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新闻 > 文娱新闻 > 正文

掌门人揭秘“隽永的石上史诗”

2020-3-29 8:09:14 来源:山东商报

        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在传承中也留存下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石刻艺术就是其中之一。不论是体现文化交流融合的佛教造像,还是记录汉代社会生活的汉画像石,都是古人技艺的展现和生活的缩影。3月25日晚,山东博物馆“云博物馆直播”活动开启,线上讲述经典文物的前世今生。首期直播活动中,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郑同修,典藏部主任于秋伟从考古发掘、文物研究等角度共同揭秘“隽永的石上史诗”。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许倩

 

山东博物馆“云博物馆直播”现场场景

  走近山东石刻艺术

 

  早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以石为器,石头与人类相伴的历史也最悠久。与此同时,古人也在石头上进行创作,谱写出石上史诗。变成艺术的石头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文明,也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了下来。山东博物馆云直播活动首期就带观众走进古人谱写的“隽永的石上史诗”。

 

  山东古代石刻艺术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佛教造像展,另一部分是以山东汉代画像石和壁画墓为主要内容的汉画像石展。展出的文物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山东文脉流长的见证。山东博物馆馆长郑同修介绍,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在山东地区最迟到北魏时期佛教已经十分丰富。

 

  随着近年来考古工作的进展,又不断发现了很多与佛教相关的文物。“比如1996年在青州龙兴寺的一个窖藏就出土了400多尊不同造型的佛教造像,时代从北魏一直到北宋时期,此外还有大量的造像残画,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郑同修介绍,此外在2003年济南县西巷的考古发掘中,一次性出土了80多尊各时期的佛教造像。“近年来在博兴龙华寺、临朐白龙寺、烟台严因寺等寺院遗址发掘以及汶上宝相寺的清理中都发现了一大批珍贵的佛教文化遗物。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很多造像残缺不全甚至缺失比较严重,但透过这些残存的艺术作品,我们仍然能够领略到山东古代佛教艺术的伟大成就。”

 

  除了佛教造像,汉画像石也是山东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画像石艺术是具有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区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全国有四大分布区域,其中山东是最重要的分布区之一,无论雕刻技法全面、画像内容丰富各方面,山东的汉代画像石都在全国首屈一指。”郑同修具体分析,“从雕刻技法来看,山东不仅有形如绘画的平面线刻艺术作品,也有许多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堪与西方的雕塑艺术相匹配。从画像内容来看,不仅有大量精美的祥云图案、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有展现人民的日常生活、亭台楼阁、饮食起居包括生产生活的场面。可以说画像石画面的内容几乎是汉代生活、汉代社会的缩影,透过这些画面可以直接感知到汉代人民的生活。”

 

  佛教造像的“青州风格”

 

  山东是古代中国佛教文化与艺术的兴盛之地。东汉永平年间佛教正式从古印度传入中国,东汉晚期山东画像石中开始出现与佛教相关的艺术图像。公元351年,著名僧人朗公在济南近郊琨瑞山金舆谷建立了郎公寺(即今济南历城神通寺),是山东现存最早的一座古代寺院。

 

  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境内多次发现佛教窖藏坑和佛塔地宫遗存,出土数量众多的佛教造像和相关文物,特别是1996年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佛教窖藏坑的发掘,大量造型精美、妆饰华丽的北朝造像重见天日,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的极大关注,也掀起了学术界研究山东佛教造像艺术的热潮。因造像特点鲜明,因而有学者称之为“青州风格”造像或“山东样式”造像。

 

  缘何在青州出土的佛教造像有着鲜明的风格?山东博物馆典藏部主任于秋伟也在直播中进行了解答。“佛教造像从印度、尼泊尔传入中国,造像输入的时候无论是佛像的样子、服饰都受异族影响带有异外风格,北朝时青州与汉族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就是青州风格。”

 

  具体到1996年青州出土的佛教造像,于秋伟说,龙兴寺佛像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发现的数量多、体量大,数量达到400多尊,体量方面最高的有3米多;二是雕刻精美,采用当地的石灰石进行雕刻,纹样精美、身材比例匀称;三是保存状况非常好,长期在地底下埋藏,保留了大量贴金彩绘,让观众可以看到北朝时期佛教的样子,这是非常珍贵的。”

 

  点击

 

  画像上感知汉代生活

 

  除了佛教造像,汉画像石也是山东石刻艺术的代表性艺术形式。汉代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木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汉代人以石为地,以刀代笔,描绘出汉代现实生活、丧葬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被誉为“汉代历史的画卷”。山东作为全国汉画像石四大分区之一,是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杰出代表。

 

  山东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主要出土或发现于济南、济宁、枣庄、临沂等地。著名的孝堂山祠堂、嘉祥武氏祠、沂南北寨汉墓等画像石的代表作品通过不同的展示手法在此一一展现,斧凿间犹觉汉风扑面,描画中赞叹艺术的生命不息。

 

  汉画像石在山东分布之广、特色之鲜明,这与汉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方面因素分不开。于秋伟分析,“首先在经济方面,山东作为从战国以来发展比较快的地区,经济非常富庶,农业、手工业尤其是冶铁业发达,为雕刻画像石提供了工具; 此外,在思想方面,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儒家文化中的孝文化对画像石发展也有所影响。”

 

  山东博物馆馆藏汉画像石十分丰富,除西王母仙境画像石、“狗拿耗子”画像石、乐舞百戏图画像石等黑白画像石,还有非常特别的彩色画像石,这些则出土于东平壁画墓。于秋伟介绍,“东平汉画像石不再是采用雕刻技法,而是绘画。颜色鲜艳,保存非常好。”

 

  东平汉墓壁画是山东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艺术水平最高的汉画作品。2007年10月东平商城发现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墓地,其中多室壁画墓3座。这三座墓室内的厅堂、门楣及石壁上绘有壁画,以一号墓发现的壁画最为精美,时代约为东汉早期。一号墓葬结构规整,壁画内客丰富,布局匀称合理,保存完好。墓顶绘制云气纹和金乌,门楣、墓壁以人物画像为主,间以鸡、狗等动物形象。内容有敬献、谒见、斗鸡、宴饮、舞蹈等场面,各类人物形象多达48人。其中尤以绘制于门楣内侧的12个个性张扬的武士形象最佳,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反映出汉代高超的绘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