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当代大学生超前消费面面观

2020-12-13 8:24:21 来源:山东商报

        双十一还余温未消,双十二又如期而至。种种数据表明,大学生群体俨然已成为超前消费大军中的关键力量。“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可借的终要还。面对超前消费的账单,他们中间有省吃俭用的“吃土人”,有兼职还款的“打工人”,还有理财赚钱的“投资人”。这些大学生有关超前消费还款的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建宇实习生 翁梦欣 史泽龙 马纹皓 刘海波

 

 

         理智的乖小孩也“吃土”

 

 

        双十二已至,热衷剁手的济南大学生小虾却还没从双十一的“战斗”中恢复元气。她瞅了瞅欠下的2000多元花呗待还款和眼前2.5元一碗的清粥小菜,向室友叹气道:“不来了,搞不动了!”

 

         打开小虾的个人微博主页,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生活精致的漂亮女孩。她认真打理自己,时常分享穿搭look和护肤小妙招,并将之称为“美丽事业”。小虾购买的大都是化妆品:雅漾喷雾、倩碧美白淡斑精华液、芭比布朗虫草粉底液……但美丽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代价。用小虾自己的话说,“饭可以不吃,但护肤品不能不买”。

 

        每天喝粥身体吃得消吗?面对这个问题,小虾笑称:“这有什么,我都习惯了!生活费都是这么一点点省出来的,刚好还可以减减肥。而且我也不是不吃饭,我还是很爱惜自己身体的。”

 

         小虾的日常生活费全靠家里供给,但考虑到她花钱大手大脚,家里每个星期只给她打一笔固定数额,希望可以借此稍微控制一下她的消费习惯。

 

        “我把生活费存在微信零钱通里,还能挣一点利息。虽然数量不大,但白给的钱干嘛不要?我日常吃喝的开销用微信,淘宝上的消费主要用花呗。花呗我每个月都能还上。有时候逢节假日,我妈还会给我一份爱心补助。但今年双十一实在买了太多东西,平常也不会一股脑儿花这么多钱,毕竟我也是个很有理智的乖小孩!”

 

 

         尾款人?打工人!

 

 

        “今年双十一我买了1000多元的东西,其中花费比较多的是一个手表,还有几件衣服。我买的时候很开心,觉得都是自己喜欢的。但买完之后又有些后悔,因为买回来才发现一些化妆品确实不适合自己,退掉又觉得麻烦!”看着自己之前消费的“成果”,又深陷双十二“诱惑”的山东某高校大三做学生小西有些矛盾。

 

        小西的生活费每月大概有1200元,除了家里给的这笔“固定收入”外,她还同时做着多份兼职。“我有好几份工作一起做,比如某音乐软件和某教育机构的宣传工作,还有计算机二级课程的销售,每个月大概可以再挣2000多块钱,所以也算是补上了之前的花销。”

 

        虽然是个身兼数职的“打工人”,但小西的学习似乎并未因此受到影响,综测成绩稳稳排在班级前三位。在小西看来,虽然兼职给她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如占用课余休息时间,且因为经常要看手机导致难以专心学习,但发觉自己对学习产生倦怠的时候,她就会尽快调整状态,努力做到学习与工作的平衡。“我不光是尾款人和打工人,我最重要的角色是上学人!”

 

 

        “个人资金链”断裂的恐惧

 

 

        今年疫情期间,来自四川的大学生小山“戒掉”了花呗。

 

 

        年初在家的时候,小山的购买力全靠花呗支撑。如果是平时,他并不用担心消费的问题:家里给的生活费完全够用。就拿两年前为例,还没开学,他就买了一台接近万元的电脑,和一台五千多元的手机,上大学后的首个双十一又消费了近两千元。这样的消费习惯导致小山并没有规划消费的意识,所以学校停课在家的时候,他明显高估了自己的还款能力。

 

         疫情期间因为在家没有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小山“个人资金链”断裂,即使选择分期还款还是力不从心,最后只能靠父母“救济”渡过难关。这次经历给小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之前看网上说花呗分期的利率其实挺恐怖的,幸亏我这次欠的钱比较少,没吃多少亏,但当时眼看着还不上真挺害怕,以后还是有多少实力花多少钱吧,不能透支花呗了。”

 

        从刚过去不久的双十一来看,疫情期间的“花呗事件”的确给他造成了不小影响,双十一他只买了几本打折的书。小山讲,双十二他会再买几本书读读,“我现在觉得给知识花钱特有意义。”

 

 

         爱消费也爱理财

 

 

       “这方面要花时间研究,一时半会儿弄不懂的!”济南大学生小博大大方方地和朋友分享他昨日基金理财的收入——120.43元。“但是我不建议你靠这个赚钱,毕竟你们不是学金融的!”

 

        “我特别喜欢电子产品,它会让我的生活更美好!”除了是电子产品爱好者,学习金融的小博也是理财爱好者。他会因为基金涨红能买得起平板而喜悦,也会因为基金跌绿被迫吃土而牢骚几句。有时他遇到喜欢的产品,还会选择用花呗付款购买。

 

        小博对消费格外理性,他说自己心里始终有一杆秤。“使用花呗的话,我会在能力范围内,绝对不会超支。比如我只有1000元可支配的零花钱,我顶多透支1000元花呗。如果特别需要钱,我也会出去兼职。毕竟最简单、没风险的赚钱方式就是出去兼职,找安全、有执照的店铺公司,靠理财其实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山东师范大学辅导员周楠认为,大学生消费存在掌握自由度的问题。“上大学后更加自由,而且不少同学们手里都有了一定的‘存款’,认为自己的钱够花,相互跟风攀比,往往最后才发现自己真的没钱了。”周楠说,希望同学们做到心中有数,做好财产规划,有目的性地进行消费。最好每隔一段时间查看自己的消费记录并进行总结,这样针对下一阶段的消费也可以提前规划。

 

 

       |  记者手记  |

 

 

        合理消费才是真“精致”

 

 

        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有“剁手”冲动,生活费不够就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超前消费,这已成为不少大学生身边的常见现象。2019年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曾对全国106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学生使用过分期付款,开销主要通过下月的生活费补上。

 

        吃穿、娱乐、交友以及各种电子产品……面对各种消费刺激,大学生中攀比式消费此消彼长。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基本的生活费远不足以支撑无底洞式的开销。而网络借贷平台门槛较低,为大学生超前消费提供了便利,也进一步刺激了大学生超前消费习惯的养成。宁愿负债累累,也要“精致”地活着,成了部分大学生的心声。

 

        作为纯粹的消费者,大学生基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通过超前消费购买一些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商品,实则已是过度消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警惕过度消费背后是欲望的深渊。超前消费透支的不仅是金钱和信用,更可能是未来。因为超前消费陷入还款危机,向亲友借款、从其他借款平台借钱,或独自承受面对暴力催收的事件时有发生。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合理消费才是真“精致”。不能单纯为了满足物质欲望而超前消费,更别透支了父母的血汗钱。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大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更要学会生活,培养勤俭节约意识,量入为出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支出,真正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做到理性消费。同时,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比如在家中承担必要的家务,完成课业后行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兼职打工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