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是2020年美国选举日。总统选举、国会选举以及多个州和地方选举同日举行,而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前副总统乔·拜登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之间的争夺。
聚焦“摇摆州”
美国总统选举采取“选举人团”制度,由代表50个州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538名选举人组成,各地选举人票数不等。除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外,其他地区实行“赢者通吃”规则,即赢得选民票最多的候选人获得本地区所有选举人票。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选举人票(270张或以上)即可当选总统。
按照该制度,即便在全美取得普选票优势,也不一定最终赢得选举。因此,两党候选人支持率胶着的“摇摆州”选举结果至关重要。2016年总统选举,特朗普普选票落后,但是依靠拿下多数“摇摆州”当选。
2020年总统选举,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北卡罗来纳、亚利桑那、密歇根和威斯康星被普遍视为左右选举结果的“摇摆州”。
结果或推迟揭晓
总统选举投票主要分为现场和邮寄投票两种形式。受新冠疫情影响,本次总统选举中,邮寄投票的选民明显增多。“美国选举计划”网站统计,超过9600万名选民已经提前投票,其中超过6100万人以邮寄方式投票。
相比现场投票,邮寄投票处理环节更复杂、耗时更长,可能导致选举结果推迟揭晓。
难以弥合的撕裂
在经济衰退背景下,新冠疫情、种族歧视、政治极化三大因素交织,令大选之年的美国社会乱象频生。
政府防控不力导致美国新冠疫情持续肆虐。选举日前一周,是美国疫情暴发以来“最糟糕一周”,单日新增病例屡创新高,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928万例,死亡超过23万例。
新冠疫情下,美国长期存在的系统性种族歧视问题更显尖锐,多地抗议活动已持续数月,族群对立和社会撕裂加剧。
近年来,美国政治极化日趋尖锐,党争愈演愈烈,相互“制衡”沦为彼此“否决”。政治极化加剧社会撕裂,社会撕裂又反作用于政治极化,美国人民成为最大受害者。
|现场|
骚乱警报频传 各地严阵以待
当地时间11月2日,美国各地都充满着紧张气氛。在首都华盛顿,为防止夏日骚乱重演,联邦当局计划在白宫周边加设临时性栅栏;在密歇根州,由于不少民众担忧激进分子闹事,枪支店竟然遭遇“挤兑”;而在纽约曼哈顿,许多商家一大早就用木板遮住了橱窗,不少商业地段都回荡着敲敲打打的施工声……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为防止美国大选前后华盛顿可能出现骚乱,联邦当局于11月2日,也就是美国大选日前的最后一天,在整个白宫周边加设临时性栅栏,这与今年夏天反种族主义示威活动期间的预防性手法类似。
CNN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除了白宫本身,附近的拉斐特广场和椭圆形草坪也将加设栅栏。不仅如此,由于华盛顿特区警察局长彼得·纽瑟姆已于10月发出警告,预计大选后可能发生某种形式的骚乱,白宫周边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超市、银行、花店、咖啡馆、宾馆以及一些联邦政府部门纷纷用木板加固了门窗,一些路段贴上了选举日及次日禁止停车的紧急通知。
同样是在大选日前一天的11月2日,纽约曼哈顿各大商圈的商店纷纷在橱窗外钉上木板,反映出零售商普遍存在的焦虑之情。
人们注意到,数十年来让游客惊叹不已的萨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货店橱窗,当日一早就被罩上了木板;曾经聚集了无数时尚购物者的苏荷商业区,如今却四处回荡着锤子的声音;而在时代广场迪士尼商店外的人行道上,再也没有流连忘返的孩子们,只有忙于用胶合板加固门窗的工人。◎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