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一早,一场大雪过后,济南市槐荫区营市街街道舜承苑西区4号楼的居民们,迎来了特殊时刻。
2月1日起,这里被确定为济南市26个新型冠状病毒封闭隔离的疫点之一,44个家庭115位居民连同30多名工作人员,固守于此。根据防疫指挥部的要求,2月14日是舜承苑西区4号楼解除隔离的日子。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曹建民 张聿荣
他们,隔着阳台“陪聊”
“2月1日夜里接到的确诊信息和隔离信息。当时楼上一家5口,有3人确诊被送至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接受隔离治疗,有过密切接触的2人被送至106医院展开隔离医学观察,其他人员居家留观。”舜承苑居委会党委书记高兰回忆起了那个夜晚。“4号楼有5个单元,街道办安排了由领导带队,组成5个入户小组,做摸排登记和安抚工作;派出所安排值班民警和保安24小时值守。”
“我们第一时间对疫点进行了消毒,每天要对居家留观人员做二次随访。”
为了消除恐慌,社区还对整个小区的居民进行了医学健康宣传。每次随访,工作人员还会当面告知预防病毒的主要方法和措施,示范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及如何处理废弃的口罩等。
4号楼有住户60户,经排查实际居住44户,共115名居民。居民的情况各有不同,除了规定动作,社区也针对不同情况做了个案安排。
今年82岁的赵桂英和83岁的沈雪如住在舜承苑西区四号楼一楼,两位独居老人是对门邻居,都没有微信,平时都是电话联系。
在隔离的14天里,居民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画面。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在老人的窗外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
“有时候看到赵桂英老人站在阳台上,我就会过去陪阿姨聊聊天,有人说话,日子不孤独。”高兰如是说。
他们,既当“守门员”又当“跑腿员”
“赵阿姨,今天是元宵节,给您买了元宵放在门口了,等下您出来自己取一下,在家里好好休息,今天太阳不错,您到阳台上晒晒太阳,不用担心,有任何困难就打我电话,我们会帮您的。”
2月8日上午,元宵节,街道办为封闭隔离的44户居民统一采购了元宵。高兰和两位社区志愿者为居家隔离的赵阿姨送了过去。
此时,封闭隔离最难熬的7天已经过去。在这7天里,一次次地走访、一遍遍地解释、一次次地示范是隔离工作人员的常态。“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居民心里也不托底,我们只有不断地疏导,让大家慢慢习惯。”
三四天之后,没有发热、没有新增疑似病例,大家对疫情了解更清晰,封闭隔离的工作也变得顺利起来。
接下来,生活保障问题提上日程。居民不能外出,他们的生活怎么办?送菜、买药、开证明、取快递等生活所需都有专人“跑腿”。
为全面照顾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起居,社区工作人员不仅充当起“守门员”“疏导员”,也充当起了“跑腿员”。
“这44户,我们定时通过电话或微信、视频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提供生活物资、疏导情绪、帮助缴纳燃气费等贴心服务,全力以赴保障小区居民的生活需要。”
据高兰介绍,街道和社区结合“红方格”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建立起了应对服务小组,确保隔离安全与被隔离人的身心健康。
大至大袋的粮食,小至一串钥匙……每天,社区工作人员从小区居民楼到大门口之间来来回回跑上几十趟。
这里,12名心理咨询师护航
“体温36.5℃,正常。”
“体温36.3℃,正常……”
2月14日早上8点50分,承担封闭隔离任务的工作人员和居民代表陆续测量体温。检测员大声地宣布着检测结果,眼角带着笑容。
解除隔离的仪式简单而庄重,测量体温,发放解除医学观察告知书、社区出入证。
为避免人员聚集,解除隔离仪式分批次进行,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逐个进行。社区还为年龄大和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入户服务,上门测体温、发放告知书和出入证。“解除医学观察以后还要每天继续量体温,如果有发热或者咳嗽等症状,记得要第一时间通知社区。”工作人员叮嘱居民。
除了这些,居民手里还多了一张心理咨询卡片,上面留有心理咨询师的电话。
“为及时疏导群众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我们联合山东中祺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组建了由12名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心理疏导团队,第一时间开通了24小时抗疫心理援助热线,引导社区居民科学开展防控工作,疏解不必要的紧张情绪。”营市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任刘凤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