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个视角去选择,解开人生的困境”,是漫画家朱德庸30年来一直坚持创作幽默这件事的初心。2020年,是一个有点特殊的年份,很多人在这一年里经历了人生中一些特别艰难的选择,甚至走入了某些困境中。但其实,这些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经历,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出现在朱德庸的作品中,他用画笔告诉我们“什么事都在发生”。令人惊喜的是,16年后,朱德庸经典作品《什么事都在发生》和《关于上班这件事》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再次出发,陪伴读者一起感悟人生,体悟人性。日前,本报记者专访朱德庸。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历经岁月依然契合当下的经典作品
记者:《什么事都在发生》和《关于上班这件事》时隔16年后再版,为什么选择这两本书再版呢?
朱德庸:虽然这两本书出版有16年了,但它们丝毫没有因为时间而过时。
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可以说是全人类都没有遇到过的一年,把这两本书放在今年读,我发觉好像特别适合,因为“什么事都在发生”。
最初在做这本书的时候,其中一个原因是我觉得人生是有很多困境的。我原本以为在这本书出版后,我就把人生的困境都说完了,我可以接着继续往我其他的人生迈进。但在2020年,我发现当初我谈到的那些人生困境,竟没有因为时间而改变,反而因为时代的快速运转,变得更复杂了。
此外,当我们把精力都花在如何应付复杂的外在世界时,我们能够重新审视自我内心世界的时间已经没有了,我们的内心是被忽略的。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忽略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一定会产生很多困惑,进而产生心理疾病,步入人生困境中。当他不晓得怎么办时,就更不会懂得如何走出来了。《什么事都在发生》正是讲人生困境,我用了90个不同的故事来讲述,有男人的、女人的、孩子的、动物的,甚至外星人的。大家可以借由这些故事去观察,或许其中某一个就是你正在面临的问题,让它帮你做一次心理治疗。
记者:那么《关于上班这件事》呢?
朱德庸:我常开玩笑说,地球上除了男人和女人外,还有一个更大的族群,即上班族。
试想,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地球上将有一半的人开始上班,当太阳转到地球另外一边的时候,另外的一半地球人也开始上班了。其实,我们把人生最精华的那部分时间都花在上班这件事上,然而我总是想,上班对我们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这本书的荒谬性是很大的,但它同时也涉及到了人性。我觉得人生就像一座迷宫,你花了前半生去找入口,然后你再花后半生去找出口。具体讲,我们的前半生都在努力的进入社会,但是,当你进来时,我们又开始迷惑,这和我想的不一样啊,我并不想这样子,于是大家又开始拼命的想办法找出口……我们的人生,就是只有工作,只有追逐成功吗?其实,成功永远只属于少数人,剩余99%的是不成功的人,那么他们的人生又要何去何从呢?所以,我就让大家可以借着一个幽默的方式,去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记者:会有一些新的内容进行调整或补充吗?
朱德庸:我希望它们是可以用原来的面貌呈现出来的。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了,时代也不一样了,但对于新时代来讲,它们依然是刚好契合的,所以我尽量不动,只是在封面色彩、设计方面稍做改变。
创作者应保持一种单纯的生活方式
记者:您认为一位创作者该如何保持这种创作的敏锐性和哲思呢?
朱德庸:通常一个脍炙人口的作品,它一定跟人性有关。有很多作品,它们历经了很长的时间,但当人们重新阅读的时候,它讲述的关于人性的部分,是不会随着时间改变的,比如人的喜怒哀乐,比如成长中的很多问题,都是一直在重复的。
我在创作时是不会想它们是不是能够一直流传下去的。当一位创作者开始用这样一种心态去创作的时候,他的作品必然是失败的,因为他不够自然。另外,创作者必须清楚,他想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对我来说,我的生活永远是保持着一种很低调的状态,我几乎把我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生活上,很少参加应酬、公众场合的活动等,我就像每一位普普通通的人一样生活着,然后在生活中不停地观察、感受、思考,之后把你的所得借由作品传达出来。所以,创作绝对不是一件浪漫的事,相反它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因为你必须要放弃很多,包括追名逐利等。
你要专心在你的作品上,如果达不到,我建议你去做别的行业。现在很多年轻人从事创作这一行,他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很光鲜的事情,恰恰相反,很多成功的创作者都在保持着一种单纯的生活方式,如同匠人一般。
记者:那么,您的创作习惯是什么呢?阅读呢?
朱德庸:其实我没有创作习惯,我只有生活习惯,因为我永远认为,有了生活才会有创作。
我会读一些书,但我的阅读习惯可能跟别人不一样,因为我有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看书特别慢。而且,我喜欢看的一些书,都是讲人性的,尤其是包含作者本身一些真实想法的。
另外,我会听很多音乐。听音乐能够进入另一个世界中,在那里可以用和你日常思维不同的方式去思考一些事。
当然最重要的,我认为还是要用生活去阅读。比如我喜欢散步,散步的时候我可以见到很多路人,看到很多街景,那时就是我在用眼睛阅读,且是第一手的。
沉下心来创作带有作者标签的作品
记者:近年国漫兴起,您曾说过,要创作出中国人自己的东西。那么,您如何评价当下年轻一代的作者和他们的作品呢?有您特别关注的吗?
朱德庸:我觉得蛮好笑的一点是,虽然大家叫我漫画家,但我自己很少看漫画,至于它们不吸引我的原因,是我觉得有很多的漫画作品过于低龄化了,作品本身不够厚实。当然,一方面可能是它们针对的受众群不一样;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牵涉到漫画创作者对自己作品的一个定位。我一直认为,漫画作者需要花时间去厚实内容,而不是一味的迎合市场。
作为创作者,你必须要有属于你自己的创作风格,要多花点儿精力在作品上。快餐时代什么都要快,但当你快的时候,你的作品绝对是不够扎实的。《什么事都在发生》这本书,虽然我花了9个月时间把它创作出来,但我前面所累积、观察、感受的时间,可能长达10年。其实,我每一本书几乎都有至少10年以上的观察和思考期,我才会出。
记者:中国漫画作品经历漫长的成长期,您身在其中,您曾对自我有过定义吗?
朱德庸:我内心从不认为我是一位漫画家,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位人性的观察家,一位时代的观察者,只是我用创作漫画的形式来表达而已。至于为什么用漫画形式,是因为我非常喜欢幽默,而漫画和幽默的关系又是非常密切的。
我一直认为,任何作品无论用哪一种方式呈现,无论漫画、动画,还是绘本、文字,创作者都必须要花足够的时间在作品上,才能够真正的创作出一个成功的作品。当然,成功是没有定义的,都是“事后诸葛亮”。所以,一位创作者只要创作出你心目中想要的作品,就是成功的。
记者:您的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真人版热播影视剧,如今虽然国漫崛起,但真人版漫改作品还是少数。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吗?
朱德庸:很多漫画被改编成动画作品,但很少被改编成真人影视剧,首先,可能是它的内容是讲猫狗这些动物们的,因为不涉及人的部分,所以很难进行真人改编;其次,即便主角是人,但有时候作品的内容不够丰富且不具备代表性,也很难改编;第三,则是要看作者描述的那个时代和故事,适不适合大家去进行深入探讨;此外,还包括人物的厚度等,归根结底,你的作品具不具备时代性,内容够不够丰富,都决定了你的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后会不会好看,会不会有人看。
我认为,创作者在创作时绝对不要先设立场,觉得我就是要把它改编成影视剧。当你有了包袱的时候,你就会束手束脚,这个作品也就会失败。老实说,我在创作《涩女郎》时,它到底会不会受欢迎,我没有想过,我就是单纯想创作它而已,包括《双响炮》等作品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