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为“Wonderlab”的代餐奶昔在朋友圈刷屏,代餐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尝试,风口之下,多企业纷纷入局代餐市场,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争议。有人极力推荐,并称靠其成功减肥,也有人提出质疑,代餐食品究竟是否营养安全?◎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迪
代餐食品销售火爆
近日,上班族小李发现,同事孙女士的桌子上多了一款名为Wonderlab的代餐奶昔。“这是喜茶的联名款,奶茶味的,我晚上不吃饭喝一瓶这个可以减肥。”孙女士介绍道。
随着减肥、健康等话题的热议,代餐食品越来越受欢迎。记者发现,减肥健身人群喝一瓶代餐奶昔当晚餐,平时生活节奏快的上班族也开始尝试代餐棒、代餐粥作为零食或主食。主打低热量、健康、饱腹的代餐食品如今在年轻人中走红,成为饮食圈的新潮流。
记者了解到,代餐食品以线上渠道销售为主,市面上常见的代餐形式有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以及代餐粥等,在常见的宣传中,代餐食品除了能快速、便捷地为人体提供大量的各种营养物质外,还具有高纤维、低热量、易饱腹等特点,以线上平台热销的一款代餐奶昔产品为例,其主打功能便是科学热量差、强饱腹感、满瓶营养。
今年双十一期间,不少代餐品牌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战绩。根据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代餐轻食类目销售额同比增长290%。京东数据显示,双十一首日开场10分钟内,代餐奶昔成交额同比增长20倍。上线天猫1年半的代餐品牌Smeal成为了天然粉粉食品类目下新代餐类目销量第一,2019年才成立的新品牌Wonderlab 两个小时内卖出了50万瓶代餐奶昔。
从价格来看,代餐食品并不算便宜。网红品牌WonderLab代餐奶昔6瓶装的价格促销后在129元左右,折合单瓶超过20元。康宝莱代餐粉一罐278元,其版本说明上称每月要喝两罐,月消费500多元。
“其实代餐确实挺贵的,都赶上一顿正餐的价格了。”有消费者表示。但也有消费者认为坚持吃代餐确实让自己变瘦了,自己经济实力允许,觉得这个钱花得还是值得的。“我生完孩子之后为了减肥,就用康宝莱代餐粉来代替晚餐,现在瘦了十几斤了。”济南一广告公司职员王女士表示。
减肥相关企业爆增
代餐食品持续火爆的背后,是如今减肥瘦身人群的急剧增长。有分析指出,代餐已经不是普通的食物,而是商家包装出来的概念,被商家赋予了更多意义:高效、便捷、饱腹、营养、健康等。
据《天猫食品行业趋势分析报告》显示,从性别和年龄来看,80%以上的代餐粉购买者为女性,18—30岁的购买者占70%以上;从职业分类来看,公司职员占40%左右,学生占比超过20%。目前网售的代餐粉中,销量最好的是五谷粉,其次是主打减肥、瘦身功能的青汁粉和代餐奶昔。可见,人们购买代餐粉的主要动机是减肥、瘦身,其次才是养生。
在此背景下,我国减肥相关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减肥相关的企业一共有4.6万家,山东省以8000余家排名第一。相关企业年注册量在2014-2017年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19年新增企业数量达到1.1万家,比十年前数据增长了10倍有余,今年前三季度共新注册企业0.6万家,同比下降25%。
多企业布局代餐品类
一些传统食品企业也抓住机会,积极布局代餐品类。去年9月,旺旺推出低糖低卡的全新产品系列“Fix Body”,包括素食多谷物粉、燕麦粥等代餐食品。江中品牌也推出代餐饮料越光米稀,宣称零糖零脂养胃。今年4月,雀巢推出健康轻食产品诺萃怡刻,这是雀巢在该领域的首次尝试;香飘飘在今年10月推出了香飘飘奶昔;桂格推出代餐奶昔Smart抵卡控,主推电商渠道。近期休闲零食巨头良品铺子也开始涉足代餐,研发出“三重控糖黑科技”, 目前已经申请国家专利。
风口之下,多个代餐品牌获得资本热捧。12月2日,作为互联网麦片第一品牌的王饱饱宣布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11月9日,成立刚一年的新锐代餐食品品牌ffit8时隔三个月再次获得融资,该品牌主打各种便携的蛋白产品。此外,代餐奶昔品类的Smeal于7月份获得中路开牛股权融资,WonderLab于7月份获IDG和凯辉基金股权融资。
| 焦点 |
代餐食品到底是否营养安全?
产品热销之下,也有不少消费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号称健康饱腹的代餐食品到底是否营养安全?代餐食品究竟是不是“智商税”?
今年8月,深圳市消委会曾对10款网红代餐食品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中粮天科、Smeal、网易严选、碧生源四款样品部分营养指标的实际检测值与其标签标示值不符,碧生源、汤臣倍健、康宝莱、网易严选4款样品能量、蛋白质、总膳食纤维偏低,Fatlaster极塑代餐奶昔能量、蛋白质偏低。仅有3款样品营养配比表现较好。
对此,记者采访了省内营养科专家,他表示,“代餐食品,最重要的是营养要全面,但现在市面上很多产品的配方鱼龙混杂,也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标准。建议减肥的人士不要单纯依赖代餐,要配合膳食结构的调整,保证营养摄入的均衡。”
有分析指出,减肥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代餐只是减肥疗程里的一项工具,需要因人而异设置不同方案。比如评估肥胖的级别、评估肥胖的原因、有无相关并发症等,再决定下一步的减重计划。遵照中国营养学会的膳食指南,基于营养学的需求,常见人群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该在55%-65%,而市场上的代餐碳水化合物配比通常在20%左右,长期摄入可能导致营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