立于2005年,在非典之后起步,十多年的时间里不仅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去年还收购了德意志酒店集团,发展成为一家全球酒店集团。这说明旅游业、酒店业都属于国际化事业,山东企业要有紧迫感。”
近年来,中国极大地带动了日本旅游业的发展,仅2019年,出游日本的中国游客接近一千万。这说明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和预期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大趋势上看,人们越来越讲究生活的质量和多样性。但山东旅游业的产品更多是传统的、单一的,所以部分游客转向境外旅游。
“山东旅游企业狼性不足。企业家要懂得与市场对话,坚守市场,抢占市场话语权。”王晨光表示。
整体来说,过去三十年中,山东旅游快速发展,在企业数量上增速很快,但整体质量不高。尤其是从单体企业素质上来讲,与国内知名企业存在差距。“这次疫情带给旅游企业的最大触动或是要提高核心竞争力、转变发展模式,向质量型发展。全行业都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如何去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王晨光说。
危机或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现在,正是整个山东旅游的转型期,企业、行业、相关部门都需要反思。相关部门应该组织专家深入研究,把危转机,更全面、深入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王晨光说。
大众对于旅游的需求究竟是怎么样的?未来文旅行业的掘金点在哪里?
王晨光告诉记者,机会还在消费者身上。“现在山东旅游产品多是传统产品,大大落后于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要想抓住市场就要从产品内涵、质量、服务上下足功夫。只有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足够强大,才能挖掘到文旅行业的‘金子’。”
王晨光表示,山东文旅产业市场存在两大问题,发展模式对资源和政府政策依赖程度高、产品创新能力和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以开元集团为例,面对疫情,集团各公司间可以相互取暖,咬合力较强。可对于单体企业来说,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对抗较大的危机事件。
而毋庸置疑的是,此次疫情之后,文旅产业还将进行迭代。“疫情期间,线上服务、智能化服务等大量旅游服务新技术出现,这是在互联网之上的二次迭代。如果旅游业能够做抓住机会,再利用新技术,可能形成新一轮产业升级迭代。”王晨光说,非典的经验证明,疫情对于旅游企业和旅游产业的作用不太一样。其中,对企业的杀伤力很大,但对产业或形成推力,可能会促成产业的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