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他们的眼里闪着星光

2020-2-27 9:47:37 来源:山东商报
   自1月24日至今,山东已派出12批医疗队驰援武汉抗击疫情。前线艰苦,疫情形势严峻,医疗队员们面临着身心的巨大压力。但队员们都坚信,疫情定会散去,人间定会无恙,他们在日记里记下一个个难忘的日与夜,一次次感动的泪和笑……在前线队员的日记里,对患者的守护是一直不变的初衷,隔离治疗但不隔离爱,期间既有战友间的相互关爱,也有患者间的亲情守候,还有医患间的彼此关心。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刘庆英整理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专业主管护师刘洁和出院患者在一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专业护师戴彦君耐心开导患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李玉珍展示患者留下的感谢信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李颖霞为患者削水果
 
 
山一大一附院(省千佛山医院)侯云峰和康复患者一起合影
 
  诸多牵挂

  隔离病房里更需关心

  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每次一有空闲我就奔波在每个房间,询问每位患者的需求,如饮食睡眠情况。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在隔离病房里更渴望交流,更渴望关心,我们知道他们比普通病区的患者更需要我们,我们知道他们的家属可能也在治疗。

  可能搭配好的营养餐满足不了所有患者的饮食习惯,在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得知“一位糖尿病爷爷想吃饼干,一位卧床阿姨想喝牛奶,牙齿不好的爷爷想吃面条”,我一一记下来,上班前准备好要给他们的饼干、坚果、方便面、榨菜和牛奶。虽然不能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但我想尽我所能就好了,只要他们更开心一些、康复更快一点。

  40—60岁的患者,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他们压力是最大的,牵挂是最多的,被需要是最大的,睡眠是最不好的,焦虑是最严重的,他们渴望早日出院,去看看自己的父母及孩子。他们或许沉默,或许内向……不过他们最配合治疗。每次有多余的饭菜我都有意识多给他们一份,因为他们需要得更多。

  60—80岁的患者,大多感觉自己已完成任务,孩子生活幸福,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但同样渴望多陪伴一下自己的子女,多帮忙带一带孙子孙女,多看一下祖国的美好。但他们有很多基础疾病,有结肠癌、糖尿病、高血压……他们给我的感觉是阅历丰富,少了一分恐惧。因为祖国的强大,他们看到未来的美好;因为医学环境越来越好,他们看到了康复的希望;因为我们的关心,他们充满了感激。我们也因此感受到了工作的价值。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帮助他们早日走出病房,走上武汉的街头。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专业护师戴彦君2月24日发自武汉

  同甘共苦

  等妻子一起出院回家

  大概有一周多的时间没有记录在武汉的生活了,可能是因为自己已经慢慢适应了这里,现在的内心也平静了许多。

  不知不觉,上班路上的景色已经变得春意盎然,小草发出嫩芽,树木长出新叶,我不禁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队友们齐心协力找到了护目镜不起雾的方法,护目镜带来的头痛不适已经缓解,穿上防护服也没有了以前的憋闷,有时甚至还有种身轻如燕的感觉。一切都已经好起来了。

  从周一开始,病房就开始陆续有出院的病人了,没有比这更让我们开心的事了,每个队员的心情也都如武汉的天气一样,一天比一天晴朗。看到准备出院的病人小跑着拿着随身物品去消毒,看着他们洋溢在脸上的笑容,我仿佛看到了正在收拾行囊准备回家的自己,没有比家更让人向往的地方了。

  之前提到过的那位80多岁的奶奶,她马上也要出院了,亲眼见证了她从刚来时的危重状态到现在的完全康复,自豪的同时也特别钦佩她顽强的意志力和乐观的心态,她就是我生活中的榜样。病房里还有一对夫妻,叔叔已经符合出院的标准,但是他却要等等再走,因为他要和阿姨一起回家。这就是爱情的样子,同甘共苦,生死与共。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位出院的湖北小伙子,用哽咽的声音说:那些说星星很亮的人,你是没有看到过那些医生和护士的眼睛。这些天经历了太多难忘的场景,已经不再那么敏感的我,还是在一瞬间泪流满面。这是我听到过对医护人员最好的赞美,我们眼睛里的希望就是他们黑暗里的星光。我要用更坚定的信念,更热情的态度,更温暖的话语去鼓励他们,给予他们战胜病魔的力量。

  突然想起每次下班都会经过的那个不知名的湖,虽没有了往日的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却依然恬静如斯,独自美丽。等这一切过去,我要再回到这里来看看她,也看看武汉本来的样子。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专业主管护师刘洁2月23日发自武汉

  感动满满 

  背井离乡但并不孤独

  来到武汉黄冈已有月余,虽然我们背井离乡,但是我们并不孤独。我们每天都被爱和温暖包围,每天都能收获满满的感动。

  来自山东人民大爱及无条件的支援的感动:记得刚来黄冈时,可能因为南北方饮食的差异,我们有些吃不惯这里的饮食,家乡人民二话不说连夜就给我们送来了家乡的味道,包括馒头、水饺、面条、羊肉等。当时我热泪盈眶,心里满满的感动。

  来自于医院领导们和科室同事们的关心和嘱托的感动:医院是我们的大后方,领导们给我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们今天怎么样,身体都还好吧,缺什么就告诉我们,家里交给我们,你们放心吧。我后方的同事,经常给我加油打气,怕我压力大就给我找各种减压的方法。就是因为有了你们,我们在前方才能没有后顾之优,轻松上阵。

  来自于“战友”间的互帮互助不离不弃的感动:记得来到黄冈不久,我吃不惯这里的饭菜,胃炎犯了什么也吃不下,我们医院的王永彬大夫就连忙从别的同事那里帮我借来了口服药,还有我的许丽姐及时从医院里帮我捎来了液体,还有陈金玲小姐姐帮我输液给我烧水等,还有好多一起奋战的“战友”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使我忘却了病痛,心里暖暖的。

  来自于病房病人给我的感动:随着我们医疗队的治疗与照顾,病人都陆续出院了。记得有个阿姨出院临走时对我们恋恋不舍,连声说谢谢,说不会忘记我们是她的大恩人。还有一个大爷,临走时给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并给我们留了一封感谢信。我们心里满满的感动,觉得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

  来自于家人带给我的感动:我来到黄冈这么多天每次和儿子视频,他都很懂事,每次都给我加油,让我看到了他的成长。我爱人天天发微信,时时关注我的近况,我记得他原来爱看足球比赛,我们家的电视永远是体育频道,但是自从我来到黄冈,他说他看得最多的就是有关疫情的报道,他说疫情让他忘了原来的爱好。公公婆婆每次都告诉我,家里有我们,你主要的任务就是照顾好自己。感觉自己身边充满了爱。

  不管你身在何处,总有一份感动陪伴你,爱和希望永远比病毒蔓延得更快。我们国家是有爱的国家,我相信不久我们就会在这场“战役”中大获全胜。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李玉珍2月25日发自黄冈

  感谢理解 

  我给患者削水果

  坐上21:30回酒店的班车,肚子突然感到一阵饿。我说有点饿了,要回去加餐,小伙伴们都笑了,“李老师,不光你饿了,我们大家都饿了,因为我们都没吃晚饭呐。”这才恍然大悟,我们下午3点过来上班,到现在下班,怪不得会觉得饿。

  每天医院酒店两点一线,六天上了八个班次,忘了白天黑夜,不知道几号,星期几,记不清一天吃了几顿饭。

  今天上班时,我从酒店带了一兜水果,还有一些纸尿裤,拿到病房里。一般住院的病人,家属基本也都住院或被隔离了,没人送饭,只能吃医院准备的盒饭。

  晚上,我问一个病情相对较轻的病人:“你想不想吃水果?我带了好多水果,有苹果、梨、香蕉、沙糖桔、沃柑,你想吃什么?我拿给你。”

  病人说:“我都想吃,但是我怕麻烦你们!”

  我心里说不出来的难受,我说,“没关系,你想吃什么告诉我,我马上给你洗”。

  病人说想吃梨,我马上洗了一个库尔勒香梨,仔细削好皮,递给病人。接着又剥了一个沃柑,病人大口大口全都吃光了。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李颖霞2月4日晚发自黄冈

  为你高兴 

  病人出院我多吃了碗饭

  转眼间来武汉已经17天了,我们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名医护人员已经顺利度过了适应期,全身心投入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抢救工作中。

  我们四名医生白班需要工作10—12个小时,夜班则要工作超过14个小时,护士每班也要持续工作4—6个小时。在病区内,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一层层的防护装备,每走一步每一次呼吸都比平时要费力很多,视野会变得模糊,汗水会浸透内层衣服,脸上会被紧扣的护目镜压得伤痕累累……每工作一段时间我就不得不在护士站休息一下,调整呼吸和工作节奏,再进入下一个病房。

  可凭借大家顽强的意志和认真的工作,我们所负责的C7西重症病区已经先后治愈了12名重症病人,收治人数也接近70名。看着危重病人转危为安,我们都觉得心里无比的温暖,第一个病人出院那天晚上,我高兴得多吃了一碗米饭,给家里和科里同事们报告着这一好消息。我们真的太需要这场胜利了,每一个病人的好转和治愈好似一针针强心剂激励着我们的精神和身体。

  虽然我们远在湖北,但我深知我们不是自己在战斗,我的身边和身后是我的战友们、千医的同事和领导们、家人朋友、鲁能球迷们、同济医院的老师们、全国医疗队的医务人员和全体中国人!

  冰雪总会消融、疫情总会过去。我们12名队员一定会不负重托、勠力同心,和全国医务人员们一起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武汉加油、天佑中华!

  ——山一大一附院(省千佛山医院)侯云峰2月19日发自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