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新闻 > 文娱新闻 > 正文

“以我心,换你心”

2020-3-31 10:35:42 来源:山东商报

        苏七七,影评人,策展人,出版电影评论集《声色现场》《第一感》《幻境中相逢》《光与真的旅途》等,主编《时钟突然拨快——生于70年代》。杭州平行影像周策展人,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展映单元总监,策划及主持大量电影放映活动。

 

  影院复工时间未定,但大众对影像的热情不减。近日,影评人苏七七也开启直播,与影迷、读者们互动分享她的观影体验。她说,一个人看电影,有一种美好的孤独,两个人看电影,是一种亲昵的幸福,期待我们早日能与家人、恋人、朋友一起走进影院。山东商报·速豹新闻 记者 朱德蒙

 

 
  

  欣赏电影是一种别样相逢

 

  分享开始,苏七七坦言,虽然今天人与人之间没有比聊电影更容易聊的事情了,但将电影作为一个“整体”时,自己又该说点什么呢?疑惑之余,她想从一个看上去有点无聊的话题,即“我们为什么要看电影”说起。

 

  “人肯定不是非得要看电影的。”苏七七表示,因为电影从1895年诞生至今,也只有125年的历史而已,但幸运的是,电影产生之后,迅速地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一方面,投资者看到了电影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鹅,所以制片厂出现了,连锁影院出现了,电影工业与电影产业发展起来;另一方面,艺术家发现电影所使用的语言(视听语言)有着强大的表现力,他们开始尝试这种语言的各种语法可能与叙事可能,拓展它的表现力,进行深入的美学探索……这时很快,电影开始有自己的“众神殿”,如格里菲斯、奥逊·威尔斯、卓别林、希区柯克、塔可夫斯基、柏格曼、费里尼、小津安二郎……有了各种各样的流派与类型,如德国表现主义、法国新浪潮、黑色电影、西部片、武侠片……21世纪,电影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整个社会文化从读写向视听转型中,电影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且依然有着先锋的艺术探索向度。”

 

  所以,为什么看电影?苏七七认为:“现在很少有人不喜欢电影。对大众来说,与朋友一起看场电影,是愉快的消遣;对文艺爱好者来说,电影是‘爱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同时热爱读书和看电影的人也不在少数。那些中外著名导演、重要影片,是一个知识分子或者一个文艺青年的知识结构的必备部分,也是大家共享的知识平台。一个人,在人格形成期接触的作品,甚至可以拓展心灵的深度,更好的塑造自我,不得不说,一部优秀的电影,往往能在其上市后形成一个强大的话语场。如《南方车站的聚会》《囧妈》等,大家围绕着电影,可以讨论社会热点、艺术表现,甚至是平台转型……所以,交流的快乐,共识的达成,是电影延伸出来的优势。”

 

  同时,苏七七认为,欣赏电影也是一种相逢。“在电影里,你去过了自己不曾去过的地方,认识了那些你不曾见过的人,你为一些遥远的人或事哭与笑,就像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当然,她也强调,这必须要建立在我们看过足够多的好电影上。

 

  观影心得是一类情感共鸣

 

  如何欣赏一部电影,是学生和观众常问苏七七的问题。

 

  她表示,每一个人与电影的关系,是有亲疏之别的,“绝大多数的普通观众,主要把电影作为娱乐消遣之一,他们想看的是‘好看’的电影;还有些观众想从电影里得到更多东西,如情感共鸣、人生启示,以及好作品带来的愉快或者是深刻的观影体会;更深一步,电影从业者、影评人可能好的差的影片都看,因为他不仅希望从电影中得到什么,而更多的是电影成为了他人生的一部分,他要建构一个关于电影的总体认知,这样才能够给自己经验和标尺。”

 

  “一个好的观影者,他其实是一个内心总持有好奇与兼容的人。在电影里,他准备着来一场新的体验与冒险。一个既诚实又勇敢的观众,往往能够做到重要的一点,即看电影时的‘平等心’。”苏七七说道。什么是平等心?她认为,不带有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识的观影即是“平等心”,让自己平等地站在影片对面,“即便我的工作是一个电影研究者,但我开始看一部电影时,我也要尽量回避我研究者的身份,我只是作为‘人’,用我的真心真意去看电影,不能因为看得太多,反而有知识上的傲慢或感情上的疲惫,那其实是得不偿失的。看电影最根本的,还是‘以我心,换你心’。”

 

  此外,苏七七建议,大家要读一些导演的自传,读一些好的理论与评论,读电影史,因为书籍能更好地磨练观者的判断力。2019年岁末,新作《光与真的旅途》出版。苏七七说,光与真,一直是自己写电影评论的两个方向,“我关注两类电影,一类是大师之作,他们给电影树立了审美的标杆,是永恒的电影之光;一类是中国当代电影,那些与院线商业片形成对照的电影,在这些电影里,有更直接的我们所身处的现实,即电影直面现实。对于中国当代电影来说,更多的好作品与更多的好观众是相辅相成的,作品所引起的共鸣与思考,必然折射在现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