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随着国家发改委与交通运输部联合通知的印发,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在山东,作为本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项目,秉承着新时代的泰山“挑山工”精神,青岛和临沂也启动了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随着国家级物流枢纽的全面开建,青岛定位是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临沂定位是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作为“国家物流区域枢纽”在山东的布局,将会给山东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高玲
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启动
未来5年建210个国家物流枢纽
3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通知,正式启动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
据了解,2019年至2020年是国家物流枢纽的起步建设阶段,重点依托已投入运营、发展潜力较大、区域带动作用较强、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流设施,推动构建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基本框架和重要支撑。按照《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和《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年)》中的规划,到2020年布局建设30个左右的国家物流枢纽。在2019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23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中,青岛与临沂入围,成为山东省内的“国家物流区域枢纽”。
所谓国家物流枢纽,指的是在商贸物流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城市,发展的核心是以物流规模经济和网络效率为导向,整合存量资源,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全国性物流运行网络。
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能够发挥物流在衔接供需、活跃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简单来说,将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利润也随之增加,其中竞争力将得到提升,可谓意义非凡。
据官方消息,未来5年还将有更多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项目,总数超过210个,总投资规模至少以千亿元计数。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交通运输部等部门,按照有关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做好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申报等工作,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支持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物流枢纽设施等将优先考虑。
临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抓好商贸物流转型升级
3月12日下午,临沂市委、市政府举行临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及“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攻坚方案评审会。
“抓好商贸物流转型升级,必须抢抓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一带一路’ 综合试验区两块‘金字招牌’的重大机遇。”会上,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庆斌在主持讲话时指出,坚持“世界眼光、沂蒙特色、高点定位”,瞄准国际化、智慧化、融合化、高效化“四个方向”,抓好沿G2建设新型科技物流基地、商谷示范区建设、“国际陆港”、多式联运“四项重点”,建立和落实高效指挥、市场化运作、法治化保障和清单式管理“四项机制”,加快推动临沂市由“中国市场名城”向一带一路“东方商都”迈进,由“中国物流之都”向一带一路东方“国际陆港”迈进。
临沂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与京津唐经济圈接合点、中国东部南北大通道中心枢纽、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核心区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市场集群和商品集散中心。城市物流网络覆盖了全国1800个县级以上网点并辐射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8月,临沂市被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授予“中国物流之都”称号。国家八部委还确定临沂成为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国际临沂港、国际航空口岸、国家级临沂综合保税区等物流配套设施封关运营,十余条国内外货运班列专线先后开行。巴基斯坦、匈牙利、马来西亚、美国、德国、迪拜、肯尼亚等海外临沂商贸物流基地建设项目先后开建。
目前,临沂市共有物流企业3000余家,共有配载线路2000多条,每天发往各地的货运配载车辆达8000多个车次,基本实现国内全覆盖,培育了金兰、荣庆、天源、立晨、安信、华派克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知名物流企业。
临沂市物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网络覆盖广、运输成本低、运行效率高、服务细致周到等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全市在加快自身物流业发展的同时,还注重发挥对周边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大美新临沂正在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新高地、构建“一带一路”国际物流新通道、开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版图。
青岛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开放发展迎来新机遇
青岛作为区域经济的龙头城市,是山东沿海港口物流业务的重点地区,也是全国物流网络乃至世界物流体系中的关键节点,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不仅关系到青岛,更是关系到山东整体发展的重要节点。
据悉,进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中,将推动青岛在全国物流网络乃至世界物流体系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这对青岛加快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和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按照青岛市编制的建设方案,青岛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选址位于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国家级新区(以下简称“西海岸新区”)范围内。资料显示,西海岸新区内产业支撑优势显著。
青岛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将重点围绕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机械装备、船舶海工、纺织服装、汽车产业以及食品制造等产业发展,依托港口优势,着力拓展和完善物流集成、区域分拨、多式联运、国际物流、军民融合等服务功能。
通过对生产服务型与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统筹考虑,西海岸新区对已有的为生产集聚区和港口集疏运的物流设施进行重新规划,使得青岛港具有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等特点。在全国物流网络乃至世界物流体系中,将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
青岛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主要业务将面向青岛市及其经济腹地以及上合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家电电子、石化、精细化工、机械装备、汽车制造、服装、橡胶等重点生产制造领域,依托港口进出的煤、油、矿、箱、粮等主要货种开展生产制造业物流及其衍生的高端物流服务,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不断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青岛制造业提质增效、动力转换,着力打造国家级生产制造业综合物流服务基地和生产性服务平台。
预计到2022年,青岛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内干线运输规模占枢纽总运输比例超过40%,实现生产制造企业供应链采购响应速度提升10%,各环节配送总时长降低15%,生产制造企业物流成本占总产值比率降低3%~5%。推动全市降低物流成本5.0亿元/年。
建设国家物流枢纽,青岛也将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操作智能化、物流服务平台化、办公管控协同化为目标,全面提速智慧型物流枢纽建设,提高青岛市物流行业科技创新应用水平,有效提升行业物流运转效率,带动区域物流体系高质量发展。
而青岛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前湾片区保税港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服务功能的快速拓展,也将进一步提升青岛对外贸易服务品质。例如,优化海关查验、一体化通关效率,完善国际集装箱拼装箱中转服务以及物流金融功能,可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上合组织合作国家的国际贸易,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预计到2022年,集装箱中转箱量达到450万标准箱,跨境电商物流交易金额较2019年提升10%,服务生产制造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进出口额较2019年上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