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强
手艺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基于自然和人的生活。手艺又是对人自我的探索,探索突破自我,突破自我的局限,追求自然与自由。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许多曾经时常出现在百姓生活中的手艺,逐渐退去,甚至消失不见,但其赋予世间器物中的精神与内涵是静止的、恒定存在的。
《手艺的终结》的书名会让读者误认为这是一部对传统手工艺消失的总结与感慨之作,但细读之后你会得出截然不同的回答。北山先生在这部书稿中正式提出了“手艺的终结”的艺术命题,并围绕这一命题,以哲学的视野审视手工技艺和器物之道。作者将手艺和器物置于人类文化的体系之中,认为“手艺是自我的探索,这样的探索是对人的局限的挑战,是在不断的突破中追求人的自由”。
作者从哲学层面、艺术层面、历史层面探讨“手艺”的两个基本命题:造物哲学和器物之道。并且他以“手艺”为中心,延伸出众多话题,将“手艺”放在周围世界的横向关系中进行观察和思考,充分论述“手艺”作为文化形态参与自然社会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从哲学层面来讲,“何由而生?道也”(《王弼集校释》)。在创生万物的过程中,“道”是根本的、最先的。中国人的哲学既是最形而上的抽象,又是最形而下的存在。哲学物化于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认为,手艺是在达成人与世界一致性的同时,对自我的寻找;造物是人对自然的探索,亦是人对自我的探索。而器物作为手艺的结果,蕴含着中国人“以不变应万变”的理性,手艺与利用,达成了器的完整性。手艺是关于时间的艺术,人利用双手使时间物化,造物的过程实现了人对时间的掌控。而器物作为手艺的结果,穿越永不止息的时间,让看不到的时间短暂显形,隐喻着人与时间神秘的关系。
从艺术层面来讲,手艺是现实主义的艺术,是美的,但又是反唯美的。从美学视角来看,手艺之美直到“机器时代”宣告其“终结”的时候才被我们所重视。人们从手艺中发掘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又通过使用吸收这种美,从而创造人的生活,塑造自我。而器中蕴含着天地之大美,这种大美存在于手艺、文化、哲学三重境界之中,分别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对话。所以,器物会成为一种艺术,造物也会成为一种艺术。
从历史层面来讲,北山先生是站在当下的立场回顾“手艺”的过去,反思“手艺”的未来,但是“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的环境和功能没有改变。作者认为,手艺将被工业革命推向两个方向:逐渐消亡,或者向艺术靠拢,变成“令人快乐的事物”。“手艺的终结”也不例外,一方面被机器时代批量复制和标准化所取代,另一方面变成一种艺术。
手艺似乎已经成为过去,但社会和意识的变迁,会使一些东西消失,又让一些东西出现。正如作者所言,“科技宣告了手艺的终结,但手艺永不会被超越”。无论如何,手艺总归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蕴含着对自然的理解和生活的智慧。真正把握“手艺”的价值和文化内涵,正确对待手艺,才能找到探索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世界之道(器之道),才能引领读者寻找自己的心灵秩序,寻找中华文化的根基,寻求一处安身立命的坐标。
(《手艺的终结》,李北山/著,泰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