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济宁市泗水县西北部的柘沟七村,冬日暖阳洒满一座由几间土屋围拢的院子,院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陶器,有两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正在忙着制陶坯。“这辈子命中注定要烧陶,别的干不了。”刘静杰9岁开始玩泥,16岁时就从父亲手里学到了全套技艺,如今年过七旬的他是柘沟土陶的第十二代传人,是当地闻名的“土陶宗师”,每天他都和弟弟刘静江在拉坯烧窑。
“制陶工艺复杂,需要经过晒土、澄泥、踩泥、制坯、弓削、晾晒、整形、烧制、出窑等十余道工序,周期长达三四个月。”刘静杰告诉记者,因为柘沟有适合制陶的五色陶土,制陶历史能追溯到大汶口文化时期,兴盛时期烧陶者近万人,柘沟土陶声名远扬。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的土缸、土盆、土碗相继被淘汰,又加上这手艺又脏又累,年轻人不愿意参与,当地烧土陶的人越来越少,现在柘沟只剩下了四家,72岁的刘静杰是其中年龄最长者。
“我们一年能烧制大小土陶3000多件,有缸、罐、甏、盆等六十多种,远销全国各地。还有北京、济南的艺术、文化单位也经常来订制作品……”老人还告诉记者,近些年,当地政府还采取了很多措施,来鼓励更多手艺人重操旧业,以振兴当地的土陶生产。 记者 吕廷川摄影报道
$
$
$
$
$