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老百姓虽然过年只能在家“消遣”,但小日子依旧过得多姿多彩。在面临着“无处可去”“无处可消费”的情况下,济南市民的生活与消费是否有改变?疫情之后,消费心态又是作何打算?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山东商报·速豹新闻实习生国迪琛记者张冠超
中老年“迷上”网购蔬菜
“五花肉78.6元、肋排57.9元、西红柿15.6元、茄子14.3元、土豆8.7元、香菇13.4元,共计188.5元。”春节期间,记者采访了住在济南市市中区郎茂山路附近的市民姜女士,她给出了这样一份网购商品清单,这也是她的网上购物“首秀”。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中老年群体在春节期间都在尝试通过线上方式订购食材和相关商品,甚至不少已经可以进行熟练的线上操作,着实紧跟潮流了一把。
“孩子从外地回来过年,家里添了一张嘴,平时买一次菜一家人能吃个三四天,如今也就是两天的量。以前总觉得网上买菜不靠谱,现在为了能让孩子吃得好一点,网上超市自然是首选。从网上买菜还能送到家,省去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疫情期间,网上平台订菜模式为绝大多数中老年群体提供方便的同时,更减少了该群体与线上消费模式的“隔阂”。
相关数据显示,全国50岁以上的“剁手军团”已经十分庞大,仅淘宝天猫用户就有近3000万。其中,50岁-59岁临退休人群是绝对主力,占比高达75%。随着线上平台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中老年群体将目光转投到线上消费的时尚模式。
民以食为天,这次疫情虽让中老年群体无法再回到昔日熟悉的菜场,但却为他们开辟了另一番广阔的线上消费空间。
都市白领下单“炒菜机器人”
春节期间众多线下娱乐消费活动按下“暂停键”的同时,众多喜欢“买买买”的消费者是停滞不前还是可以继续“挥金如土”?
国家邮政局发布数据显示,在1月24日至29日,全国邮政业揽收包裹8125万件,与上年春节同期相比增长76.6%,投递包裹7817万件,相比2019年春节同期增长110.34%。虽然市民出行受到限制,但并不能阻挡他们消费的脚步,春节期间全国邮政业庞大的揽收包裹数量,无不证明着足不出户的线上消费已经逆流而上。
那宅在家,上网买得最多的是什么?
济南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平时生活中的物品绝大多数都是从网上购买的,春节期间,“无处消费”的他更是成为线上名副其实的剁手党。在采访中,李先生给记者看了春节期间网上平台消费账单。
在李先生展示的购物单中,消费价格最大的一项是某品牌的多功能和面机和家用炒菜机器人,分别花费了3680元和1599元。据李先生介绍,日常靠外卖度日的他在无聊的假期中萌生了自己做饭的想法,又因为自己喜好面食但不想大费周章的从头学厨艺,才决定购买相关产品。
“自己平时笨手笨脚的,一年之中也去不了几次厨房。这次假期哪儿都不能去,游戏打腻了,才萌生出做饭的想法。”李先生介绍,对厨艺一窍不通的他购买和面机和炒菜机器人也是在浏览线上电商平台时无意中发现的,智能化和便捷化的厨房产品特性使他敢于鼓起勇气下单。
记者了解到,持有这种观点而购买相关产品的消费者并不是少数,特别是苦于日常工作辛劳而无法亲自下厨,又不想花费太多精力和时间去学习烹饪的都市白领。在疫情防控大环境下,高科技智能化的厨电产品为他们转投于厨房“事业”奠定了基础。
京东大数据平台也显示,疫情期间,厨房家电中的新兴厨房电子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00%,而推动该类商品交易额不断上涨的正是这群在家“无所事事”的人。
乐观消费心态占主流
疫情结束后的消费者消费心态会有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一问题,记者通过采访不同的社会群体收集了以下不同的声音:
“其实也还好,我觉得不会有太大改变,目前上班的公司还是正常运行的,所以疫情结束后该买还是要买的,毕竟生活是要有仪式感。”
“公司这边已经开始按照最低薪资发放了,生活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消费时也会有所选择,不会太追求品质了,有些东西能省还是可以省一点的。”
“虽然自己手里还是有一点存款的,但是以防万一,还是要提前做好准备。最近公司同事传递的消息都还是比较负面的,希望平安无事。”
艾瑞咨询发布的疫情后消费者信心情况数据显示,80%受访者表示疫情对其工作影响不大。虽然有59%的受访者认为其2020年的家庭收入会因为疫情有所减少,但数量将近50%的受访者仍表示疫情结束后其消费信心几乎不受影响。
根据专业人士预估,一半的消费者在疫情结束后仍可能保持疫情前“该买还是买”的消费心理趋势,只有14%的消费者会相应的减少消费。同时,专业人士认为在疫情未造成大面积影响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持积极乐观态度的占据主流,甚至有7%的受访人群在当前环境下考虑主动更换工作。
然而,通过一系列相关数据分析,专业人士认为在经济恢复期所需时间及恢复程度均无法估量的情况下,不鼓励消费者保持铺张的消费模式甚至扩大自身消费超出个人消费极限,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明智的。此外,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消费信心有助于消费者个人生活质量及生活状态的把控,但如果不提前做好个人消费规划,很有可能会再次被疫情结束后的经济大环境打一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